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明  祝再然 《广东医学》2021,42(7):845-848
目的 研究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决策树模型评价血清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3抗体(PDIA3Ab)与4种甲状腺相关指标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I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炎患者,根据是否具有自身免疫性分为非AIT组(42例)、AIT组(48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PDIA3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析各组间水平差异和各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PCA-决策树模型评价各指标对AIT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间FT4/FT3、TSH、TgAb、TPOAb、PDIA3Ab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AIT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IT组、对照组,非AIT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PDIA3Ab与甲状腺相关指标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POAb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31),其敏感度、特异度均最高(83.33%、94.44%)。决策树、PCA-决策树模型分析AIT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70%、75.76%,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3.33%、80.00%。结论FT4/FT3、TSH、TgAb、TPOAb、PDIA3Ab对AIT的诊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借助PCA-决策树模型可进一步提高AIT的诊断和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游离T4(FT4)、游离T3(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POAb)、促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阳性率分别为80.00%(80/100)、91.00%(91/100)、17.00%(17/100)与对照组TGAb5.00%(5/100)、TPOAb7.00%(7/100)、2.00%(2/10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FT4、FT3、TSH、TGAb、TPOAb、TRAb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成分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有利于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正确性及特征性,几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21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2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TSH、TR Ab、TGAb及TPOAb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R 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甲亢的诊断敏感度。依照患者的预后情况(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50),对比不同预后甲亢患者的TSH、TRAb、TGAb及TPOAb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甲亢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RAb、TGAb及TPO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 OC曲线显示TSH、TRAb、TGAb、TPOAb诊断甲亢灵敏度分别为58.35%、58.26%、53.92%和44.28%,特异度分别为77.24%、56.59%、65.379%和68.21%;预后不良组TSH水平...  相似文献   

4.
宋斌  傅应裕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5):274-275,279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甲状腺自身抗体浓度及相互关系。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的106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10例测定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eAb),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患者组h-TSH和TPOAb、TgAb的关系。结果患者组TPOAb、TgAb和h-T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FT4、TT3、FT3两组差异间无显著性。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h-TSH浓度与TPOAb、TgAb相关分析显示,r分别为0.023和0.028,P分别为0.818和0.774。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较正常人群低,而h-TSH、TPOAb和TgAb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桥本甲状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体液免疫作用。检测两自身抗体,尤其是TPOAb有利于普查发现桥本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抗体三项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甲状腺抗体三项与早发冠心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组患者71例,单支病变组患者41例,多支病变组患者35例。3组FT4、TSH水平比较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FT3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TMAb、TGAb及TRA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多支病变组FT3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TMAb、TGAb及TRAb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早发冠心病发生率与FT4、TSH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FT3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与TMAb、TGAb及TRAb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特点。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 4例正常人、12 5例Graves病 (GD)甲亢患者及 136例桥本甲状腺炎 (HT)甲减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 (TG)、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r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 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TSH受体抗体 (TRAb) ,分析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特点。结果 :正常人群TGAb、TPOAb、TRAb有一定阳性率 ,分别为 4 .94 % (16 /32 4 )、7.10 % (2 3/ 32 4 )、3.4 0 % (11/ 32 4 ) ,但滴度较低。与GD甲亢及HT甲减患者相比 ,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的滴度明显减低 (P <0 .0 5 )。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的滴度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滴度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一定阳性率 ,但正常人群所出现的甲状腺抗体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监测不同年龄层严重烧伤患者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12例严重烧伤患者为作为观察组,募集同期来院体检的8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以年龄分层分组为青少儿组(≤24岁)、中年组(25~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结果 观察组青少年患者各时间点的TPOAb、Tg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递进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中年患者各时间点的FT3、FT4、TT3、TT4、TSH、TPOAb、TgA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各时间点的FT3、FT4、TT3、T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递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 ,AITD)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特点及其在AITD中的致病作用 ,寻找AITD特征性的诊断指标。