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成药》2019,(4)
目的通过UPLC-QE/MS法分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酒炙前后5种质变化合物(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已知对照品模拟炮制技术,制备丹参酒炙前后5种质变化合物的模拟炮制品,其80%甲醇溶液的分析采用Halo C_(18)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45℃;体积流量0.25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丹参中5种主要成分发生了质变,丹酚酸B模拟炮制品中检出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C;隐丹参酮模拟炮制品中检出了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模拟炮制品中检出了极少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模拟炮制品中检出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迷迭香酸模拟炮制品中检出了丹参素、咖啡酸、阿魏酸。结论丹参酒炙后主要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类成分均发生了质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薄荷、紫苏及苜蓿作为间作物,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态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及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及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生态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根部生物量积累,丹参-薄荷、丹参-紫苏、丹参-苜蓿间作处理丹参根部鲜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8.0%、92.3%和338.2%,根部干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6.4%、99.8%和340.8%,其中丹参-苜蓿间作处理增重幅度最大。间作处理后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丹参-薄荷间作处理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含量最高为1.08%,较单作处理提高163.41%。结论:高效间作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生物量的积累及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分析16批丹参和18批紫丹参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液相条件:Thermo Accucore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流动相为0.026%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2μL;柱温25℃。液质条件:Q Exactive Orbitrap LC-MS/MS,流动相为0.1%的甲酸水(A),0.1%甲酸和乙腈(B),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丹参脂溶性成分有10个共有峰,16批不同产地丹参与丹参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42、平均相似度为0.973;紫丹参脂溶性成分有12个共有峰,18批紫丹参与紫丹参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37、平均相似度为0.976;丹参对照图谱和紫丹参对照图谱间的相似度为0.900。紫丹参中有3个丹参中没有的脂溶性成分,其中一个结构为α-拉帕醌;丹参中有1个紫丹参中没有的脂溶性成分丹参新酮;2种药材含有丹参酮Ⅱ_A、去甲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去甲丹参酮在内的8个共同脂溶性成分,其中紫丹参的丹参酮Ⅱ_A(P0.05)、丹参酮Ⅰ(P0.05)、去甲丹参酮Ⅰ(P0.05)、隐丹参酮(P0.01)、二氢丹参酮Ⅰ(P0.01)的含量显著低于丹参。丹参、紫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8,(11)
目的:研究山东省内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的变化量及其地域分布特点。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山东省内25个产区丹参药材中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Ⅰ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药材中二氢丹参酮Ⅰ含量与丹参酮Ⅱ_A含量呈负相关,隐丹参酮含量与丹参酮Ⅰ含量呈负相关;聚类结果表明,莱芜、潍坊临朐及临沂部分产区聚为一类;日照、临沂平邑、蒙阴大部分产区聚为一类;菏泽、泰安、潍坊诸城、临沂沂水部分产区聚为一类。各地市、县及集镇的丹参药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总丹参酮量计,莱芜高达2.3958%,而临沂费县朱田镇低至0.1757%。以丹参酮Ⅱ_A计,莱芜高达0.7473%,而临沂费县朱田镇低至0.0718%。结论:本研究可为丹参药材适生基地的优选提供依据,也凸显药材分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周军  马莉  吕曙华 《中草药》2009,40(11):1754-1756
目的 肾炎康复片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Ⅱ_A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甲醇水(50:25: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_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260 μg,0.010 2~0.255 μg,0.020 2~2.02 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为1.7%)、97.5%(RSD为1.3%),100.2%(RSD为0.8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肾炎康复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ODS(4.6 mm×150 mm,5μm)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 nm,流速为1.0 mL/min;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Ⅰ在0.041 75~0.417 5μg范围,隐丹参酮在0.045 252~0.452 52μg范围内,丹参酮ⅡA在0.053 964~0.539 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 9(n=5);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4%,97.4%,100.2%,RSD分别为1.1%,1.6%,1.2%,各企业的产品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此控制丹参舒心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不同变温干制条件对白花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为优选白花丹参产业化干制工艺提供基础。为保证丹参活性成分含量,设计多种变温干制工艺,分别为低温30℃高温60℃、低温30℃高温70℃、低温30℃高温80℃、低温40℃高温60℃、低温40℃高温70℃、低温40℃高温80℃,采用鼓风干燥箱对白花丹参进行变温干制,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制条件下白花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当采用低温40℃-6 h-高温80℃干制3 h的工艺时,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是0.35,2.76,0.78,4.47 mg·g~(-1),其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分别比阴干样品增加2.9%(P0.05),45.3%(P0.05),34.5%(P0.05),丹参酮Ⅱ_A的含量减少44.1%(P0.05)。其相应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含量当采用低温30℃-6 h-高温70℃干制3 h的工艺时达到最高,分别是3.83,55.44 mg·g~(-1),分别比阴干时增加62.3%(P0.05),109.1%(P0.05)。变温干制显著影响白花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阴干工艺,低温干制增加白花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对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等脂溶性成分含量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变温干制可以有效缩短干燥过程,为丹参产业化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贵州引种丹参生长期间质量的动态变化,为丹参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贵州引种丹参种植基地随机选择试验田进行试验,每月定期对实验田内实验样本进行采集,依法加工后,测定其浸出物和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醇溶性浸出物5~7月份为第一增长高峰,最高达到13.3%,10~11月为第二增长高峰,最高达到18.2%;丹参水溶性浸出物在整个生长期基本呈持续增长,10月中旬达到最大,为58.4%,12月份以后稍有下降。丹酚酸B含量的增长高峰期在10月中旬,含量达到6.7%;丹参酮类的增长高峰期在11中旬,其中隐丹参酮含量为0.16%、丹参酮Ⅰ含量为0.08%、丹参酮Ⅱ含量为0.43%。结论:贵州修文引种丹参药材质量在10~11月品质佳,含量最高,并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五味子乙素的方法,为枣仁安神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Thermo 120?