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组新生儿实施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0名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对其脐带残端按常规进行消毒、结扎后随机分为:观察组150名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包护脐;对照组150名使用普通护脐带护脐。结果:两组脐带残端渗血、脓性分泌物、粘液样物及脐带干燥、脱落愈合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包护脐比普通护脐带护脐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新生儿按常规处理脐带,断脐后即脐部敷用胎毒清(Ⅰ型),1-7d内每48 h换药1次,于出生后7 d敷用胎毒清(Ⅱ型)至15 d;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脐带,不敷用胎毒清.结果 观察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干燥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胎毒清护理新生儿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愈脐胎毒清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妇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愈脐胎毒清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扎。结果:2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脐部渗出物、渗血、脐炎等情况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愈脐胎毒清护理方法,脐带脱落的时间大大缩短,脐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愈脐胎毒清应用于新生儿断脐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5 月至2011 年11 月我院出生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 例,50 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断脐包扎方法,50 例观察组断脐后采用愈脐胎毒清进行包扎.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断脐方法 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脐带脱落时间为6.8±0.6d,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为4.2±0.8d,经t 检验,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脐带周围皮肤破损4 例,胎便排净时间为2d,观察组均未有脐带周围皮肤破损情况出现,胎便排净时间为1d,胎便更容易排出.经X2 检验,两组脐带周围皮肤破损情况、胎便排净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愈脐胎毒清应用于新生儿断脐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新生儿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采用脐部改良护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出血的情况、脐炎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出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62%)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出生后肚脐用纱块覆盖,出生48 h左右于常规消毒下剪掉肚脐残端,每日沐浴后仍用75%乙醇消毒1次,不包裹肚脐,更有利于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以及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100例新生儿,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记录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是否出现脐炎等,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脐部出血、2例出现脐炎,对照组中有7例新生儿脐部出血,9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脐部护理干预会有不同的护理效果,其中,二次断脐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出血,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胎龄33周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2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延迟脐带结扎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12~24 h的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2~24 h的Hb水平(205.5±25.0)g·L-1和HCT水平(68.0±2.8)%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贫血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住院时间(32.6±1.3)d明显比对照组更短,住院费用(3.0±0.5)万元明显更少,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方法应用于胎龄低于33周早产儿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处理应用延迟断脐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脐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脐带处理方式的56例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将采用延迟断脐法脐部进行处理的5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渗血情况的几率。结果:经过处理后,对照组新生儿6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0.91%;观察组新生儿1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79%(P0.05);在渗血情况方面,对照组新生儿3例发生渗血情况,观察组新生儿没有渗血情况发生(P0.05)。另外,在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短(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处理时采用延迟断脐法具有极强的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胎毒清洗剂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胎毒清洗剂药浴,对照组予清水沐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72~144h的经皮胆红素值、14d内肉眼黄疸的消退率及转科蓝光治疗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胎毒清洗剂药浴可以促进胆红素排泄,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对新生儿预后及皮测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将在我院即将分娩的120名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60例,改良助产接生法,胎儿娩出60~90 s间断脐)与参考组(60例,常规接生,10 s内断脐),比较分析两组母婴预后以及新生儿皮测胆红素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内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参考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皮测胆红素水平、2个月内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可提高新生儿Apgar,减少产妇自然分娩损伤,且无黄疸风险,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扎断包裹,脐带残端为一开放性伤口,如护理不当,细菌入侵繁殖引起感染。重者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败血症,皮下坏疽等。传统的护理方式是残端一直用纱布包裹,每天用75%酒精涂擦根部及脐轮两次,因消毒不到位,感染机率高。近年来,我们采用出生24小时后暴露脐带残端,每天用75%酒精涂擦脐部残端及脐轮两次,感染机率大大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炼脐法     
炼脐法,是由李梴在《医学入门》中首次提出的以神阙穴为施灸部位,用某些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来填充的一种隔物灸,集中药、灸疗、腧穴三者合一,其目的是防治疾病,是一种特色的灸法。文章试从炼脐法的历史、作用机理和特点进行阐述,以便于更好的激发其在学术和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1阳痿 黄氏[5]用兴阳膏贴敷神阙等穴治疗阳痿42例,疗效较好,其药物组成有石菖蒲、川芎、肉桂、巴戟天、麻黄、白芷、细辛、冰片等.认为膏中药物具有芳香走窜、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和补肾的作用,据中医经络及针灸学说理论,刺激神阙等穴位,具有补肾、兴阳的功效,故以此膏贴敷,既可通过刺激穴位起到治疗作用,又可使药物通过穴位吸收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愈脐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00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下配合腹部按摩加中药愈脐带的使用(n=200);空白对照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n=200);对照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下配合腹部按摩(n=200),测得24 h胎便次数、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结果:首次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尤其是胎便转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第1天的经皮胆红素三组经统计分析发现没有统计学差异。第2天及第5天,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的皮胆红素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对照组。结论:中药愈脐带可有效防治新生儿黄疸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依托电子版《中华医典》《四库全书》医药部分,对中华传统医学有关敷药脐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探究,了解敷药脐疗法在古代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指导现代敷药脐疗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脐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06以来国内相关杂志上的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结论:脐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脐疗法的标准化和优化方案、脐疗防治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剂型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脐部贴敷用药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部贴敷疗法由来已久,自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开始,经后世历代医家逐步完善,理论日臻成熟。本文意在通过分析《理瀹骈文》等古代文献中脐部贴敷疗法的相关记栽,总结脐部贴敷药物的用药特点,把握其用药规律,以充实脐部贴敷用药理论,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脐敷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监测和补充电解质、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及防治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脐敷,每24小时换药1次。2组均以3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67.65%,对照组为56.2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8%,对照组为78.1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部体征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敷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药敷脐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脐疗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粉、糊、丸、膏、饼等)敷贴脐部,通过对其施以物理刺激,如艾灸、热熨、拔罐、推拿、针刺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常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Using Bi-Digital O-Ring Test (Omura, Y. 1977-2002; BDORT), we have researched the abnormal shapes of the umbilicu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umbilic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d internal organs and abnormal shape and direction of the radial sulcus of the umbilicus for several years. In this report we have mapped the organ representation area of the umbilicus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of a healthy person by using BDORT. Then the abnormal organs around the umbilicus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tain diseases were mapped by using BDORT. Also Oncogene C-fos Ab2 positive response network (specially relation between the radial sulcus and the disease) of the cancer response (Oncogene C-fos Ab2) positive person were examined all over the body. In many cases, the radial sulcus from the umbilicus and the organ representation area of abnormal organs at the umbilicus of diseased person mapped using BDORT were highly correlated. Abnormality observed in a specific organ with strong resonance by BDORT meridian network was connected to the umbilicus. Mapped chart of the organ representation area surrounding the umbilicus is clinically very useful for non-invasive visual umbilic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