方法 :运用放免法测定 77例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甲亢期、39例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减期患者及 39例正常人的甲状腺球蛋白 (TG)、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rT3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 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 ,分析各种抗体的临床特点以及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AITD组 (包括HT和GD)中TPOA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GAb和TRAb的阳性率 (P <0 0 5 )。GD甲亢组患者TRAb的滴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HT甲减组患者 (P <0 0 0 1) ,而TGAb、TPOAb的滴度及阳性率明显低于HT甲减组 (P <0 0 1)。HT甲减期患者的TGAb、TPOAb ,尤其是TPOAb与FT3 存在显著负相关 (r =- 0 334,P <0 0 5 ,r=- 0 5 2 0 ,P<0 0 5 )。GD甲亢期患者的TRAb与FT3 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4 2 4 ,P <0 0 5 )。结论 :TPOAb可以作为AITD特征性的诊断指标。TRAb在GD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TGAb、TPOAb尤其是TPOAb在HT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诊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 抗体(TgAb)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初诊甲状腺肿患者313 例,其中HT 患者132 例,非HT 患者181 例,检测血清TmAb、TgAb、TSH、FT3、FT4、TT3、TT4 及B 超测定甲状腺大小,分析抗体与甲 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T 患者年龄低于非HT 患者,TSH 高于非HT 患者(P <0.05);HT 女性患者的 TSH、TmAb 及TgAb 与男性患者无差异(P >0.05),但FT3、FT4、TT3 及TT4 低于男性(P <0.05),非HT 女性患者年龄、FT3 及FT4 低于男性患者(P <0.05);HT 患者中TmAb 与TSH 呈正相关(P <0.05),与FT4 呈负相关(P <0.05),TgAb 与FT3、FT4 及TT4 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初诊HT 患者自身抗体和性别与 甲状腺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但抗体在甲状腺损伤过程中呈现不同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之一,既往研究表明碘摄入过量会诱导抗甲状腺抗体的产生。本课题组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区8~10岁学龄儿童普遍存在碘摄入过量问题,而该地区成人尿碘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特点尚不明确。目的 调查目前合肥地区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7年1-2月,选取合肥市包河区符合研究标准的2 593例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作为研究对象。测量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尿碘、甲状腺体积(TV)并进行比较。根据甲状腺自身抗体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TPOAb、TgAb双阳性组(抗体+/+组)177例,TPOAb、TgAb任一阳性组(抗体+/-组)231例,TPOAb和TgAb双阴性组(抗体-/-组)2 18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 593例研究对象中,TPOAb单阳性者248例(9.6%),TgAb单阳性者307例(11.8%),TPOAb及TgAb双阳性者177例(6.8%),TPOAb或TgAb任一阳性者231例(8.9%),TPOAb及TgAb双阴性者2 185例(84.3%)。女性TPOAb、TGAb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抗体+/+组、抗体+/-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1);抗体-/-组女性比例低于男性(P=0.002);抗体+/-组年龄高于抗体-/-组(P=0.001)。抗体+/+组TSH、TV大于抗体+/-组、抗体-/-组,抗体+/-组TSH、TV大于抗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SH、TV是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肥地区成人尿碘中位数(MUI)为208.59 μg/L,普遍存在碘摄入过量问题。该地区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检出率达29.4%,TPOAb 和TgAb单一阳性率分别为9.6%和13.0%,与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基本保持一致。女性TPOAb、TGAb的阳性率高于男性,并且性别、TSH、TV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中药对小鼠主动脉和血管内皮细胞(VEC)微小核糖核酸126(miR-126)及其下游信号表达的调控,研究中医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实验中,将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86.4 g/kg)含药血清组、中药低剂量(21.6 g/kg)含药血清组。不同组别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经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后,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miRNA-126、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体内实验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横截面病理损伤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miRNA-126、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VEC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5),miR-126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VEC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增殖率均明显升高,miR-126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VEC的凋亡率和增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iR-126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主动脉血管管径厚薄均匀,内膜光滑平整,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模型组小鼠血管管径厚薄不均匀,斑块形成明显,血管管壁厚度、AS斑块截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各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各层结构正常,炎性细胞浸润较轻,病变轻,AS斑块较小,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主动脉中miR-126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主动脉中miR-126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主动脉中miR-126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GS16、CXCL12、CXCR4、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痰祛瘀中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NA-126,影响其下游信号GRS16、CXCL12、CXCR4、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有极少数患者合并脑出血转化。采用常规CT检查时,介入术中使用的对比剂与脑出血转化均表现为高密度,二者不能被及时有效鉴别,而关于能谱CT鉴别二者的研究也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能谱CT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即刻行能谱CT平扫出现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图像,以术后24 h常规CT复查结果为标准,将21例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分为对比剂渗出组(渗出组,11例)和脑出血转化组(出血组,10例),分别测量各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的CT值、水(碘)基值、碘(水)基值,计算这3个观察指标的相对值,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组水(碘)基值小于出血组,碘(水)基值大于出血组(P<0.05)。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扫描图上均表现为相似的高密度;渗出组水(碘)基值相对值小于出血组(P<0.05),在水(碘)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等低密度,出血表现为高密度;渗出组碘(水)基值相对值大于出血组(P<0.05),在碘(水)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高密度,出血表现为等低密度。