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体外治疗性超声联合半量链激酶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联合半量链激酶的助溶血栓效果。方法:我们建立30对兔双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五组:不治疗组;常规剂量重组链激酶(rSK)(30,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半量rSK(15,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rSK在60分钟内持续静脉注射。ETUS的频率和强度分别为0.8MKz和1.2W/cm2,同样作用60分钟。用多普勒血流描记仪评价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常规剂量rSK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的血管再通分别为11/12根和7/12根,平均再通时间分别为60.64±17.72min和84±12.86min(P<0.05)。半量rSK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的血管再通分别为8/12根和5/12根,平均再通时间分别为81.5±18.5min和105±8min(P<0.05)。ETUS联用半量rSK组和单用常规剂量rSK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兔股动脉血栓模型实验中,体外超声与半量rSK联用同样能明显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促进rSK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外治疗性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尿激酶(UK)溶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共24只建成双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组接受不同方法(对照、ETUS、UK、ETUS+UK)溶栓,超声频率0.8MHz、声强1.2W/cm2、占空比100%。UK分15000/kg与30000μ/kg两种剂量,经耳缘静脉于30min内给入。结果单用ETUS组无明显溶栓,血管未出现再通。ETUS+UK组与对应的UK组比较,溶栓量增加(P<0.01),血管再通率提高(P<0.05),血管再通所需时间缩短(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ETUS应用组血管结构无损伤。结论0.8MHz、1.2W/cm2连续波超声辅助UK溶解在体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体外治疗性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对尿激酶(UK)延迟溶栓的作用。方法 建立3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侧股动脉血栓模型,其中4只兔的动脉血栓不加任何处理;另8只兔的一侧股动脉血栓行早期ETUS(频率0.8MHz,功率1.25W/cm^2)处理,对另一侧血栓行延迟ETUS处理;其余22只兔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1只兔分别于血栓形成早期或延迟阶段,经颈静脉注入UK(30000u/kg),同时在一侧股动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对不稳定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UA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心源性猝死(SCD)作用。方法:对30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其中30例经冠造证实。结果: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组AMI和S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初发性、恶化性、梗塞后和中间综合征的疗效明显高于静息性和混和性UA(P<0.01)。冠造结果发现: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UA病人血栓出现率明显高于ST段下移的病人(P<0.01)。结论:小剂量UK治疗UA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对犬动脉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紫外线(UV)的溶栓效应。方法:36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6组,复制左侧股动脉血栓模型,UV1、UV2、UV3(各5只)及UV+UK(8只)4组均行胸腹部UV照射1次,剂量分别为447.72mJ/cm2×800cm2,223.86mJ/cm2×200cm2,119.93mJ/cm2×50cm2,447.72mJ/cm2×800cm2,其中UV+UK组UV照射后即静脉给予UK(尿激酶)1400单位/分钟;UK组8只(只给UK),观察血栓溶解及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后24小时时血栓溶通率UV1~UV3组及对照组(5只)均为0/5,UK组4/8,UV+UK组7/8,血栓溶通时间UV+UK组明显短于UK组(P<0.01);UV1和UV2组血栓放射活性在UV照射后3~9小时间显著下降(P<0.01);实验后7小时内血栓放射活性下降幅度依次为UV1组<UK组<UV+UK组(P<0.01)。结论:强红斑量UV大面积照射犬皮肤对犬动脉血栓具有较弱的溶解作用,联合应用UK并UV照射后可增强对血栓溶解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脉抗衰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脉抗衰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栓素B2(TXB2)水平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但治疗组变化程度大于常规组(P均<0.01);治疗组脂质过氧化物(LPO)、遗传性假血友病第Ⅷ因子(vWF)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增高(P均<0.01),常规组LPO、SOD、vWF和Fn则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前UA患者LPO与vWF呈直线相关(r=0.52,P<0.01),治疗后LPO与vWF降低值呈直线相关(r=0.71,P<0.01)。结论:复脉抗衰注射液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整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例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外治疗性超声(简称超声)促进血栓溶解的有效性。方法用手术刀将22只兔耳全层割穿,共176处。出血停止1小时及4小时后随机分组。单用超声组、单用重组链激酶(r-SK)组和r-SK加超声组,后者又根据超声强度不同分成1.2W/cm2和2.2W/cm2两个亚组。超声的频率均为0.8MHz。结果单用超声组,观察2小时兔耳无再出血。1及4小时切口,r-SK加超声组兔耳再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单用r-SK组(P<0.001)。1.2W/cm2组与2.2W/cm2组1小时切口的再出血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但4小时切口的再出血时间后者显著短于前者。结论超声有促进r-SK溶解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31例CRF患者(治疗组)用海南省茶多酚(TP)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血浆丙二醛(MD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含量变化。另以未经TP治疗的20例CRF患者为对照组,并与89例健康成人的SOD、GSH和MDA作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CRF患者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均<0.01),MDA及GSH高于健康成人(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TC、TG、BUN和SCr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0.05)。肾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前者为67.74%,后者为30.00%。结论:CRF患者确实存在SOD活性降低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海南省茶多酚能有效对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氧化酶SOD活性,改善CRF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 治疗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ILIB组40 例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ILIB治疗,对照组40 例冠心病患者单用药物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2 小时后、20 天后的血浆NO、内皮素- 1(ET-1)、过氧化脂质(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结果 ILIB 治疗2 小时后ILIB 组NO 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20.2 ±2 .7)μmol/L,(16 .9±2 .9)μmol/L( P< 0.05) ,而ET- 1 、LPO、SOD 无明显变化( P> 0.05) ,20 天后ILIB 组NO、SO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1) ,ET- 1、LPO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1) 。结论 ILIB对冠心病的治疗可能与NO 合成有关。NO 增加可能在SOD含量增加与ET-1 、LPO 减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