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敏感性与可靠性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期间我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心肺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5例)和无并发症组(18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编制校准曲线以确定模型的一致性,通过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术中出血量均是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OPD和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7(95%CI:0.757~0.877),灵敏度为89.09%,特异度为60.43%;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宫颈癌术后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基于列线图个体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方法 通过搜索美国SEER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1973—2015年的6 83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同时选取120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筛选预后因子并构建列线图,基于列线图模型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人种、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在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外部验证队列分别为0.824、0.814、0.7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基本相符,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FIGO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均P<0.0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基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危险分层系统对区分高危患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经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的220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心律失常发生率, 比较心律失常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对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结果 220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后, 41例发生心律失常, 占18.64%。心律失常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年龄(χ2=17.76, P<0.001)、合并原发性高血压(χ2=21.06, P<0.00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χ2=17.88, P<0.001)、左心房前后径(χ2=37.82, P<0.001)、术式(χ2=27.09, P<0.001)、术后便秘情况(χ2=18.25, P<0.001)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结肠镜下行结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术后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968例,其中496例组成建模组,472例组成验证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然后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7~1.048)、腺瘤数目(OR=1.232,95%CI:1.123~1.353)、病理分型(OR=2.442,95%CI:1.342~4.441)为影响腺瘤术后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纳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 (95%CI:0.622~0.718)和0.735(95%CI:0.691~0.780),模型区分度良好。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显示...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中人工气胸的建立可能影响胸内压,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并导致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升高;而老年食管癌患者因机能状态显著下降,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康复进程。本研究通过探讨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旨在为后续心血管不良反应预防及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0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共546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分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54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共发生84例(15.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临床危险因素数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大样本量,构建个体化预测模型及危险分层系统。  方法  从美国SEER临床数据库中,筛选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模型构建,并筛选一组独立的中国人群,用于外部验证。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指标,并全部纳入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及绘制校准曲线,检验模型准确性。  结果  列线图模型共纳入11个独立预后因子,C-index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及外部验证组分别为0.768,0.761和0.759,均>0.7,且优于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系统(0.729,0.720,0.73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生存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区分及校准能力。通过决策树分析,依据模型预测个体风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确定。  结论  该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结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状态,并较传统TNM分期系统有所改善,基于预测模型的危险分层系统,能够更好地区分高危患者,并指导选择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可预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局为术后早期复发,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137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最终分析,术后早期复发58例(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3 cm、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因素成功构建了列线图模型,AUC为0.807 (95%CI:0.729~0.885),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569)。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即预测早期复发概率达到22%时,可采取干预。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可预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筛选并识别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LARS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LARS发生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收集模型建立后的病例81例,采用时段验证法进行外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通过计算C-index评价;模型的一致性通过计算校正后的C-index,并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吻合口瘘与术后发生LAR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P=0.003)、BMI≥30 kg·m-2(P=0.035)、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P<0.001)和吻合口瘘(P=0.007)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模型C-index为0.808,校正后C-index为0.794;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与实际观察值之间无差异(χ2=3.368 1,P=0.909 2)。结论:肥胖、低位肿瘤,术前新辅助治疗,存在吻合口瘘的患者发生LARS的风险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对术后发生LAR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个从前列腺穿刺组织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标本ISUP分级升高(ISUP grade upgrading,IGU)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对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6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IGU的独立危险因素,后根据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图进行模型校准,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用于检验临床效用,采用Bootstrap resampling对模型进行诊断效能内部验证。结果:该研究中ISUP升级组有47例(28.3%)患者,未升级组有119例(71.7%)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Gleason评分(P=0.001)、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P=0.03)和穿刺阳性针数(P=0.04)是IGU的独立危险因素。IGU列线图模型是基于上述独立因素而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C-指数为0.798,校准图显示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有较好的相符度。列线图模型在内部验证中C-指数达到0.772。决策曲线分析表明,RP-ISUP升级风险的区间阈值为3%~67%。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准确性相对较高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RP术后标本ISUP分级升高(特别是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的低风险前列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相关预测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9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由术前的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根据约登指数计算SII及NLR的最佳分界值,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构建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3、5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外部验证,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确定列线图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结果:建模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个月(1~66个月),1年、3年和5年的OS率分别为85.2%、68.5%和59.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SII和NLR是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SI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I预测患者总生存率的准确度更高。