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爱华  于永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08-108,132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为“七苗接种率”相对较低查找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抽取接种点门诊一周内所有来接种的儿童家长,现场指导填写计划免疫知识调查表,并当场回收。结果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其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祖父母(外祖父母)计划免疫知识明显低于父母,其中母亲掌握程度最高;流动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低于本地儿童家长;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平均得分偏低。结论该社区儿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水平偏低,应通过多种手段加强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提高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常住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PPS)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2岁流动儿童150名,3~6岁留守儿童300名、常住儿童300名,接种记录按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常住儿童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分别为60%8、9.7%9、8.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母亲职业和文化程度、胎次和接种点距离是影响儿童接种及时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影响接种率及时性的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儿童照顾者对疫苗接种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本社区的100名健康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100名流动儿童通过对其母亲予以问卷调查,得到全程接种例数86例,占比86.00%,接种及时例数34例,接种及时率为34.00%,在计划接种疫苗中,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最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最低,其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最高,卡介苗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最低,其因素与流动儿童父母不知何时进行接种及不知去哪接种相关。结论影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因素为:是否予以产前检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儿童家庭的收入及儿童的出生地点等。我国相关部门应针对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接种管理工作,以此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及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曹静雅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4-5176
目的 了解社区外来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内连续居住≥3个月的≤1周岁非本地户口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疫苗合格接种率94.0%,疫苗接种及时率75.0%,接种及时率较低.结论 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受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免疫意识、地区免疫程序差异、家长文化程度等影响,需建立全国信息网,加强宣教,改进免疫服务方式,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和相应的策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以四苗预防接种及时和全程覆盖率为观察目标,对比2008-2013年出生的本地户口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差异。分析预防接种不及时和全程覆盖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结果:本地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99.14%,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64.54%并直接影响社区计划免疫总合格率。母亲文化水平、儿童性别、疫苗知情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均是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的重要因素。结论:目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低,形势严峻,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现状,制定适合本辖区计划免疫工作的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4个城市3152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流动儿童,其系统保健建卡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流动儿童,其预防接种建卡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母亲年龄与母亲工作状态不同的流动儿童,其“四苗”接种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影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母亲的工作状态与母亲的年龄,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四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是母亲的年龄与母亲的工作状态。为提高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应加强流动人口家庭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意识,降低接受儿童健康体检与系统保健管理的费用,吸引流动儿童接受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儿童健康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德县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该县人口密度大、人群流动频繁的县城所在地东关镇作为抽样调查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计划免疫知信行调查. 结果 流动儿童接种率(53.97%)低于常住儿童接种率(9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01),流动儿童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27±9.53,低于常住儿童监护人平均得分20.19±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流动儿童监护人职业以个体务工(48.7%)和经商(29.8%)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49.2%)和高中(21.2%)为主.来源地越远、监护人文化程度越低、个体务工是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的危险因素,免疫相关知识得分越高、计划免疫态度积极是促进儿童免疫接种的因素. 结论 该县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计划免疫认识不足,主动性不高,需要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广元市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规划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市中区南河社区作为对象,调查2007-2010年近四年的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从中分析影响接种的主要因素.结论 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不同、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视程度、社区计划免疫服务工作的质量都会对接种率产生影响,改进工作应从这些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9.
济宁市济东矿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和进一步改进疾病控制工作策略。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获取济东矿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及相关资料。结果对2076名儿童进行调查,BCG、OPV全程、DPT全程、MV、HepB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3%、95.8%、98.4%、97.8%、99.3%;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6%、86.9%、91.7%、92.7%、88.3%;常住儿童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基础疫苗接种及时率高于季节性疫苗,季节性疫苗高于自费疫苗;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的更换,种次数多、儿童哭闹不愿打针,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五项因素对"五苗"的接种及时率有影响。结论济东矿区常住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较好,但是流动儿童及时接种形势严峻,相应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母亲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信行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的现况、存在问题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6个县,利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对当地591名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母亲在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得分较低,且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水平、母亲年龄、家庭总人数和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较差,在被调查的261名家庭中最小的已满1岁儿童中,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简称"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35.2%,另外还有12.3%的被调查儿童从出生到被调查时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被调查母亲获得计划免疫知识途径主要以人际传播为主.结论:当地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信行水平较低,考虑其文化水平较低,应在当地大力开展以人际传播为主、结合多种大众媒介传播形式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尤其要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城乡儿童家长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和北仑区各随机抽取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采用自制问卷对样本学校2~14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家中储备抗菌药物行为以及自行对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行为。结果: 在调查的2806名家长中,36.6%(1028/2806)的家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得分较低;调查前一个月内,56.6%(556/983)的家长自行对孩子进行过治疗,其中20.3%(113/556)的家长在治疗中给孩子使用了抗菌药物;调查前一年内,48.5%(1361/2806)的家长在家中储备有孩子使用的抗菌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居住在城市、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收入、有医学背景、孩子是男孩以及孩子年龄较小的家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得分较高(P < 0.05或P < 0.01);居住在城市、教育程度高、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更倾向于在家中储备抗菌药物(均P < 0.01);居住在城市和家中储备抗菌药物是家长自行给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P < 0.05或P < 0.01)。结论: 宁波市部分儿童家长儿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欠缺,给儿童治疗时自行使用抗菌药物、家中储备儿童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家庭抗菌药物储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z评分的关系,以及家庭SES如何通过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奶行为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的BMI z评分。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抽取4所学校,共有2 496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7 d饮食行为问卷得到学生每周饮奶次数和日均饮奶份数。采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反映家庭SES。