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9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结果 29例尿潴留患者在介入术后4 h全部解除,未再次发生尿潴留。结论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易出现尿潴留,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95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导管介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股动脉途径是心脏介入诊疗的经典途径,股动脉内径较大,不易痉挛,穿刺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操作比较方便.但由于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术后可发生尿潴留、穿刺口出血、破溃感染,压迫局部时可发生严重迷走神经反射性缓慢心率或低血压、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动脉鞘管需延迟4~6 h拔除,严格平卧12~24 h,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刘艳丽 《中外医疗》2011,30(33):75-75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模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4例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107例)与经股动脉(77例)入径行PCI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及出血、尿潴留及腰背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便于手术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张俊江  常伟 《当代医学》2012,18(24):75-76
目的 从术后并发症角度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将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1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对照组45例行经皮股动脉造影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出血或血肿2例、动脉痉挛5例,未见尿潴留及假性动脉瘤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局部出血或血肿8例、尿潴留5例、假性动脉瘤4例,未见动脉痉挛病例.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出血或血肿、尿潴留、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痉挛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比经股动脉行造影术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冠脉造影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8.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由于在介入过程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故穿刺部位出血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1]。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传统观念一般术后要求沙袋压迫穿刺处6 h,绝对平卧24 h,同时术侧肢体制动。但此法常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并由此引起焦虑、恐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肝癌介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并且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力度。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肝功能衰竭、局部出血)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并发症发生率(4.76%)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67%)、并发症发生率(38.10%)。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除物质生活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癌的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2003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行肝癌介入治疗94例,现将术后常见不适及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肝癌患者94例,男86例,女8例,年龄25~62岁,全部病例均经B超、CT或病理检查确诊,并进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1~2个疗程。1.2术后常见不适的发生时间见表1。表1 94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常见不适发生情况症状例数发生时间(h)百分率(%)全身酸痛73 2~24 77.6烦躁失眠71术日晚75.5尿潴留8 0.5~6 8.5恶心呕吐83 2~4 88.2发热94 24~48 100上…  相似文献   

11.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常规选择经股动脉穿刺.股动脉径路有许多优点,如股动脉内径大,可以容纳较大腔径的导管,导管容易到位,并能提供较强的支撑力,因此复杂病变常需要使用股动脉径路.但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以避免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舒适度,甚至可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压疮、尿潴留、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所导致的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除了规范临床操作外,术后的早期干预护理和观察尤为重要,但目前对此缺乏系统的研究及分析[1].本文就股动脉径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主要原因、下床时间等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邵燕  徐宇红  张伟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96-1797
目的:探讨尿湿报警仪在冠心病介入术后主动发现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出血的原因、出血例数、性别、出血量等相关资料,并以2008年未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作对照。结果:2009年经股动脉行介入患者259例发生出血16例,平均出血量3~7ml,出血主动发现率16/16(100%);2008年行股动脉介入286例发生出血15例,平均出血量118~156ml,出血主动发现率为5/15(30%)。两组出血例数没有显著差异,出血量及出血发现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尿湿报警仪能及时发现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出血,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何茉莉  连珍 《当代医学》2007,(4):112-11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已经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医护人员术后压迫股动脉的劳动量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从而明显地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但如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桡动脉的永久性损伤[1].  相似文献   

14.
何茉莉  连珍 《当代医学》2007,(7):112-11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已经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医护人员术后压迫股动脉的劳动量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从而明显地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但如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桡动脉的永久性损伤[1].  相似文献   

15.
姜琳莉 《当代医学》2016,(13):107-108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7例患者止血成功,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97.9%.止血成功患者术后出现腹痛、发热、呕吐等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结论 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术后严密观测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加强护理巡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给肝癌破裂出现患者带来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尿潴留及穿刺处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床上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术后穿刺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处出血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可有效减少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尿潴留及穿刺处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 对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采用 Seldi 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插管,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明胶海绵条)、弹簧圈.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及介入器材准备.结果 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经栓塞出血动脉后,尿液由介入前全血尿转为淡红色,所有患者尿液均5~7d转清,痊愈出院.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微创、止血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顺利完成及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俊仁  向述天  徐松  岳梨蓉  周芸  黄丹 《当代医学》2009,15(29):572-573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方法与价值;方法13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急诊介入栓塞术(明胶海绵条及颗粒)止血;结果本组13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得到有效止血,一例患者由于肝功能太差肝衰竭死亡;其中3例患者止血2周后行肿瘤切除,10例患者术后3周-1月后再次行肿瘤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复查腹部增强CT肝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及坏死;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是肝癌破裂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肝癌的介入方法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其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并发症中,穿刺切口出血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仅1996年1~6月,共做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3例,116人次,患者均为肝癌病人.其中有3例发生穿刺切口不同程度出血,占4.1%.现将预防及处理穿刺切口出血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出血显著影响预后,如何减少术后出血,一直被广泛重视.方法:观察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对1152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由于少见原因所致出血进行分析并处理.结果:介入术后给予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部位解除压迫后出血3例;股动脉穿刺予8字包扎后腹胀、呕吐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