我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O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7(95%CI 0.83~0.90),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和观察的3、5年生存率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膀胱癌患者总生存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验证相关指标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 将683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建模队列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7.95%(38/478),验证队列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8.29%(17/2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8 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期、血小板计数﹥300×109/L、D-二聚体升高值﹥1 mg/L均是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预测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866,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10,校准曲线斜率均接近1,决策曲线分析(DCA)阈概率范围分别为0.08~0.60、0.10~0.48,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并构建 Nomogram 模型,为临床谵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的 314 例老年患者。采用 ROC 曲线分析获得有意义指标连续性变量并获得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将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作为构建 Nomogram 模型的预测指标。采用内部数据验证 Nomogram 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 (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 评估 Nomogram 模型临床净收益。结果 (1) 根据谵妄诊断标准,314 例患者中共有 62 例 (19.7%) 发生谵妄。术后谵妄患者的年龄、性别 (女)、美国麻醉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评分 (3~4 分) 比例、吸烟比例、痴呆史比例、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高于术后无谵妄患者 (P 0.05),而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评分、白蛋白 (albumine,ALB)、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 监测比例及右美托咪定使用比例低于术后无谵妄患者 (P 0.05)。(2) 年龄、BMI、MMSE 评分、ALB、CR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 1 天 VAS 评分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AUC) 分别为 0.739、0.700、0.761、0.704、0.662、0.776、0.654、0.8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71 岁、≤ 20.12、≤ 24 分、≤33.5 g / L、≥ 11.6 mg / L、≥ 715 ml、≥ 235 min、≥ 6.38 分。(3) 年龄 (≥71 岁)、MMSE 评分 (≤ 24 分)、痴呆史 (是)、输血 (是)、术后 1 天 VAS 评分 (≥ 6.38 分) 是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P 0.05),而使用右美托咪定是术后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 (P 0.05)。(4) 内部验证结果显示 C-index 为 0.807 (95% CI:0.701~0.882);当 Nomogram 模型预测计划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阈值为 0.06 时,提供了附加临床收益。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 Nomogram 模型性能较好,可以提高预测计划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准确性,为医护人员的谵妄管理提供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预测及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3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8例(70.00%),女性102例(30.00%);平均年龄(63.22±10.09)岁。按照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术后30天之内发生的Ⅱ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即为术后早期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R软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判别模型的拟合效果。利用ROC曲线及AUC评估内部验证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40例胃癌患者中,84例(24.7%)发生了术后早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类型为开放、手术时间≥270 min,甘油三酯水平、肿瘤最大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我院行ESD治疗2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模型组,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7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结果 246例早期食管癌ESD患者中有70例患者ESD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28.46%(70/2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睡眠状况较差、城市户籍、术前心理状态不佳、病变环周比≥3/4及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C-index为0.772 (95%CI:0.742~0.803),验证组的C-index为0.784 (95%CI: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因甲状腺癌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年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92)。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取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估。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腺癌比例、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病灶直径>3 cm比例、TNM分期Ⅲ/Ⅳ期比例、低分化比例以及CEA、CA125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EA、CA125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岁、10.49 ng/mL、40.36 ng/mL。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有)、TNM分期(Ⅲ/Ⅳ期)、病灶大小(直径>3 cm)、分化程度(低分化)、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79例行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观察各指标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感染93例(24. 5%)。年龄≥60岁、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喉返神经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手术时间≥4h是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术后血白蛋白≥35g/L是患者胸腔镜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 <0. 05)。结论食管癌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做好术前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中国和美国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MBC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以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673例患者作为建模集,采用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确定MBC的独立预后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然后以我院的36例MBC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病理特征除年龄、肿瘤分级、是否第一原发肿瘤及N分期外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年龄、是否化疗、T分期、N分期以及M分期均是M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论:列线图能准确预测我国MBC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转开胸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463 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 NSCLC 患者为 研究对象,按照 7∶3 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队列(n = 324)与验证队列(n = 139),采用自制病例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建模队列按照是否发生中转开胸分为中转开胸组与胸腔镜组,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确定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验证队列数据代入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在年龄、肺结核病史、淋巴结增大情况、胸膜是否粘连、肿瘤位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604,P = 0.010;χ2 = 12.543,P < 0.001;χ2 = 8.501,P = 0.014;χ2= 5.652,P = 0.017;χ2= 10.462,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肺结核病史、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膜粘连、肿瘤位于肺上叶是中转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3、 < 0.001、0.002、0.023、 < 0.001);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38(95% CI :0.761 ~ 0.915),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临界值 0.23,即预测概率> 23%(对应总分> 130 分)的患者为中转开胸的高危人群;Bootstrap 法抽样 1000 次,校准曲线图预测的中转开胸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高度一致,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 χ2 = 3.447,P = 0.841;验证队列的校准曲线图显示预测的中转开胸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00(95% CI :0.709 ~ 0.890)。DCA 显示预测模型的阈概率为 0.1 ~ 0.95,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收益。结论:通过术前病史及术前CT 检查指标确立的 NSCLC 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列线图的可视化展示形式有助于医护人员快捷、方便地筛选出中转开胸的高危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早期发现、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 53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 3.63构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纳入肿瘤患者8 53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1.2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免疫因子抑制剂、放化疗、年龄增加、男性、住院时间增加和侵入性操作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效果好(χ2=5.366,P=0.102)。结论 列线图可用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