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侵袭性大肠杆菌(T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简称EIEC),是具有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发育繁殖从而引起痢疾病症的大肠杆菌,故也称痢疾样大肠杆菌。世界各地每年因腹泻死亡的婴幼儿病例报道中,EIEC起重要作用。近年日益引起对其研究的关注,但国内尚未见到公开报道。为了探讨EIEC在我省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85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门诊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了EIEC的实验分离工作,经过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及豚鼠角膜试验等最后鉴定出两株EIEC(199、267)。在鉴定工作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腹泻绝大多数由感染引起,其中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被认为是当前小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就有报道,并从痢疾样腹泻标本中分离出EIEC。国内1980年后引起重视,报道逐渐增多。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中EIEC的存在情况,我们于1988年2月到6月对痢疾样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了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出7例EIE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是新近被世界公认的肠道重要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类急性腹泻及爆发流行。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所检出的EIEC大多数为迟缓发酵或不发酵乳糖的菌株。我们自1992年以来,从患者痢疾样粪中共检出迅速发醇乳糖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13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呈急性痢疾样患者(大便呈粘血便),用棉拭采集,尽快送  相似文献   

4.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腹泻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细菌性痢疾与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腹泻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EIEC腹泻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鉴别两类疾病。结果急性细菌性痢疾和EIEC腹泻都有相似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消化道表现,但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全身症状较重且可发生中毒性痢疾,EIEC腹泻全身症状较轻,用药效果明显。结论细菌性痢疾与EIEC腹泻临床症状相似,但表现轻重不同。  相似文献   

5.
测定溶组织内阿米巴(Eh)的毒力,有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前者能较好地反映虫株毒力,但需要使用大量动物进行手术接种,耗费大,方法繁。后者有红细胞吞噬试验、白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培养试验、同工酶谱测定等。为寻求一种快速、简便、能反映虫株毒力的休外试验方法,我们试用白细胞毒力试验测定Eh的毒力。  相似文献   

6.
制备两种与豚鼠结膜炎反应(Sereny 试验)有关的 DNA 探针,它们分别是痢疾杆菌毒力质粒中的VirG DNA 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 菌)毒力质粒DNA 中2.8kb 片段,均用半抗原(Digoxigenin)标记。用 VirG DNA 检测64株野生型宋氏痢菌,32株EIEC,2株宋氏菌减毒株,4株菌苗株以及18株耶氏菌属不同种,5株伤寒杆菌和5株大肠杆菌的 DNA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学者研究,从痢疾杆菌福氏2a克隆的毒力基因VirG与所有志贺氏菌属及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具有同源性。VirG与染色体上的KcpA区联合作用引起豚鼠眼结合膜炎症反应(sereny试验)。用非放  相似文献   

