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冻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造血系统重建与采集和冻存自体的外周血干细胞(APBSC)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方法:用大剂量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法对拟行APBSCT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动员,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PBSC,经程序降温仪处理保存于-196℃液氮中,37~40℃水浴解冻后迅速回输,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APBSC的锥虫蓝染色拒染率、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数及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APBSC的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9~19)d,采集次数2.4(1~3)次,MNC采集率为(138.6±52.32)%。解冻后MNC、CD34 及CFU-GM的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冻存前及解冻后APBSC的锥虫蓝染色拒染率分别为(96.26±1.33)%,(92.75±2.04)%,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患者CFU-GM集落数、MNC采集率及CD34 细胞百分率较低;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MNC采集率较低及CFU-GM生长不良,其中3例出现APBSCT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rhG-CSF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采集时间,提高MNC采集率;A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与疾病的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密切关系,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APBSC的数量和质量,导致APBSCT后造血重建延迟。  相似文献   

2.
滕清良  王玲  杜书静 《山东医药》2009,49(11):105-10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指采集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低温保存,并于其接收大剂量化疗或放疗(预处理)后回输,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ASCT包括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及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以往多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近年来逐渐用于实体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如糖尿病足、心肌梗死)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现将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召江  袁媛  刘广彩 《山东医药》2004,44(16):22-23
随着小儿恶性淋巴瘤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以其能加速重建造血功能,延长患儿无病生存乃至根治疾病,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2001~2003年,我们应用APBSC治疗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疗效较满意。本文就干细胞采集、分离保存、回输等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经用环磷酰胺(CTX)2000mg/m^2静脉注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0ug/d皮下注射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CTX48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3d,回输干细胞后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3.5mg/kg,体内去细胞,分3d静脉滴注,用G-CSF刺激升高白细胞,观察APBSCT前后免疫指标与临床表现,结果:APB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免疫指标正常,抗体转阴,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较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采集造血干/祖细胞进行移植的方法。近年来APBSCT发展极为迅速,大有代替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的趋势。APBSCT与ABMT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迅速,减少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移植相关死亡率,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节减了移植费用;(2)外周血中混人肿瘤细胞的机会较骨髓移植少;(3)采集造血干细胞方法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y)联合足叶乙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干细胞动员效果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MM患者给予Cy联合VP-16化疗加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Cy 1 000-1 200 mg/(m2·d)×2 d,VP-16 500 mg/d×2 d,白细胞(WBC)<1.0×109/L后给G-CSF 300μg/d×6-9 d。当WBC>4.0×109/L,血小板>50×109/L后采集APBSC。采用2种预处理方案,马法兰200 mg/m2或140 mg/m2联合VP-16 1 000 mg及司莫司汀200 mg。结果: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为6.23(4.27-12.78)×108/kg;CD34 细胞为4.75(1.69-23.15)×106/k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为84.5(5.4-300.4)个/104细胞。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 9.5 d。在8例患者中,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中位生存期46(23-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2(0-39)个月。结论:Cy联合VP-16加G-CSF作为动员方案,能够采集足够量的APBSC;APBCST治疗M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Liu K  Lu D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363-366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的疗效。方法 全国 34家单位采用APBSCT治疗NHL 182例。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移植 112例 ,部分缓解 (PR)或复发期移植 7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PBSC)动员方案分为四组 :1组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HD CY)联合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5 5例 ;2组为大剂量阿糖胞苷 (HD Ara C)联合G CSF7例 ;3组为增大环磷酰胺剂量的针对性化疗方案联合G CSF 10 2例 ;4组为单独应用G CSF 18例。预处理方案 :移植前处于CR1状态的 112例中 ,含有全身照射 (TBI)的预处理方案 39例 ,不含TBI的 73例 ;PR或复发的 70例中 ,含有TBI的预处理方案 2 9例 ,不含TBI的 4 1例。结果 四组所采集到的APBSC均可达到临床所需数量。四组间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采集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移植后WBC≥ 1 0× 10 9/L的中位数时间为 12 (10~ 30 )d ;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数时间为 12 (0~ 181)d。患者移植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2 4个月。预期 3年无病生存率 (DFS)移植前达CR1期者 6 9 7% ;PR和复发期为 4 4 9%。在移植前达CR1期患者中 ,含有TBI和不含TBI的预处理方案的 3年DFS无统计学差别 (70 1%、6 8 0 % )。而对于PR或复发期患者 ,前者优于后者 (5 7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RSLE3例,先给予血浆置换,环磷酰胺(CTX)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然后用环磷酰胺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HSC),多功能加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86℃超低温冻存,环磷酰胺预处理,经静脉回输干细胞,最后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行体内去T淋巴细胞。观察移植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PBSCT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异常免疫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抗体全部转阴。结论 APBSCT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的疗效。尤其适用对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李娟  刘柯  张志彪  聂艳霞  许伟  史健 《山东医药》2007,47(25):30-31
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大剂量BEAC方案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0例,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其中7例高危初治者完全缓解(CR),3例复发者中CR2例、PR1例;无移植相关死亡。提示APBSCT+大剂量化疗对预后不良或复发NHL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袁钟  杨敏  朱曦  罗世惜  毛成梅 《山东医药》2007,47(32):57-58
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5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VP16或MOEP方案 G-CSF;经过CVB或CVBA方案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达到绝对数(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1 d,Plt达到≥20×109/L平均时间为16 d.随访1~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提示APBSCT是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4):186-187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 SCT)的动员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uG CSF ,商品名特尔津 )和进口rHuG CSF(商品名惠尔血 )动员后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各2 4例和 2 7例 ,结果特尔津作为动员剂在APBSCT中安全、有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与动员方法Allo PBSCT分组及动员方法 :特尔津组正常供者 1 3例 ,男 8例 ,女 5例 ,中位年龄 2 8(1 8~ 5 2 )岁 ,中位体重 6 5 (46~ 85 )kg。惠尔血…  相似文献   

