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手术。结果:12例经6~15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优良率达91.7%,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以膝关节托外固定,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18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6年3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5例,按照Meyer等分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2例。结果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2个月),按Lysholm评分法,优13例,良1例,可1例。无感染、螺钉断裂、骨折块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理想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1])。常见的损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和运动损伤~([2])。过去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关节损伤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本研究对比开放手术和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探讨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AC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施行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吕斯霍尔姆(Lysholm)评分优16例,良5例,可1例,差0例。结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早期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将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5例,在关节镜下将骨块复位,分别用1~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结果所有骨折术后3个月内均一期愈合,Lysholm评分平均98分。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早期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术式,并可免除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双固定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0例,采用双固定螺钉固定骨块复位,使前交叉韧带连续性恢复,术后配合积极康复功能训练。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按Lysholm评分法评定疗效,积分达95分以上者为优秀,<95~85分为良好,<85~65分为尚可,<65分为差。结果 10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可,无感染、关节失稳等并发症。10例患者中优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应用双固定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8周,16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愈合,术后6月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135±6.2)°,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2±3.7)分。结论膝后内侧小切口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42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钢丝、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分型均为Ⅱ型或Ⅲ型。其中12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空心螺钉组),14例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缝线组),16例采用钢丝固定(钢丝组)。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内黏连、疼痛、不稳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膝活动度与健侧相同。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比较术后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和IKDC2000评分,采用Lachman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29-43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诊断为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采取双后内侧入路行韧带缝合螺钉固定。评估手术时间、Lysholm评分等参数。结果: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0~84 min,平均64 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现象。术后半年复查时,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1.4±5.18)分。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正常,均能够满足正常生活需求。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单个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5例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Meyers and MckeeverⅢ型)患者,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单侧肢体神经阻滞麻醉,膝关节镜前内、前外侧及髌韧带正中入路,刨刀清理骨折端,在胫骨撕脱面骨床的后缘处打入直径5.0 mm带双缝线锚钉1枚,将缝线环绕撕脱的ACL骨块建立胫骨隧道,将缝线引出胫骨表面后打结收紧固定。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6个月。ACL撕脱骨折均达到接近解剖复位上的愈合,中位愈合时间3.8个月。Lysholm评分结果优4例,良1例。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骨折块移位、锚钉缝线松脱、关节感染、锚钉异物反应等。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单个带线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骨块固定牢靠、创伤小、经济可行的优点,术后配合膝关节支具保护及口服消炎止痛药,能获得骨折愈合,并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患者52例行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结果 52例患者中45例获得随访,X线片示43例患者撕脱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撕脱粉碎骨折患者未愈需再次行ACL重建;1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1年未愈,重新处理骨折端后,以同样方法固定半年后愈合。43例中32例已经取出内固定钢丝。结论 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同时可治疗膝关节腔内的合并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4.0 mm空心钉加垫片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6~23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移位。后抽屉试验呈阴性14例,〈(+)者3例,无(++)以上者。关节活动度正常者12例,均无伸膝受限,2例有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3(85~100)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十"字缝合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浅表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要点。