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年修订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918年,20世纪第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死亡人数达20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病毒株是H1N1,以后陆续在1957年(H2N2)、1968年(H3N2)、1977年(H1N1)均有大流行。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流行病学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播及面广。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流感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1]。流感病毒上有3种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春市流感病毒核酸的监测结果,掌握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012年1月-2013年5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037份,总阳性率为25.17%。在此期间,共出现两次流感流行高峰:第一次是在2012年2月-3月,主要以乙型和季节H3N2型流感病毒为主;第二次是在2013年1月,主要以季节H3N2型和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为主。结论应加强流感监测,避免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所以它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全球共发生4次流感大流行,其中3次起源于中国。1998年广东省首次发现禽H9N2流感病毒能感染人,许多流感专家推测下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即将到来,其首发地仍很可能在中国。近年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特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广西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探索广西流感流行规律。方法在国家级哨点医院,对流感样病例进行逐日统计,对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结果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以春、夏季高峰明显。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诊总病例数的年平均数分别为11.34%、12.45%和7.10%。2007年分离134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8株,A型H3N2亚型69株,H1N1亚型7株。2008年分离82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33株,A型H3N2亚型30株,H1N1亚型19株。2009年分离1737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192株,A型H3N2亚型176株,H1N1亚型74株,甲型H1N1295株。结论2007-2009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春、夏季为高发季节。2007、2008年的主要流行株都为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2009年的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1N1流感毒株。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生物学及其消毒与防护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全球性的重要传染病。据记载18~19世纪曾发生过七次大流行,二十世纪则发生过六次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的周期性复发给社会与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已被充分证明。1918年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间造成全世界约2千万到4千万人死亡。在美国,每年有2万1千人死于流感或其引起的并发症,其中80%以上为65岁或以上的老人。法国一项调查显示,在1989年流感爆发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3亿法郎。  相似文献   

6.
邹明霞  谢昀  熊英  曾艳文  范奕 《疾病监测》2009,24(7):484-486
目的对2004-2007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常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 鉴定病毒。结果2004-2007年共采集标本456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576株,分离率12.62%。其中A型H1N1亚型118株,占阳性株的20.49%, H3N2 亚型238株,占阳性株的41.32%;B型Victoria系108株, 占18.75%,B型Yamagata系114株, 占19.79%。结论2004-2007年江西省有A型H1N1亚型、 H3N2 亚型和B型Victoria系、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 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7.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其中H1N1、H3N2主要感染人类,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9N2等病毒亚型对人类已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1,2]。在2009年至2016年我国流感流行主要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共发生四次高峰,主要在冬春季[3]。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55例疑似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结果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人类经历了3次流感的暴发流行;进入21世纪,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流感的再次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这种在禽类传播的病毒正在跨越种属的界限,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它改头换面成为人类流感暴发流行的元凶。禽流感病毒(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景德镇市近3年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咽拭子标本,通过Real-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接种到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以人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鉴定分型。结果共采集标本2554份,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6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84株,新甲型H1N1、A(H3N2)亚型和B型毒株均有发现。2013.4-2014.3年以新甲型H1N1和A(H3N2)为流行优势株,B型毒株两个系都有出现,但新甲型H1N1从2014年3月之后就没有再次出现;2014.4-2015.9主要流行株则为A(H3N2及B(Yamagata)少量出现的特点。数核酸阳性A(H3N2)亚型流感的MDCK细胞阳性分离率从85.71%降至59.02%,病毒血凝抑制效价也从1280降低到最低的40;核酸阳性B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阳性分离率从62.07%上升到90.91%,病毒血凝抑制效价一般都在1280及以上。结论景德镇地区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流感流行表现为新甲型(H1N1)短暂流行后,夏季主要以A(H3N2)流感为主,冬春季以B(Yamagata)型流感高发;A(H3N2)亚型的分离率逐年降低,B型流感病毒分离率上升;A(H3N2)亚型的抗原性变异较大,而B型的抗原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湖北省甲型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分布及基因进化情况.方法 根据湖北省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2017-2020年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分布情况,按年度分布和地域分布的原则选取2017-2020年各市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送检的该亚型流感病毒共38株进行测序,获得病毒HA和N...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990~2004年上海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性,探讨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两种方法分离甲型流感病毒。提取病毒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纯化,核苷酸序列测定,并用MegAlign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2000年以来上海市流行的甲3亚型与A/Sydney/5/1997(H3N2),A/Wuhan/359/1995(H3N2)相比,HA1区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98.6%和96.8%~98.6%。与90年代流行甲3亚型同源性为88.4%~92.8%,氨基酸的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簇A、B、E、D区和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左臂。甲1亚型与A/HongKong/1131/1998(H1N1)、A/Shanghai/7/1999(H1N1)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9.3%,与90年代流行的甲1亚型同源性为96.8%~97.8%。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近几年甲型流感病毒与90年代流行株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分支。结论2000年以来上海市H1N1亚型的抗原性未发生明显的变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发生变异使抗原性发生漂移,是近年引起局部地流感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次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人流感、禽流感和猪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3.