8.
用11株痢疾杆菌,做了毒力试验观察,结果提示从健康带菌者和痢疾患者中分离的痢疾杆菌,均有毒力,两组毒力无明显差异,受试动物接种细胞前后血清抗体有显著差异,说明动物感染细菌后具有全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9.
白喉杆菌毒力的测定,在临床检验的确诊和流行病学带菌者的检查,都属重要。过去,白喉毒力试验均用动物进行,自Elek氏创用“平板法”后,在实验室开辟了一个体外测定白喉毒力的新途径,其优点为方法简单、不需动物,且多认为与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目前已采用此法代替动物,只在平板毒力测定有可疑菌株时,才改用动物法再试一次。关于Elek氏“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及其试验方法,近年来已有若干的研究改进,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广州市部份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粪便标本共1193份,分离EIEC菌20株(1.68%),其中能引起豚鼠角膜炎的有毒力菌株18株(90%),10%菌株丧失了毒力,20株EIEC分布于5个血清型,其中O_(23)acK_(73) 9株(45%),O_(104) K?8株(40%),O_(124)K_(72)、O_(136)K_(73)、O(144)K?各1株(5%)。该茵的生化学反应类似志贺氏菌属,无动力,不产气,赖氨酸脱羧酶阴性、乳糖不发酵或迟发酵(除外7株O_(28)acK_(73)是迅速发酵乳糖的)。并经豚鼠角膜毒力试验证明其中18株菌侵袭力很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广州市部分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粪便标本共1193份,分离EIEC菌20株(1.68%),其中能引起豚鼠角膜炎的有毒力菌株18株(90.00%),10.00%菌株已丧失了毒力。20株EIEC分布于5个血清型,其中O_(28)sacK_(73)9株(45.00%),O_(164)K? 8株(40.00%),O_(124)K_(72)、O_(136)K_(73)、O_(144)K? 各1株(5.00%)。该菌的生化反应类似志贺氏菌属,无动力,不产气,赖氨酸脱羧酶阴性,乳糖不发酵或迟发酵(除外7株O_(28)acK_(73)迅速发酵乳糖)。所分离的20株EIEC均具有140mdal质粒,并经豚鼠角膜毒力试验,其中18株证明该菌侵袭力很强,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在四川沪县308人菌痢暴发流行中,从一名15岁男性学生肛拭于检出一株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easive E、coli,EIEC)O152K?,经生物化学、血清学、标准豚鼠毒力试验的程序检测,证实与国内、外报道的EIEC菌株特点相同、符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出的五个诊断标准,获得确认。其血清型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四川省内有资料报道。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菌型分布及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菌型分布及毒力携带情况。方法采集佛山市十类食品362件中分离的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按GB4789.6-94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毒力测定采用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采用irp2和irpB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检测ES-IEC菌株毒力岛。结果 菌型分布在三类11个型别上,其中EPEC占41.17%(7/17),EIEC为35.29%(6/17)。ESIEC为23.53%(4/17);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七类食品中均有存在。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均为阳性;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均为阴性,其中4株ESIEC中1株携带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结论佛山市食品中污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小鼠致病力与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无必然联系;有携带耶尔森氏菌HPI的ESIEC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了苦豆碱抗细菌感染作用的机理。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苦豆碱具有杀死或抑制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生长的作用。体内试验,通过腹腔注射活的 EIEC 给小鼠,结果证明苦豆碱能提高小鼠注射 EIEC 后48h内的生存率、能增强小鼠从脾脏清除细菌的能力、能增加抗菌抗体的效价和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因此,作者认为苦豆碱抗细菌感染作用的机理,除苦豆碱的直接杀菌或抑菌作用外,还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用自凝试验和血清抵抗试验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和动物的8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自凝性和血清抵抗性进行测定。结果带毒力质粒的菌株均37℃凝集,25℃不疑,为试验阳性,而无毒力质粒的菌株37℃和25℃均不凝,为试验阴性,从而指出,带毒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西南战区部队和地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做细菌分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组成。对分离的部分生化反应符合大肠艾希菌,但血清学证明不属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菌株,做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检测,了解西南战区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大肠艾希菌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常规法分离,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系列(API-20E或GYZ-11e系统)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以及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系列(GYZ-9V系统)进行系统鉴定,PCR扩增法检测耶尔森菌HPI毒力岛。结果在1 352例腹泻病人中检出36个属种59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43.9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检出率为6.14%、肺炎克雷伯菌为5.62%、变形杆菌4.66%、志贺菌4.07%,EIEC 1.85%,检出36株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大肠艾希菌,检出率为2.66%。结论从135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变形杆菌、志贺菌分别居第三、第四位。西南战区存在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的大肠艾希菌。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是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痢疾样症状。国内自1985年首次报道从食物中毒标本分离出本菌以来,开展了对该菌的检测,陆续有所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从Falkow法(常规法)抽去基础培养基蛋白胨,代以氯化钠称单管法。56株EIEC血清型大肠菌用单管法和常规法对比赖氨酸脱羧酶试验(赖酶试验)。并以140-Md质粒(140-Md)检测和豚鼠角膜结膜炎试验(Sereny试验)分析三者关系。结果发现:凡140-Md(+)菌株,单管法赖酶试验均(-)。25株140-Md(-)株,两法均在24小时内脱羧。但常规法中8株140-Md(+)株3~4天内脱羧,其中5株Sereny试验(+)。作者根据EIEC血清型大肠菌140-Md(+)与单管法赖酶试验(-)一致性的结果,对少数140-Md(+)而Sereny试验(-)株应纳入EIEC范畴进行了诊断依据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杆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在疫苗生产中我们常用家鸽测定其菌种毒力和检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中猪丹毒强毒菌灭活的可靠性。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使用敏感性好的家鸽作为模型动物检测猪丹毒菌的毒力是可行的。我组常用的试验用鸽还没做到标准化,有的来自农贸市场,有的来自鸽繁殖场,买来就用,没有建立必要的预检。较常碰到的问题是试验结果不规律,试验往往需要重复,影响工作进程。我们首先注意试验用鸽的素质问题,用48只鸽作了血清学试验,结果查明其中有25只(52%)的血清对猪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