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以了解p16基因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33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石蜡标本,将p16基因的变异频率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6基因的缺失率为21%,点突变率为6%,变异频率为27%。临床Ⅰ、Ⅱ、Ⅲ、Ⅳ期每两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p16基因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是口腔颌面部鳞癌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它的失活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说明其变异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临床进程的发展,其变异频率增高。研究未发现其变异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研究健康中老年人肺功能下降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0例健康的中老年人与30例健康的青年人,使用多导食道电极记录隔肌肌电反映出呼吸中枢驱动,观察静息状态下最大用力吸气时的隔肌肌电。结果:观察组最大用力呼吸时隔肌肌电为(172.2±54.6)μV,与对照组的(175.0±55.7)μV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为(62.7±23.2)%,与对照组的(128.6±96.2)%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人的呼吸中枢驱动储备显著低于青年人,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原因不是呼吸中枢驱动的下降,而是肺部结构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计算机声音分析技术比较研究哮喘患者发作时和治疗后的呼吸音变化。方法:对30例实验组患者在发病时和治疗完成后的呼吸音进行分析。另有12名呼吸系统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分别记录声音的振动模式,并且分别对左、右肺的呼吸音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时左、右肺的呼吸音振动能量峰(VEPs)具有不同步性。正常个体左、右肺VEPs几乎同步,呼气VEPs间隔(0.007±0.013)s,哮喘病患者间隔为(0.15±0.10)s,治疗后间隔可改善为(0.05±0.05)s。相比于正常个体,哮喘患者左、右肺的不同步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哮喘发作时左、右肺VEPs不同步性明显增加,经临床治疗后不同步性显著减少,因此对患者的呼吸音进行分析,可以用于哮喘病的临床诊查及疗效判断,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噻氯匹定胶囊溶出度,与UV法比较溶出度测定的差异。方法:采用ODS-3 C18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0.022%戊烷磺酸钠溶液-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乙腈(26∶55∶23∶1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盐酸噻氯匹定在0.05~0.15 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结论:该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盐酸噻氯匹定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新鲜羊膜修复结膜巨大色素痣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罗×× 男 24岁 云南省龙马县人 出生时即发现左内眼角有一芝麻大小黑色素痣,认为是胎记,未经治疗。黑痣逐年长大,青春期生长更快,无痛痒,不影响视力和眼球运动。近2年发现黑痣占据眼球表面1/2以上,要求手术切除,于2000年2月30日入院。两眼视力均为1.2。右眼前后段均无异常。左眼球内侧1/2以上的球结膜及部分睑结膜被黑色素痣侵犯,上下泪小点附近也变黑,血管怒张,散在大量粟粒大小珍珠状小囊肿(图1)。角膜上皮正常,荧光素染色阴性。眼球运动无障碍,全身淋巴结不肿大。图1 术前  在局麻下行结膜巨大色素痣切除并用新鲜羊膜修补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方法应用正相、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HPLC色谱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真菌发酵液的次级代谢产物,质谱、核磁共振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试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rodrimanin B(1)、striatisporolide A(2)、methylenolactocin(3)、cyclo(Leu-Tyr)(4)、cylco(Phe-Tyr)(5)、cylco(Phe-Val)(6)、cyclo(Tyr-Pro)(7)、麦角甾醇(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较弱的抗A549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冬枣核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冬枣的充分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冬枣核为原料,设计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曲面设计对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优选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为350 W,提取温度为35℃。各单因素对冬枣核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在该工艺下冬枣核的总黄酮提取率为4.02%。结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简单高效,稳定可行,可为冬枣核深加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德胜  刘琳琳  刘为忠 《中成药》2012,34(11):2236-2239
目的研究落地生根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实验对落地生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总黄酮获得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获得率的影响;研究落地生根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落地生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为1∶70、含乙醇量为7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0 min时,总黄酮提取能达到9.60 mg/g;落地生根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清除作用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大而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00.5μg/mL时,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分别为96.8%和26.0%。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落地生根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属于缺血性卒中“脑络受损”后的严重并发症,与卒中后缺血损伤、再灌注治疗、脑络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气血关系紊乱导致“风、火、痰、瘀、虚”诸邪渐生,脑络营化不利、失于气机统摄,内聚痰浊、瘀血等瘀阻脉络,变生诸证[1];脑络淤积,瘀浊停聚,血脑屏障受损,营络弥散失常;离经废用之血失于脉络统摄,进而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的本质为“气血失和,气虚血瘀,瘀血离经”;气血关系紊乱是脑卒中出血转化发生的基础,病机当属“气虚血瘀”,基于此,选择益气活血法治疗卒中后的出血转化,方选红参、三七为基础的红参三七散,益气活血,补纳元气,活血化瘀,以期融通气血,辅助恢复脑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