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3.
李培  郭云  唐宗江 《腹部外科》2007,20(5):301-302
目的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6年~2006年行Miles手术腹壁永久性造口5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膜外结肠造口28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9%;经腹膜内结肠造口224例,发生造口并发症7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术后2年造口功能优良率为56.25%,经腹膜内结肠造口者为30.80%(P<0.01)。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腹膜内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23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腹直肌旁造口74例,经腹直肌造口49例。结果 74例经腹直肌旁造口患者中,有14例(18.9%)发生造口旁疝;49例经腹直肌造口患者中,有2例(4.1%)发生造口旁疝;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减少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Miles手术应尽量选择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结肠造口旁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并发症,1例结肠造口回缩腹腔,重新造口治愈;3例造口狭窄,开腹重新造口治愈;1例结肠脱出,切除脱出肠管治愈;3例造口肠管坏死,2例保守治愈,1例开腹手术重新造口治愈;1例造口旁疝,重新开腹治愈。结论重在预防,我们在行Miles手术时总结出的两句话,即2.5cm皮肤3指洞;3cm肠管要固定,可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围术期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预防造口术并发症、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6例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Miles手术,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11例(8.73%),经对症处理后均获痊愈。结论对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围术期综合护理及做好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直肠癌Miles与Hartmann根治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术的疗效,回顾分析38例行该术式治疗的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造口肠管脱出、回缩,无坏死出血、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狭窄、内疝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直肠下段恶性肿瘤行Miles、Hartmann根治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因而结肠造口的护理尤为重要。结合我院行Miles手术68例,将结肠造口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Miles手术的结肠造瘘口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痿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Miles手术所出现的造口并发症。结果 造口并发症发生98例,其中造口坏死5例、造口回缩7例、造口脓肿、脱出各l例、造口狭窄9例、造口切口旁疝7例和造口周围皮肤炎症97例。结论 并发症常由于术中或术后处理不当引起。  相似文献   

10.
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是Miles(1908)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此手术要求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良好的造口不仅有利于近期术后恢复,而且有利于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传统的结肠造口方法控便功能差,造口并发症较多.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在进行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方式治疗287例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Miles术结肠造口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如 《腹部外科》2001,14(2):111-1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根治术结肠造口术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197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 2 34例直肠癌行Miles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结果 术后发生 8种类型的造口并发症 2 5例 ,占 10 .6 8%。结论 术前作好充分的肠道准备 ,根据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造口方式及部位 ,正确的术中处理及细致的术后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结肠造口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手术(Miles术)以来,世界各地有关造口并发症的报道显示其总发生率高达21%~71%。为了防止造口旁疝的发生,对结肠造口术的改进,一直是外科医生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采用将造口处腹膜拖至造口真皮层缝合固定,使外翻的腹膜与造口结肠的浆膜层容易粘连愈合,减少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及造口旁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方式的设计有科学性,有新意。但对肥胖、腹壁很厚的患者,要将造口的腹膜拖至真皮层缝合不太可能。另外,作者这一改进的结肠造口术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如因造口周围肌肉的萎缩,或因造口周围肌肉向远离造口方向的收缩致造口肠壁周围肌肉的间隙不断增宽等。用补片预防Miles术后人造肛旁疝的发生,是当前外科医生普遍认为较好的方法。随着各种新型补片的出现,手术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关于预防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工作,还需要外科界同僚共同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医院207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8例,开腹手术109例;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腹膜外组)79例,预置补片腹膜内结肠造口(预置补片组)3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组)92例。观察其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半年患者造口排便情况。结果各组中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黏膜脱垂、肠梗阻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1例(1.27%)发生造口旁疝,预置补片组未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内组15例(16.30%)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外组和预置补片组造口旁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腹膜内组(P0.05)。半年后造口排便功能,腹膜外组(1~4)次/d,预置补片组(5~6)次/d,腹膜内组(5~7)次/d,腹膜外组造口功能明显好于预置补片组和腹膜内组。结论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可较好的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00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54/300),其中造口缺血坏死2.66%(8/300),造口旁疝1%(3/300),腹腔内疝2.33%(7/300),造口周围炎4.67%(14/300),造口狭窄3.33%(10/300),造口回缩4%(12/300)。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旁疝和脱垂与患者体形有关。结论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和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15.
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其健 《护理学杂志》2004,19(24):25-26
回顾总结47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02%,其中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2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经治疗及护理,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岳兰  陈孝平 《腹部外科》1998,11(6):287-287
我院1995年以来,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时采用结肠折叠后造口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7~62岁。均系直肠恶性肿瘤,肿瘤下缘距肛门<7cm。经病理诊断为腺癌4例,粘液腺癌6例。Dukes分期:B期6例,C期4例。二、操作方法:在行Miles手术时,距肿瘤上缘约1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充分游离结肠,保证结肠能够毫无张力地拉向腹壁造级口下方的左侧骼窝腹膜返折处,将结肠浆肌层与腹膜返折缝合固定2~3针后,再将远段肠管返折向上,自腹壁造口拖出3~4cm。腹壁造口设在左…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 ,我科完成结肠造口 2 98例 ,发生并发症 62例 ( 2 0 .8% ) ,收治外院造口并发症 6例。本文对 68例造口并发症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 6例 ,女 98例。Miles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 2 1 9例 ,Hartmann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 34例。乙状结肠襻式造口 30例 (直肠癌晚期肠梗阻 2 4例 ,盆底转移癌致肠梗阻 2例 ,直肠外伤 4例 )。横结肠襻式造口 2 1例 (晚期左半结肠癌 1 5例 ,直肠阴道瘘修补 4例 ,左半结肠外伤 2例 )。本院结肠造口 2 98例 ,并发症 62例 ,占 2 0 .8% ,其中 1例 Hart-mann术乙状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 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 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 10、7、 4例 ,与B组的 2 4、15、 2 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 5例和 6例 (P >0 .0 5 )。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 ,克服了其缺点 ,手术简单易行 ,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造口旁疝是与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发生率约5%~10%。但巨大切口旁疝罕见。我科对1例直肠癌Miles术后巨大切口旁疝的患者采用造口易位、疝原位聚丙烯网(Prolene)修补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17年前因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术后2年结肠造口旁有可回纳的肿块突出,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呈半球状下垂于左侧腹股沟。 检查发现,患者造口旁疝呈半球状突出,约为40cm×25cm×30cm,经肠道准备在全麻下手术,先将结肠造口封闭。见结肠造口旁腹壁缺损,形成10mm×8cm疝口,左半结肠及大网膜经疝口进入皮下疝囊内,与疝囊壁明显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患者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126例直肠癌患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26例结肠造口患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占22.2%。其中造口缺血1例(0.8%),造口黏膜皮肤分离2例(1.6%),造口狭窄10例(7.9%),造口回缩2例(1.6%),内疝1例(0.8%),造口旁疝1例(0.8%),造口周围炎11例(8.7%)。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回缩、内疝及造口旁疝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或缓解;2例造口狭窄严重,行造口重建术后痊愈。结论 为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合理选择腹壁造口直径;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