方法 2008年10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关节镜下"十"字缝合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部浅表撕脱骨折16例,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用5-0爱惜帮缝线"十"字穿过腱骨联合区,在胫骨内侧骨桥上打结固定。关节镜标准内、外侧入路监视复位,屈膝90110°,以前交叉定位器械在浅表撕脱的骨皮质下方的胫骨骨面的呈"十"字形顶点上分别以2.0 mm克氏针钻孔备用,以肩关节镜下的一次性缝合锁分别平行撕脱骨片的矢状轴和冠状轴"十"字交叉穿过骨片上方的韧带实质部,并带入爱惜帮缝线,分别标志好后经过置于膝关节内外侧入口通道引出关节外,再经先前钻好的胫骨骨孔内引0.8 mm的双股不锈钢钢丝至膝关节外侧,在膝关节外侧将对应的缝线套入钢丝内,依次引出胫骨骨孔。关节镜监视下以探勾给予骨片解剖复位,在胫骨外侧骨皮质上拉紧交叉打结,使韧带撕脱骨片稍有下陷,使前交叉韧带完全恢复张力。术后支具保护下进行适当范围的关节活动训练。结果术后经平均随访6110°,以前交叉定位器械在浅表撕脱的骨皮质下方的胫骨骨面的呈"十"字形顶点上分别以2.0 mm克氏针钻孔备用,以肩关节镜下的一次性缝合锁分别平行撕脱骨片的矢状轴和冠状轴"十"字交叉穿过骨片上方的韧带实质部,并带入爱惜帮缝线,分别标志好后经过置于膝关节内外侧入口通道引出关节外,再经先前钻好的胫骨骨孔内引0.8 mm的双股不锈钢钢丝至膝关节外侧,在膝关节外侧将对应的缝线套入钢丝内,依次引出胫骨骨孔。关节镜监视下以探勾给予骨片解剖复位,在胫骨外侧骨皮质上拉紧交叉打结,使韧带撕脱骨片稍有下陷,使前交叉韧带完全恢复张力。术后支具保护下进行适当范围的关节活动训练。结果术后经平均随访633个月,门诊X线片提示骨性愈合时间在术后2.533个月,门诊X线片提示骨性愈合时间在术后2.54.0个月,随访末次的改良Lysholm评分: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0例。近期优良率93.7%。结论关节镜下运用"十"字缝合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浅表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联合免打结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纳入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7~71岁,平均(44.8±14.3)岁。8例为摔伤、2例为交通事故、2例为运动伤。依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合并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镜下通过2根Orthocord缝线复位骨折块,在胫骨结节内侧通过单胫骨隧道拧入可吸收免打结锚钉收紧缝线,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应用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感染、关节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6±4.9)个月。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无伸屈功能受限。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IKDC评分由术前的(39.17±3.56)分改善为(90.33±1.61)分,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2.92±1.96)分改善为(93.08±1.88)分(均P<0.01)。结论 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应用Orthocord缝线结合可吸收免打结锚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无金属内置物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首先对合并损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依靠器械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通过克氏针暂时固定,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后,再选择松质骨螺钉或钢丝固定,最后再次透视检查。术后按程序进行康复锻炼。结果本组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均发生在前交叉韧带止点处。2例采用钢丝固定外,其余均采用钛质空心加压拉力螺钉固定。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5±2个月,骨折在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6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3例活动范围0°~100°。结论在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少量固定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通X线、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和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全部患者均行膝关节DR正侧位、MS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DR漏诊4例,分型错误2例;MSCT三维重建1例未见明确骨折线,而造成分型错误;MRI分型均与术后分型一致,但对于显示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骨折粉碎程度及碎骨块移位情况,DR与MRI没有MSCT三维重建满意;所有病例MRI显示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损伤,其中骨挫伤26例,关节软骨损伤33例,半月板损伤27例,前交韧带损伤24例,后交韧带损伤1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9例,外侧副韧带损伤9例,髌韧带损伤7例,关节囊积液35例。结论普通X线、MSCT三维重建和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结合应用,既能提高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又能对关节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情况做出判断,完善对膝关节损伤情况了解,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后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6年8月~2008年5月,应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同时断裂的前后交叉韧带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5岁。右膝7例,左膝4例。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7~27个月),应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3例,可0例。膝关节功能Lysholm术前评分平均为(49.3±3.5)分,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96.8±3.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121.3±8.6)°,与与术前(83.6±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灏  刘君 《安徽医药》2014,(11):2139-2141
目的比较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缝线内固定,B组患者接受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B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A组[(96.73±6.56)vs(91.26±6.17),P<0.05];术后B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B组与A组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线内固定相比,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6例新鲜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6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3~12个月,X光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为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