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FibroScan、AST/ALT(AAR)、AST/PLT(APRI)、FIB-4及其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肝脏硬度(LS)、AAR、APRI及FIB-4指数,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两组患者LS、AAR、APRI及FIB-4指数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肝纤维化诊断指标鉴别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不同疾病阶段的能力,并分析LS、AAR、APRI、FIB-4对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相关性。结果:LS、AAR、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价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772、0.632、0.885;鉴别诊断代偿期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666、0.795、0.820;LS分别与AAR、APRI、FIB-4指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265、0.156,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S、AAR、APRI及FIB-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脏病理分期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4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指标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临床指标检测包括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自身抗体,并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进行病理分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行×列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及Logistic回归法。结果 54例PBC患者以中年女性为主,男∶女为1∶5,平均(48.9±9.3)岁;病理分期:Ⅰ期15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9例,Ⅳ期患者年龄大于其他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P、凝血酶原时间(PT)、Ig A、Ig G、SP100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2、0.343、0.281、0.388、0.274、0.320,P值均<0.05),而Alb与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569,P=0.000)。多因素分析TBil水平与PBC患者病理分期呈独立相关性(P=0.039)。同一病理分期可表现为不同临床分期,同一临床分期同样可有不同的病理改变。结论同一病理分期可呈现出不同临床分期;TBil水平是预测PBC患者病理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超声表现,分析不同病理分期的生化、免疫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75例PBC患者的超声表现、病理资料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不同病理分期超声表现,分析PBC患者的病理分期与肝功能、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的PBC患者超声表现不同:Ⅰ期患者超声表现正常或回声稍增粗,Ⅱ期患者超声表现为回声增粗及呈条索样改变,Ⅲ、Ⅳ期患者超声表现多呈条索及结节样改变,且部分患者可出现门静脉周围的低回声区。对实验室检查与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分析显示,ALT、ALP水平在4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发现Ⅲ期ALT、ALP水平大于Ⅰ、Ⅱ期,其余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g G水平在4期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Ⅳ期水平大于Ⅰ期,其余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在PBC各病理分期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结合生化免疫指标,可对PBC提供客观的无创诊断依据,并与PBC的病理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ibroScan、GPR、APRI、NFS、FIB-4单独应用及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确诊为CHB合并NAFLD的患者92例。根据肝穿刺病理SAF分级诊断标准,分为轻中度肝纤维化(F1+F2)组(n=69)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组(n=23)。同时应用FibroScan测得肝脏硬度值,根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GPR、APRI、NFS、FIB-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向前逐步回归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中度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Z值分别为-4.910、-3.425、-3.837、-3.873、-3.990,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roScan、GPR、APRI、NFS、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61、0.405、0.407、0.418,P值均<0.001)。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单独应用对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44、0.740、0.770、0.771、0.779,P值均<0.001),但FibroScan诊断价值并不优于GPR、APRI、NFS、FIB-4(P值均>0.05)。将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均较单独应用时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1.977、2.076、2.361、2.206,P值均<0.05);将FibroScan与GPR+APRI+NFS+FIB-4同时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及95%可信区间为0.896(0.813~0.950)。结论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单项血清学模型,其中FibroScan联合NFS或FIB-4的临床价值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完成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纤维化分期,分为F1~F4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肝功能、血常规、病毒定量等检测,利用公式计算APRI及FIB-4。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无创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TATA验证3种无创诊断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共131例,其中男60例(45. 80%),女71例(54. 20%),平均54. 00(45. 00~58. 25)岁。FibroScan水平为7. 80(5. 60~14. 30) kPa,APRI水平为0. 63(0. 37~1. 28),FIB-4水平为2. 28(1. 43~3. 60)。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进展,各分期的肝脏硬度值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 83,P 0. 01)。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ibroSc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及FIB-4,经STATA进一步验证,FibroScan与APRI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FIB-4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7)。FibroScan与ALT、AST、GGT、PLT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 271、0. 507、0. 444、-0. 263,P值均0. 01)。但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并不能显著提高FibroScan的AUC。结论 FibroScan对于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有着较好的诊断效能。其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PRI及FIB-4,且诊断的准确性不受ALT、AST、GGT等指标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与血小板比率(RPR)标志物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并与其他已有指数如纤维化-4评分(Fibrosis-4 score,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to-platelet-ratio-index,APRI)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血清学、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表现诊断,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7例纳入研究,行血液学、生化学、病毒学检查及肝活检术。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 RPR诊断F0-1, F2-3及F4的cut-off值分别为0.079, 0.141及0.279(P0.001);FIB-4的cut-off值分别为1.194,3.703及4.383 (P0.001);APRI的cut-off值分别为0.384,0.660及1.441(P0.001);AAR的cut-off值分别为0.915, 0.850及0.960 (P=0.706)。