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定坤 《新中医》2005,37(10):64-65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及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3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13例,治愈率6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治愈率30.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4.36±3.52)天,对照组为(21.15±4.1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环跳、秩边等穴直接刺激神经干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23.1%,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柳和  练汉健  罗健 《新中医》2001,33(7):44-45
腰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与单纯腰牵对照组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为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率效为98%,对照组为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在1年以内者治愈率为76.92%,在1年以上者治愈率为5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佳,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都有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较好疗效,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采用牵引、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治愈率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治愈率19%。2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术后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椎间孔镜术后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用独活寄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比较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功能均得到改善,JOA评分均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JOA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术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明显疗效,效果优于单独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因手术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TESSYS技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VAS评分、ODI评分的时间效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3.3%和86.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JOA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结合身痛逐瘀汤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突盘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加牵引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0.6%、90.9%;对照组分别为31.1%、75.4%;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观察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侧组)与观察组(双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VASA评分。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联合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书中出血,降低患者的手术及住院费用,适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又称“阳脉之海”,与任脉经共同主司人身之阴阳调节,督脉经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选取最能反映督脉特性的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百会五穴,阐述其功用特点,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创伤性排尿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了探讨及早改善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任、督经脉的命门,腰阳关、曲骨、气海等与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腧穴和相应夹脊穴,针灸治疗本病13例,结合FIM和Ba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结果:获得84.6%的愈显率。结论:及早用针灸治疗创伤性排尿障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月芝 《中国针灸》2007,27(4):255-257
目的:探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取C3~C7夹脊穴、风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风府、大椎、百会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9.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峰 《中国针灸》2006,26(1):45-47
盛燮荪对督脉百会、大椎、灵台、命门4穴的定位和针刺灸治方法均有独特的经验,特别对百会和大椎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百会穴点定位正确以后,则前后左右诸穴均可依分寸而定;大椎穴则先取准两肩上巨骨穴,然后在两穴之间的水平线上的椎棘突下取之。施针用透穴针法和针芒导气法。善于运用灸法治疗疑难疾病和脏腑杂病。临床运用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5例取风池和C3~C7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组加大椎、百会等督脉穴电针并配合推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2%、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率36%、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大椎穴点刺加拔罐治疗颅内高压综合征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椎穴点刺加拔罐对静脉点滴甘露醇患者脑脊液压力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静脉点滴甘露醇加大椎穴点刺拔罐治疗,对照组静脉点滴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0%)明显高于对照组(17.5%),总有效率治疗组(82.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椎穴点刺加拔罐配合治疗对颅内高压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针、灸抗抑郁效应。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药物组(25例)、针刺药物组(25例)、药物组(30例)。3组均给予SSRIs类药物,在此基础上,针灸药物组予督脉导气针刺法,穴取百会、风府、大椎等,并温灸大椎、百会;针刺药物组仅予督脉导气针刺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与药物组相比,针刺药物组与针灸药物组HAMD量表阻滞、睡眠、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和总分明显改善(P<0.05,P<0.01);与针刺药物组相比,针灸药物组进一步改善了HAMD量表中的睡眠因子、认知因子评分和总分(P<0.05,P<0.01)。3组愈显率分别为100.0%(25/25)、84.0%(21/25)、56.7%(17/30),针灸药物组优于针刺药物组(P<0.05),且两组均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SSRIs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针、灸存在一定的抗抑郁效应,且针灸并用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8.
陈晓军  陈利芳  陈勤  方针 《中国针灸》2012,32(4):289-292
目的:验证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头针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头针排刺组从前发际至枕骨粗隆之间的督脉、膀胱经三线行排刺法,常规针刺组穴取印堂、风池、四神聪透百会、神庭透上星,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头针排刺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43.3%(13/30,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且对MMSE评分的改善程度头针排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法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9.
针挑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针挑治疗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治疗组(针挑组)56例、常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55例与局麻对照组(局麻组)47例.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井等,分别采用针挑法、常规针刺法及局部麻醉法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等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挑组痊愈率为57.1%,优于针刺组的23.6%与局麻组的14.9%(均P<0.01),针挑治疗基本无不良反应.结论:针挑疗法对于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椎穴对感冒高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12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大椎,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观察24小时的即时退热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42±1.79)小时,短于对照组的(3.44±5.10)小时(P<0.01)。治疗组痊愈率为27.8%,解热率为75.9%;对照组痊愈率为10.9%,解热率为5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风热证感冒治疗组的解热率为75.3%,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椎穴退热疗效确切,风热感冒所致高热可首选大椎,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