-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枣仁安神胶囊中6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分析测定;检测波长: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乙素为250 nm,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为27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五味子醇甲在4.7~3 153.6 ng(r=0.999 9)、五味子醇乙在7.864~314.500 ng(r=0.999 9),隐丹参酮在14.4~1 256.9 ng(r=0.999 9)、丹参酮I在15.1~1 103.8 ng(r=0.999 9)、丹参酮Ⅱ_A 在15.3~1 532.0 ng(r=0.999 9)、五味子乙素在6.134~204.500 ng(r=0.999 9)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五味子醇甲为100.4%、五味子醇乙为98.7%、隐丹参酮为99.4%、丹参酮I为100.0%、丹参酮Ⅱ_A为99.3%、五味子乙素100.2%,RSD分别为1.4%、2.7%、2.2%、2.2%、2.5%、2.1%;8批样品中各指标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五味子醇甲1.545 7~1.909 9 mg/g、五味子醇乙0.129 8~0.235 1 mg/g、隐丹参酮0.508 4~0.523 4 mg/g、丹参酮Ⅰ0.111 7~0.122 3 mg/g、丹参酮Ⅱ_A 0.755 8~0.874 4 mg/g、五味子乙素0.120 2~0.190 1 mg/g。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很好地控制枣仁安神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丹参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丹参地上部分资源,分析比较了丹参地上部分、根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丹参地上部分中未检出丹参酮Ⅱ_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但含有酚酸类成分;水溶性总酚含量约为根的50%。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和泊洛沙姆188联合应用于丹参酮ⅡA(TS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稳定性。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为二元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对其物相特征、溶出行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按1∶3比例制备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出,其稳定性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冯俊  李树生  屠恩远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60-561,573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下调CTGF水平.方法 采用AngⅡ诱导和建立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纤维化细胞,观察其对Ⅰ型、Ⅲ型胶原mRNA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TGF和CTGF mRNA水平.结果 (1)AngⅡ处理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Ⅰ型、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高于DMSO组,且给予丹参酮ⅡA处理后,Ⅰ型、Ⅲ型胶原mRNA水平呈浓度依赖的方式下降,且在50μmol/L的浓度下,恢复正常;(2)AngⅡ处理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CTGF和CTGF-mRNA水平高于DMSO组,且50mol/L丹参酮ⅡA可降低CTGF和CTGF-mRNA水平;(3)给予外源性的CTGF处理后,丹参酮ⅡA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减弱,且10 μmol/L的CTGF可完全减弱丹参酮ⅡA的作用,外源性CTGF处理未改变CTGF-mRNA水平.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合成的作用,可能的机制是下调CTGF水平.  相似文献   

14.
SFE-CO2和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成分含量,以便对丹参药渣综合利用。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丹参酮ⅡA,并与超声提取法相比较。结果SFE—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夹带剂乙醇用量为100%,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含量高达3.87mg;而超声提取法只有2.89mg。结论用SFE-CO2萃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其提取率及纯度均高于超声提取法,且丹参药渣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生长活性及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和奥沙利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 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该细胞系的生长活性,分析丹参酮ⅡA与奥沙利铂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中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丹参酮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丹参酮ⅡA对SMMC-7721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当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为1.0,2.0,5.0,10.0 mg·L-1时,合用质量浓度为1.0,2.0,5.0 mg·L-1的奥沙利铂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显示出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q>1.15)。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两种药物均可有效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且在上述浓度联合应用时具协同效应。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和奥沙利铂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_A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2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 h 模拟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分别以丹参酮Ⅱ_A高、中、低剂量在造模前干预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心肌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LDH活性、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CAT活力.结果 模型组心肌细胞经2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_A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过氧化氢可导致心肌细胞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增加,并使总抗氧化能力(T-AOC)、SOD活力、GSH-Px活力、CAT活力显著降低,丹参酮Ⅱ_A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LDH活性及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SOD活力、GSH-Px活力、CAT活力.结论 丹参酮Ⅱ_A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冯欣 《光明中医》2013,(11):2274-2276
目的 制备了丹参酮ⅡA亚微乳,进行HPLC法测定.方法 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丹参酮ⅡA亚微乳,使用c18柱,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亚微乳的含量.结果 研制的亚微乳平均粒径为(191.3±0.56)nm,Zeta电位为(41.76±0.31) mV.丹参酮ⅡA在0.25~4mg/ml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三个浓度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9.74±0.78)、(100.53±1.25)、(99.11±0.60),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76%、0.79%、0.75%和1.93%、1.50%、0.68%.结论 研制的丹参酮ⅡA亚微乳制剂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彭朋  张新峰  刘松灿  贺敏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2012,34(6):1072-1076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0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15%,准确度为85%~115%。结论建立的测定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方法符合化学样品测定要求,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目标物。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四亚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CM)观察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均能抑制人喉癌细胞Hep-2生长,并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的细胞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喉癌细胞Hep-2生长,抑制其生长的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人参益心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对人参益心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其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0.0160~0.3206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23%,RSD为1.26%。结论建立了人参益心丸的质量标准,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用于人参益心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