敏感度分别为RPR 76.9%,FIB-4 78.26%,AAR 97.83%及APRI 80.43%;特异度分别为RPR 81.48%,FIB-4 75.93%,AAR 14.81%及APRI 80.43%。AUROC分别为RPR 0.787,FIB-4 0.778,AAR 0.540及APRI 0.759。总cut-off值分别为RPR 0.11,FIB-4 1.94,AAR 0.60及APRI 0.59。结论 RPR, FIB-4及APRI对CHB明显纤维化及严重纤维化(硬化)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及预测价值,其中RPR优于FIB-4,而FIB-4又优于APRI,因此RPR是一个更好的肝纤维化评估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BA、IgM、FIB-4评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并行肝穿刺活检的PBC患者76例。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早期肝纤维化(S0~S1)、显著肝纤维化(≥S2)。利用公式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APRI、FIB-4、ALBI、INP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无创血清学模型对PBC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显著纤维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早期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纤维化组血ALB水平、PLT水平低于早期纤维化组,血ALP水平、TBA水平、IgM水平、APRI评分、FIB-4评分、ALBI评分、INPR评分高于早期纤维化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TBA高水平、血IgM高水平、FIB-4高评分是PBC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并筛选出适合献血后感染丙型肝炎人群,基于临床常见生化指标的肝纤维化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对甘肃省定西地区120例既往供血员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肝纤维化评分,检测临床常用生化指标及血清纤维化4项(PCⅢ、CⅣ、HA、LN),计算APRI指数、Sheth指数、FibroQ指数、FIB-4指数。以肝穿刺病理为金标准,评价上述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PRI指数、FibroQ指数、FIB-4指标、PCⅢ、CⅣ、HA的数值增加,其中APRI指数与肝脏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良好(r=0.446,P〈0.001),对明显肝纤维化(≥S2)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其诊断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78.2%。结论 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S2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可作为未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患者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microRNA(miR-let-7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以60例PBC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let-7b的表达.分析miR-let-7b与Mayo风险评分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检测PB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v-谷氨酰转移酶的水平,分析其与miR-let-7b的相关性.独立样本数据比较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 结果 PBC患者的PBMC miR-let-7b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6±0.047与1.000±0.293,Z=-8.101,P< 0.01).Ⅱ、Ⅲ、Ⅳ期PBC患者PBMC miR-let-7b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期患者,与Ⅰ期比较,q值分别为7.697,7.075,12.07,P值均<0.01;Ⅳ期患者显著低于Ⅱ、Ⅲ期患者,q值分别为6.499和4.423,P值均<0.01.PBC患者PBMC miR-let-7b的相对表达水平与Mayo风险评分呈负相关(r=-0.4930,P<0.01),与白细胞介素18 (r=-0.4643,P< 0.01)、碱性磷酸酶(r=-4119,P<0.01)水平也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Y-谷氨酰转移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C患者PBMC miR-let-7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疾病进程呈负相关,这为今后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 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 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最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21.589,P0.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 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及血清学诊断模型(Forns指数、FIB-4、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 111例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组织活检病理分期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40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8例、早期肝硬化组(S4)23例。每例患者同期进行ARFI、Forns指数、FIB-4、APRI的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RFI、Forns指数、FIB-4、APRI 4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组织活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别为0.882、0.639、0.589、0.418。明显肝纤维化组(≥S2)及早期肝硬化组,ARFI的诊断价值均优于FIB-4(Z=2.882,P=0.004;Z=3.215,P=0.001)、APRI(Z=4.850,P0.001;Z=3.198,P=0.001)、Forns指数(Z=2.182,P=0.029;Z=2.798,P=0.005)。结论 ARFI对明显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血清酶学指标在评估不同病因、不同分期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影响不同病因肝硬化的相关因素及血清酶学指标评价肝硬化程度的优化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住院部确诊为肝硬化患者267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HBC)17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C-related cirrhosis,HCV肝硬化)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4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LC)22例。测定各血清指标,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进行分期,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发病率、性别、年龄、部分生化指标及诊断模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本研究与2002年至2011年10年间中国"北方"地区住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相比较,HBC、HCV肝硬化的构成比逐年下降,而PBC、ALC的构成比不断上升;(2)本研究中HBC基础年龄较低,与其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从高到低依次是PCⅢ,HA,CⅣ,AST,GGT,INR(r=0.751、r=0.718、r=0.700、r=0.631、r=0.598、r=0.501,P0.05);(3)与HCV肝硬化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依次是HA,CⅣ,PCⅢ,INR(r=0.637、r=0.619、r=0.566、r=0.543,P0.05);(4)PBC大多为中老年女性,与PBC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依次是PCⅢ,HA,CⅣ(r=0.677、r=0.640、r=0.567,P0.05);(5)ALC大多为男性,且AST/ALT比值、GGT相对于其他肝硬化显著增高,在与其他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与ALC显著相关的生化指标是PCⅢ,CⅣ(r=0.640、r=0.615,P0.05);(6)在各诊断模型(RPR、FIB-4指数、APRI评分、Forns指数)中,各病因肝硬化均与APRI相关性最高,且AUROC面积0.814。另一方面各项生化指标在不同LSM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分期加重、肝功能障碍愈加明显。结论 LSM不同分期与各血清酶学指标,尤其血清肝纤维化系列指标(PCⅢ,HA,CⅣ,LN)具有高度一致性,对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有较高准确性;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存在各血清酶学指标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1表达.同时选取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肝组织Foxp3+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BC患者肝组织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TGFβ1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5,P=0.000).