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血脑屏障损伤,评价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诊断血脑屏障损伤的价值。方法:检测和分析15例胸腹主动脉置换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岁。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白蛋白商值和脑脊液-IgG指数,并以其为标准评估血脑屏障损伤、以及其与血清和脑脊液的S100B、GFAP和NSE蛋白的相关性。结果:12例在主动脉重新开放后2 h至12 h时间内,白蛋白商值升高至9~28,而脑脊液-IgG指数升高至0.8~2,有3例患者血脑屏障损伤重:2例白蛋白分别升高至38.6和41.8,1例脑脊液-IgG指数升高至3.06。结论:胸腹主动脉手术中白蛋白商值和脑脊液-IgG指数会出现一过性轻到中度升高,提示血脑屏障一过性轻中度损害可能,未发现白蛋白商值和脑脊液-IgG指数与S100B、GFAP及NSE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择期行CABG的老年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高剂量组)29例。分别记录诱导后(T0),锯开胸骨时(T1),停机后(T2),术毕(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并在T0和T2时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于术后1d(T4)、术后2d(T5)检测NSE、S100β蛋白;于术前1d,术后1、3d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高剂量组T1,T2,T3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T1,T2,T3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T2时IL-6、IL-8、S100-β蛋白和NSE水平较T0时明显增加,T4和T5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较T2时明显减少,并在T5时进一步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2,T4,T5时IL-6、IL-8、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高剂量组更明显(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术后1dMoCA评分更高[(24.7±1.5)分vs(23.6±1.3)分,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老年CABG患者可以发挥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诱导麻醉后,对照组泵注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泵注给予右美托咪定。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术后1、3 d进行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MMSE评分。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试验组S100β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浆中神经损伤标志物与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共109例纳入本研究。术后在监护室采用重症监护意识紊乱评估法评估谵妄。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血浆中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S100β的表达变化。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NSE和S100β与谵妄发生的关系及其他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0.3%(33/109)。术后血浆中NSE和S100β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1.76,95%CI 1.02~2.61;P=0.04)、机械通气时间(OR=3.11,95%CI 1.29~7.52;P<0.01)、NSE浓度(OR=5.94,95%CI 1.53~12.04;P<0.01)及S100β浓度(OR=5.11,95%CI 1.38~10.14;P<0.01)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损伤标志物NSE和S100β浓度与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密切相关,血浆NSE和S100β浓度的升高可能是谵妄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炎性因子和脑组织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脑组织损伤指标血清中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24%与73.5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0、TNF-α、NSE、MBP和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NSE、MBP和S100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 d、7 d和14 d 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研究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GFAP血清水平在脑梗死发病3 d、7 d和14 d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FAP高峰时间在发病第7天,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 d;S100-β蛋白高峰时间在发病第3天,并在发病后7 d、14 d恢复正常.GFAP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S100-β蛋白与大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 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GFAP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手术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脊柱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AHH)和对照组46例(常规补液)。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用量及尿量。比较2组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脑氧摄取率(CEO_2)、S100β、NSE、IL-6、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血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点MAP、HR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手术开始时Hct、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术毕时AVDO_2、CEO_2水平低于术前1 d及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3 d的S100β、NSE、IL-6水平与术前1 d比较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2组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AHH有利于减少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失血和异体输血,改善氧代谢状况,降低S-100β、NSE及IL-6水平,不会对其认知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艾司氯胺酮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阿片类药物组(O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E组静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麻醉维持期间艾司氯胺酮的给药速率为0.5 mg/(kg·h),术毕前30 min停用,术毕即刻连接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泵,镇痛泵内加入艾司氯胺酮1.0 mg/kg+舒芬太尼50 μg+布托啡诺12 mg+托烷司琼10 mg,辅以医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O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 μg/kg,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的给药速率为0.1~0.3 μg/(kg·min),术毕前5 min停用,PCIA泵内加入舒芬太尼100 μg+布托啡诺12 mg+托烷司琼10 mg,辅以医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术毕,以及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时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第3天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两组术后3 d内的POD发生率。结果 E组术后3 d内的POD发生率低于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 vs 32.50%; χ2=4.588,P=0.032)。与O组比较,E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更少,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时间内,两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呈上升趋势,TNF-α、IL-6、IL-8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组变化幅度均较O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艾司氯胺酮可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PO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艾司氯胺酮的抑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浆硫化氢(H2S)水平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外科行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72 h内POCD发生情况分为POCD组22例与非POCD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CPB结束时(T_1)、术毕(T_2)、术后24 h(T_3)、术后72 h(T_4)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浆H2S水平,并分析血浆H_2S水平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60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6.7%(22/6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T_1~T_4时POCD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高于非POCD组,血浆H_2S水平低于非POC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OCD组患者血浆H_2S水平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1、-0.82,P0.05)。结论血浆H_2S水平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POCD有关,可作为POCD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复合麻醉,试验组接受七氟醚复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术前、术后2 d的认知功能评分(MMSE),术后2 d时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2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影响小,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秀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90-4892