12.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免疫清除治疗后用外周血干细胞救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AD18例,其中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6例,多发性硬化与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各1例,用大剂量CTX免疫清除治疗(CTX50mg/kg·d-1×3d)+自身造血干细胞输注救助。结果:18例AD都成功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全过程,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迅速恢复,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及并发症。16例SLE完全缓解,相关抗体全部阴转,长期随访(最长48个月),2例SLE复发,1例多发性硬化在治疗后9个月复发。结论:大剂量CTX免疫清除治疗后用造血干细胞救助治疗AD,造血功能恢复较快,是安全有效的,持续缓解时间长,复发率低(16%),但还需进一步扩大病例,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马华 《山东医药》2011,51(11):14-1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操作简单,要保质保量的获得造血干细胞,护理干预到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对1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现将护理干预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儿童供者健康的影响,以评估儿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别是当干细胞受者为成人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儿童作为供者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过程和采集物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4例儿童供者中位年龄6(2~10)岁。干细胞采集物用于半相同移植4例,同胞全合移植10例。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单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总次数分别为1次4例,2次5例,3次3例,4次2例。除1例植入失败以外,其他受者均顺利植活。儿童在整个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儿童供者通过分次动员和采集可以采集出足量的造血干细胞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的,儿童供者所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能够满足单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朱传升 《山东医药》2003,43(16):57-58
造血干细胞移植 ( HSCT)是指用具有正常造血和免疫活性的造血干细胞去替代受者恶变的、缺陷的或缺乏的细胞 ,从而达到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1 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1.1 采集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应在手术室无菌操作 ,术前数天应分次采取 4 0 0~ 80 0 ml自体血备用。采髓前 2小时给予地塞米松 10 mg,可使骨髓有核细胞增多 ,有利于采髓。在髂骨后多点抽取骨髓 ,收集造血干细胞 ,CD34 细胞应 >2× 10 6 /kg,采集的细胞在输注前应行细菌培养。1.2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用肿瘤药物或硫酸葡聚糖或人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  相似文献   

16.
自体外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eripheral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是根治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直接目的是重建被大剂量化疗、放疗所摧毁的造血功能。实践证明,成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需要足够数量且质量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而且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1例MM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后行2次APBSCT,因此共行APBSCT 23例次.5例患者在诱导治疗时采用硼替佐米(万坷)联合方案,其他患者多数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加地塞米松(VAD)方案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例难治性SLE患者接受APBSCT治疗,应用环磷酰胺(CTX)2~4 g/m2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1·d-1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预处理包括CTX(50 mg·kg-1·-1,-6~-3 d)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5~20 mg·kg-1·d-1,-2 d、-1 d、1 d、2 d).患者输注的CD34+细胞>2×106/kg.评估治疗前后临床表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APBSCT后10例SLE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SLEDAI评分降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数时间为9.5 d,血小板>20×109/L中位数时间是11 d;尿蛋白减少或消失,抗核抗体滴度减低或转阴,补体水平升高;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有:2例败血症,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出现肾毒性,3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心律失常,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能够改善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和免疫学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难治性SLE的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一群干细胞,它易于采集、分离和体外扩增,同时易于植入体内,能促进造血重建、组织修复、调节免疫.现就其免疫调节功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27例,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AML患者13例,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治疗AML患者25例。结果:(1)APBSCT组造血重建校其他两组显著加快;(2)APBSC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复发率(RR)分别为51.%和42.2%,与ABMT组的46.2%、46.7%相当,但与净化ABMT组的72.9%、23.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APBSCT治疗CR1期AML,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其疗效与ABMT相当,而显著低于PAB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