甲型H1N1流感病毒携有北美和欧亚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片段,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该病毒传染性极强[1]。自2009年4月起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至今已波及100余个国家,截止2009年12月2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9万余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死亡326例[2]。  相似文献   

14.
张隽  王辰 《中国临床医学》2002,9(6):752-752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A型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B型常造成局部暴发,C型则多散发。三型流感病毒均可感染人类,近百年来,流感曾发生过四次世界性的大流行,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次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人流感、禽流感和猪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6.
<正>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1]。甲流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流行的级别升至6级,甲型H1N1流感已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3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本市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所取得的 2003年流感监测结果对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流行病学监测 ,哨点医院每周填写流感样病例报表并上报 ;各区、县级疾控中心 (防疫站 )的流行病学医师对流感样暴发疫点进行个案调查并上报 ;病原学监测 ,监测点医院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人漱口液 5 - 10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血清学监测 ,在 3、9月对一般人群血清作抗体水平监测 ,9月份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人禽流感血清监测。结果 流行病学监测 ,全年报告暴发疫情 91起 ,罹患率在 0.35% -40.14 %之间。病原学监测 ,全年以H3N2 为优势流行株 ,B型流感病毒只引起散发病例或小暴发。血清学监测 ,3月和 9月两次监测结果表明在流感高峰前后 ,H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亚型阳性率均较一致 (χ2 分别为0.82、2.01、1.34,P值均 >0.05 ) ,但B(巴拿马系 )抗体 9月高于3月 (χ2 =0.022 ,P 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阳性率分别为 42.97%、88.21%和59.09%.禽H5H1检测为均为阴性,H9H2检出5份阳性,阳性率为1.89%.结论 本市2003年流感高发于春夏之交,全年以H3N2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8.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1].随之大量重症病例出现.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人的诊断标准为: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之一者[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广州地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在儿童中的流行特点,为制订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2014-2015年期间,每周采集该院门诊有流感样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标本20份,两年共收集标本2080份.标本接种于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采集的2080份流感样症状患儿标本中,阳性标本244份,阳性率11.7%.2014年阳性率高峰出现在2月和6月,2月的高峰以新甲型H1N1病毒为优势病毒株,6月份的高峰以H3N2型病毒为主;2015年阳性高峰出现在3月和6月.3月的高峰以B型流感病毒为优势病毒株,6月的高峰以H3N2型病毒为主.2015年新甲型H1N1基本消失.流感样症状患儿中以3~6岁的患儿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25.6%.结论 2015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流行较2014年更活跃,流行的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N2型和B型为主,存在A型和B型交替流行现象,而新甲型H1N1流行性减弱,3~6岁的学龄前儿童是容易被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应当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职业暴露人群人禽流感血清抗体监测、重点人群血清抗体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龙岗区监测流感样病例78 650例,占监测就诊病例总数的7.29%;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0~及5~岁年龄组,占79.9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4-8月,占55.89%;3年间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316株,阳性率为16.89%(316/1871);其中季节性流感A型25株、B型60株,甲型H1N1流感183株。3年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126起,累计发病例数1381例;暴发时间多在6-7月及9-11月,占总暴发疫情数的78.57%,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占80.95%;病原学检测2007年以A型流感病毒(60.00%)为主,2008年以B型流感病毒(57.58%)为主,2009年8月后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56.96%)为主。结论龙岗区2007-2008年季节性流感发病相对平稳,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2009年8-11月甲型H1N1流感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