目的 研究不同的麻醉干预方式,术中输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对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我院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四组,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麻醉;干预组(B组)术中输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干预组(C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干预组(D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丙泊酚.监测并检验患者入室后(T0)、心肺转流时(T1)及术毕1h时(T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jvDO2)、颈内静脉球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ERO2)和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ADVL)、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以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行全麻苏醒期谵妄诊断.术前1d、术后1、3、5、7d评定患者MMSE评分并记录患者POCD、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等.结果 与T0时比较,四组T1-2时SjvO2及NSE、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A组T1时S100β蛋白浓度、NSE含量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D组T1-2时Ca-jvDO2、ADVL、ERO2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相应点比较,D组Ca-jvDO2、ADVL、NSE含量及S100β蛋白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4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B、C、D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D组与A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输注丙泊酚及利多卡因实施麻醉干预均有利于降低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老年患者10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均于入院时给予手术治疗,进行血清NSE与S100β蛋白表达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脑卒中量表(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分析浓度的变化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患者治疗7 d后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NSE和S100β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观察组输注乌司他丁,对照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变化,及术后1 d和术后3 d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时刻组间和组内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IL-6、IL-8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术后POCD发生,可减轻促炎症因子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100β蛋白表达,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3~6代人心脏成纤维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内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待实验细胞接受刺激12 h后,用RT-PCR法观察MMP-2的mRNA表达量.细胞接受各种刺激24 h后,收集细胞总蛋白和培养上清,通过凝胶酶谱法进行上清MMP-2的活性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采用Griess法衡量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IL-1B作用人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促进了细胞MMP-2的活性增加,其中4 ng/ml的IL-1β刺激作用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活性增加了(170.24±13.12)%(P<0.01),并且该浓度IL-1β能时间依赖性地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的活性增加.IL-1β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12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 ng/ml和10 ng/ml IL-β组MM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IL-1β(4 ng/ml)可以明显促进细胞NO水平升高(P<0.01),而NOS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10-3 mol/L)显著抑制了IL-1β诱导的MMP-2 mRNA表达(P<0.01)、MMP-2活性(P<0.01)以及NO水平的升高(P<0.01).通过Western blot发现在生理水平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上未能检测到iNOS蛋白的表达,而不同浓度的IL-1β明显促进了细胞iNOS的蛋白水平的升高.结论 IL-1β能促进人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的mRNA表达和活性,并提示其作用与细胞iNOS-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13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实验组,按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为3亚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S100β蛋白、MMP-13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与NT-proBNP浓度均呈正相关(r=0.319,P=0.013;r=0.300,P=0.020);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均与LVEDD呈正相关(r=0.275,P=0.021;r=0.0.198,P=0.215);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与LVEF均呈负相关(r=-0.401,P=0.015;r=-0.342,P=0.003)。S100β蛋白与MMP-13呈正相关(r=0.255,P=0.049)。结论 S100β蛋白及MMP-13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升高程度随心功能严重程度而增加,提示其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对患者记忆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患者记忆力及智能状态;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神经丝重链(NfH)、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钙结合蛋白(S100)B水平。结果治疗组远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的MMSE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组神经损伤指标NfH、MBP、NSE、S100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联合高压氧治疗AD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记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IMP-1、MMP-9、NSE、IL-18水平并进行比较;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高血压脑出血组进行分组,治疗2周前后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 62~23. 65,均P 0. 05);重度、中度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轻度组(F=15. 45~23. 60,P 0. 05),重度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均P 0. 05);治疗2周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水平(均P 0. 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与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IMP-1、MMP-9、NSE、IL-18水平升高显著,并且可以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考沙胺联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频率、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血清神经损伤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E、DA、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神经细胞因子的含量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分别作为稳定斑块组(4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检测比较各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并分析炎性因子与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RP[(1.10±0.14)mg/L比(5.92±0.72)mg/L比(12.46±1.67)mg/L]、MMP-9[(93.48±10.12)μg/L比(234.56±37.72)μg/L比(419.39±55.48)μg/L]、Hcy[(8.39±0.92)μmol/L比(15.48±1.95)μmol/L比(28.61±3.38)μmol/L]、S100β[(0.56±0.07)ng/ml比(0.91±0.10)ng/ml比(1.52±0.19)ng/ml]和NSE[(13.41±1.85)ng/ml比(17.38±2.08)ng/ml比(35.34±4.98)ng/ml]含量均显著升高,BDNF[(8.84±0.92)pg/ml比(7.23±0.91)pg/ml比(3.75±0.49)pg/ml]和NGF[(234.25±34.62)ng/ml比(189.34±22.87)ng/ml比(93.48±10.19)ng/ml]含量均显著减低,且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RP、MMP-9、Hcy、S100β和NSE含量升高更显著,BDNF和NGF含量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MMP-9和Hcy含量与BDNF、NG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10~-0.691,P0.05或0.01),与S100β、NS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7~0.804,P0.05或0.01)。结论:不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CRP、MMP-9、Hcy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