结论 能谱CT可以通过碘-水基物质对图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CT图像上出现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进行及时有效地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标准药物治疗。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有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观察通脉化斑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量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2017年,按就诊顺序将1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98)和通脉化斑汤组(n=98)。常规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通脉化斑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口服,水煎煮1剂/2次,200 ml/次。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心肌放射性缺损面积(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检测血清vWF、MMP-9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及血清vWF、MMP-9、MDA水平、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通脉化斑汤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通脉化斑汤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不稳定斑块形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中医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对减少患者的入院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一种新兴的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目的 探究ACS患者NLR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根据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分析NLR、GRACE评分、NLR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84例诊断为ACS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09分)113例、中危组(109~140分)71例、高危组(>140分)100例;根据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NLR组(≤3.02)142例和高NLR组(>3.02)142例。记录患者发病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GRACE评分、NLR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低、中、高危组ACS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L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ACS患者年龄、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GRACE评分、NT-proBNP、LVEDD、MACE发生率高于低NLR组,三酰甘油(TG)、LVEF低于低NLR组(P<0.05)。NLR与GRACE评分、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852、0.417、0.29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16,P<0.05);GRACE评分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445、0.36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08,P<0.05)。284例ACS患者发病6个月内发生MACE者71例(25.0%)。NLR联合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发病6个月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0.877)大于NLR(0.732)(Z=3.394,P=0.000 7)、GRACE评分(0.757)(Z=3.045,P=0.002)。结论 NLR及GRACE评分与心功能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NLR联合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预后较单一指标临床价值更大,NLR联合GRACE评分可作为早期评估ACS患者预后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长期治疗仍面临着高复发率、治疗相关死亡风险及化疗相关毒副作用等多重挑战。而青蒿素作为我国学者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化合物(青蒿琥酯为其类衍生物),其近年来在白血病、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目的 探究青蒿虎酯对人AML原代细胞、细胞株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初治或复发AML患儿的骨髓液中的AML原代细胞。并购买AML细胞株K562进行研究。将AML原代细胞及细胞株K562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依次为对照组1和实验组1,对照组2和实验组2),其中对照组1及对照组2不予青蒿琥酯干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2.5、25.0、50.0 μg/ml的青蒿琥酯液(分别记为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及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采用细胞计数法观察AML原代细胞、细胞株K562存活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 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48 h、72 h AML原代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1(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72 h AML原代细胞存活率低于终浓度12.5 μg/ml实验亚组1(P<0.05)。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48 h、72 h AML细胞株K562存活率低于对照组2(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72 h AML细胞株K562存活率低于终浓度12.5μg/ml实验亚组2(P<0.05)。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24 h、48 h、72 h AML原代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1(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48 h、72 h AML原代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终浓度12.5 μg/ml实验亚组1(P<0.05)。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24 h、48 h、72 h AML原代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2(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48 h、72 h AML原代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终浓度12.5 μg/ml实验亚组2(P<0.05)。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48 h AML原代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1干预48 h AML原代细胞凋亡率高于终浓度12.5 μg/ml实验亚组1(P<0.05)。终浓度12.5、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48 h AML原代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2(P<0.05);终浓度25.0、50.0 μg/ml实验亚组2干预48 h AML原代细胞凋亡率高于终浓度12.5 μg/ml实验亚组2(P<0.05)。结论 青蒿琥酯能够有效抑制AML原代细胞及细胞株K56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为青蒿素治疗AML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阿是穴是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常用穴位。然而,其在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干预时机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电针阿是穴对腓肠肌钝挫伤大鼠腓肠肌高频超声成像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18)、24 h电针组(n=18)、72 h电针组(n=18)。除空白组外,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均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方法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评定。由于动物无言语表达能力,研究中阿是穴的选取以局部病灶(即腓肠肌肌腹的中点,辅以超声进行病灶定位)作为针刺部位。除空白组外,各组造模后3、5、7 d分别抓取不同的6只大鼠进行以下操作:24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24 h进行1次针刺治疗,72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72 h进行1次针刺治疗。