利用统计软件SPSS 18.0中PROCESS插件程序分析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SES和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儿童青少年BMI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 0.001, 0.038)。总人群的日均饮奶份数为(0.92±0.84)份,每周饮奶次数为(4.43±2.70)次。小学生、城市、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非肥胖与每周饮奶次数和日均饮奶份数多有关(P值均 < 0.05)。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SES与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每周饮奶次数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57%和-10.21%。日均饮奶份数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与BMI z评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63%和-5.86%。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还有待提高;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在家庭高SES与儿童青少年高BMI z评分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保护因素;未来还需对其他饮食或运动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家庭SES与儿童青少年BMI z评分关系之间的机制,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儿童母亲问卷调查表,整群、分层抽样,抽取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5岁儿童和家长进行儿童龋齿的流行情况调查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东乡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47%,龋均为3.89颗,保安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6.36%,龋均为2.42颗,裕固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89%,龋均为3.16颗。保安族儿童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低于其他两个民族。3个民族中多数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没有认识到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结论针对3个民族儿童乳牙患龋率高以及就诊率低的特点,有必要加强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南昌市某新区流动儿童管理方法,为该区制定流动儿童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某新区4个片区随机抽取流动、常住儿童各240名,对抽取的儿童进行上门调查并按《南昌市儿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逐项填写儿童基本信息、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并对被调查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文化程度、影响接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使用EpiInfo20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录入率71.25%、建证率73.33%、各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74.17%、脊髓灰质炎疫苗70.00%、百白破73.75%、麻疹75.00%、乙肝71.67%、乙脑73.75%、流脑72.08%、甲肝66.67%、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70.42%,均低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随着监护人学历的提高而增加,监护人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文盲的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分别为88.89%、67.65%、40.65%。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该新区应加大建筑工地、农民拆迁还建区,与临界县区交界区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及基础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市0-5岁儿童医疗保险待遇现状以及参加医疗保险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儿童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资料来源于320份5岁以下儿童家庭问卷,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4%的儿童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险,22.2%的儿童家长外出务工,90.0%的母亲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家庭年均收入为4.73万元。结论:对政策不了解、父母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及收入情况影响儿童参加医疗保险。建议: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儿童参加医疗保险;关注低收入家庭儿童;为流动儿童参加医保建立畅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家庭坚韧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RNS患儿的家属进行调查,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坚韧性量表(FH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与评价,总结难治性肾病患儿家庭坚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RNS患儿家庭坚韧性得分中责任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控制维度;患儿家属自我效能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均处于轻度焦虑/抑郁水平,其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积分较高.(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治疗时间、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是影响家庭坚韧性评分的相关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评分、积极应对评分与家庭坚韧性评分呈正相关(r=0.425、0.536,P=0.011、0.002),焦虑、抑郁评分与家庭坚韧性评分呈负相关(r=-0.581、-0.671,P=0.001、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我效能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积极应对均为影响家庭坚韧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RNS患儿家庭坚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月收入、患儿家属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焦虑及抑郁情绪均为影响家庭坚韧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各年级72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医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及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家庭月收入≥3 000元者态度素养得分高于<3 000元者(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医学生知识素养得分、态度素养得分、行为素养、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健康素养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健康素养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0.01).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分、基本保健得分、安全与急救得分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健康状况好的医学生和健康状况一般的医学生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均高于健康状况不好的医学生(P<0.05~P<0.01).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和城镇、听过讲座与未听过讲座、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月生活费不同水平医学生的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结论:高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3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可以从医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健康讲座等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当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在四川省农村地区开展、推动幼儿性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农村地区2246名幼儿园学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幼儿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1132名(52.33%),未进行过的有1031名(47.67%)。幼儿问过性相关问题(OR=1.536,95%CI=1.257~1.878)、父母认为幼儿性教育有必要(OR=3.691,95%CI=2.029~6.717)、想了解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OR=1.700,95%CI=1.274~2.269)、幼儿园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3.316,95%CI=2.515~4.372)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促进性因素;家庭年总收入为中等水平(OR=0.664,95%CI=0.456~0.968)是父母开展幼儿性教育的阻碍性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父母对性教育的认知水平较差,从未对幼儿开展过性教育的父母比例较高。家庭年总收入、幼儿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父母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以及幼儿园是否开展过幼儿性教育等是影响幼儿家庭性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7个区外来务工人员5 855名,年龄18~65岁,居住时间均大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饮酒行为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将平均每月饮酒≥1次定义为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 623份。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为35.0%,其中男性饮酒率(54.3%)高于女性饮酒率(14.8%)。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饮酒率最高(57.1%)。在不同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较高月收入(3 500~4 499元)者饮酒率最高(53.9%)。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从事行业、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是否吸烟和抑郁因子分值。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中饮酒率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饮酒的宣教,避免和减少与饮酒相关疾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上海市青浦区民工子弟学校新生强化免疫前的麻疹免疫水平。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民工子弟学校新生606名,采用定量ELISA测定调查对象血清中的麻疹IgG抗体水平,同时调查就学史、麻疹相关疫苗接种史、麻疹患病史等情况。 结果 民工子弟学校新生强化免疫前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of concentration,GMC)为998.96 mIU/mL (95%CI,912.93~1093.10),阳性率为94.88%。不同学校类别(幼托、小学、初中)对象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30),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83);不同就学史(此前无就学史、于户籍地就学、于上海其他学校就学)对象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P=0.30),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18);38.29%调查对象无预防接种证或已经丢失,麻疹相关疫苗接种≥2剂次者占37.95%,接种史不详者占48.18%,不同接种史对象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P=0.53)。 结论  上海市青浦区民工子弟学校新生强化免疫前麻疹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不能提供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预防接种证的管理和入托/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是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