结论 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1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HIV合并HCV感染者,采集所有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HIV及HCV病毒载量等指标,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APRI及FIB-4),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前3 d内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硬度值(LSM)表示。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分析LSM、APRI、FIB-4及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指标、HCV RNA定量与肝活检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SM对于合并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确定其诊断界值。结果共纳入76例肝活检并确诊的HIV合并HCV感染者。相关性分析显示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好(r=0.526,P0.001),优于APRI (r=0.403,P0.001)及FIB-4(r=0.441,P0.001),而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指标中,仅有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r=0.339,P0.05),而HCV RNA定量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且对于显著肝纤维化阶段,LSM诊断S2、S3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929和0.90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1.6、12.7和14.5 kPa。结论瞬时弹性成像能够较准确的诊断HIV合并HC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在避免肝活检的条件下,对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判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血清血清高尔基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APRI指数、FIB-4指数、肝硬度对未抗病毒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就诊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GP73浓度,计算APRI、FIB-4指数。使用ROC曲线分析GP73、肝硬度、APRI、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差异。DeLong检验比较比较不同ROC曲线的诊断效能。结果 根据患者肝穿纤维化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随着肝纤维程度增加患者的ALT水平、AST水平、HBV DNA定量、APRI指数、FIB-4指数、LSM、GP73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 05)。血清GP73诊断显著纤维化(S3-4)的AUC(AUC=0. 750,95%CI:0. 678~0. 824)与LSM相似,显著高于APRI和FIB-4。GP73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最佳诊断切点为89. 3 ng/m L,此时敏感度为78. 4%,特异度为88. 5%。GP73诊断进展期纤维化(S2-4)的AUC(AUC=0. 714,95%CI:0. 634~0. 794)优于APRI和FIB-4,诊断效能与LSM也类似。结论 血清GP73是一种诊断未接受抗病毒慢乙肝患者显著纤维化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FIB-4和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22例。分析GPR、FIB-4和APRI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F1、F2、F3和F4各纳入33例、50例、28例和11例患者。GPR、FIB-4和APRI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0.326、0.284(P0.05)。GPR、FIB-4和APRI均不能预测CHB合并NAFLD明显肝纤维化(F2)。GPR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25(0.637~0.802),cut-off值是0.380,灵敏度64.1%,特异度79.5%,准确率7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5%和82.5%; FIB-4和APRI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AUC分别为0.748(0.661~0.822)和0.745(0.658~0.819),与GPR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PR、FIB-4和APRI预测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但对明显肝纤维化(F2)无预测价值,合并脂肪肝可能影响血清学无创诊断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P模型对ALT 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且ALT 2×ULN的65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通过患者球蛋白(Glb)、PLT计算GP模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GP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并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无创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GP模型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患者间差异显著(χ~2=126. 960,P0. 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GP模型值逐渐升高,GP模型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1,P0. 01)。Glb、APRI评分、FIB-4指数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452、0.414,P值均0. 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 001)。GP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09、0. 769、0. 834,与APRI评分(0. 739、0. 781、0. 824)和FIB-4指数(0. 715、0.773、0. 82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对ALT 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P模型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模型,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具有相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及多个临床指标构建乙肝肝纤维化的预测方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纳入诊断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9例,行肝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并收集其多项临床指标、血清学及ARFI检查的资料,构建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预测方程,评估其对肝脏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及基于4个因素的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等血清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RFI、APRI及FIB-4的中位数及平均秩次在纤维化分期中均呈上升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为ARFI、ALT、年龄和三酰甘油。用APRI联合临床多指标构建的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方程为Logit(P)=-8.39+4.14×ARFI+1.16×三酰甘油(1:≥1.0 mmol/L;0:1.0 mmol/L)+0.06×年龄+0.01×ALT(U/L)。ARFI+年龄+ALT+三酰甘油联合的预测模型对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效能优于APRI、FIB-4单独诊断(P0.05),ARFI+APRI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APRI单独诊断(P0.05)。[结论]ARFI联合临床多指标的预测模型对判断乙肝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血清学指标,可提高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对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意义,为AIH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并诊断为AIH的患者51例,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分为F0~F4期共5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计算APRI、FIB-4。绘制并分析APRI、FIB-4诊断轻度纤维化(≥F1)、显著纤维化(≥F2)、进展期纤维化(≥F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APRI、FIB-4对≥F1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对≥F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809,敏感性分别为58.3%、75.0%,特异性均为74.1%;对≥F3的AUC分别为0.753、0.865,敏感性分别为64.3%、78.6%,特异性分别为81.1%、89.2%。[结论]APRI、FIB-4对≥F1无明确的诊断价值,而对于≥F2及≥F3均有诊断价值,其中FIB-4的诊断效能优于APRI,且二者对于进展期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