模型组与2个电针组同步抓取与固定,但不做电针干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评分后处死,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即刻、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 d、24 h电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造模后即刻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与干预后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差值大于模型组、72 h电针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24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3 d血清CK水平低于模型组,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电针阿是穴能有效促进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的组织修复,损伤后24 h电针阿是穴治疗能较早地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非常必要。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05例,行腹腔穿刺113例。分组情况:根据血清CA125水平分为CA125正常组(n=39)与CA125异常组(n=166);根据腹腔积液量分为无腹腔积液组(n=52)、少量腹腔积液组(n=40)、中量腹腔积液组(n=51)、大量腹腔积液组(n=62);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5~6分)46例、Child-Pugh B级组(7~9分)87例、Child-Pugh C级组(≥10分)72例;根据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分为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65例、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48例(共113例行腹腔穿刺)。比较CA125异常组与CA125正常组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性别;观察腹腔积液量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Child-Pugh分级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A125异常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AST高于CA125正常组,PT长于CA125正常组,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CA125正常组(P<0.05)。无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少量腹腔积液组、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少量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Child-Pugh A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P<0.05);Child-Pugh B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C级组(P<0.05)。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P=0.023)。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均相关(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及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相关,其可用来评估腹腔积液量的多少、肝功能受损程度及出现腹膜炎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李杰  左露  孔欣怡  熊颖  李娟  李静虹  廖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717-37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极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限于抗生素及激素类等药物,患者不良反应较大且容易耐药。目的 评估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并贴敷安慰剂贴膏(外观模糊,与治疗组透化贴重量相等)治疗。治疗组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同对照组,并贴敷透化贴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试验(6MW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将治疗组患者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结果 对照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6例,最终完成治疗74例。治疗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完成治疗72例。治疗组患者按GOLD标准进行分级,其中GOLD A级12例,GOLD B级20例,GOLD C级22例,GOLD D级18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CO2、CRP、PCT、EO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91,P<0.05)。在治疗组中,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12.38、53.79、63.38、65.40,P值均<0.05);GOLD C、D级患者治疗后PCT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3.54、5.83,P值均<0.05);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EOS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4.50、5.56、5.76、7.09,P值均<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可以减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同时对改善其肺功能及预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恶病质症候群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加速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姑息缓和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妇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286例,采用电脑产生的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70例,营养支持组73例,抗阻运动组75例,营养+运动组68例。4组患者均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改善食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营养支持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方案;抗阻运动组饮食由患者自行选择,并给予抗阻运动干预方案;营养+运动组在常规饮食基础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和抗阻运动方案。4组患者均干预8周,即院内干预4周及出院继续干预4周。比较4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采用主观营养评估(PG-SGA)量表进行评估〕,干预前后多维疲乏症状简表(MFSI-SF)、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FACT-G)评分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营养状况有效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营养状况有效改善率高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患者MFSI-SF、HAMD、FACT-G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患者MFSI-SF、HAMD、FACT-G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MFSI-SF、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MFSI-SF、HAMD评分低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FACT-G评分高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P<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的乏力、抑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是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常见并发症,其治疗及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肌电反馈治疗。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张力分级,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CFA-DC)量表中的运动、自理动作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分级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用于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能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