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通大学300名医学研究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85)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医学研究生的人格特质内外向性平均得分较高,而掩饰性得分较低(P0.05);SCL-90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常模,而人际敏感和焦虑等得分低于常模(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性别,研究生的人格问题主要由内外向性和神经质来反映,其次为精神质。心理健康问题,男性主要由躯体化和焦虑症状反映;女性主要由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反映。结论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联;应重点加强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绍珍  杨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02-240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EPQ的E、L量表得分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2.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0.001).3.神经质、家庭月收入、是否获得奖学金、掩饰性4个因子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变量.结论:人格特征和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产生重大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动妇女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2009年3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通过判断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江阴市和张家港市对656名流动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流动人口在内外向(E)、掩饰性(L)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神经质(N)分量表得分均值低于全国常模(P0.01);N,L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流动男性(P0.01),精神质(P)分量表得分均值低于流动男性(P0.05);EPQ中P分量表、N分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E分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N分量表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相关系数最高;回归分析表明: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是影响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人格特征。结论流动妇女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呈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火车司机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广西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403名。结果 (1)火车司机心理异常检出率37.71%,高于国内常模(P<0.01);(2)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35.23%倾向外向性格,35.98%倾向情绪不稳定,社会掩饰呈低偏态分布;(3)EPQ各量表与SCL-90相关分析表明,火车司机的E(内外向)和L(掩饰性)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火车司机的N(神经质)和P(精神质)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以神经质为首要影响因素。结论 (1)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国内常模;(2)艾森克人格倾向外向和情绪不稳定;(3)人格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革命老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62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革命老区医学生SCL-90各因子与国内常模相比,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CL-90总分与人格维度当中的内外向、掩饰程度均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关系最为密切(r=0.58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SCL-90总分影响最大的是神经质维度.[结论]革命老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维度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聋哑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吉林、广东省3所聋哑学校1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P)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男=5.99,t女=5.47,P<0.01),神经质(N)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男=-7.11,t女=-3.35,P<0.01),男性内外向(E)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男=-4.86,P<0.01),女性内外向(E)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t=4.21~12.74,均P<0.01);SCL-90若干因子与EPQ中P、N分量表呈正相关(r=0.16~0.31,P<0.05,P<0.01),与E分量表呈负相关(r=-0.19~-0.35,P<0.05,P<0.01).N、E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 聋哑青少年精神质倾向较高,情绪稳定,男性较为内向,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且较多地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性、内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生人格特征和自测健康状况,分析二者的联系与相关性.方法 采取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878名医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0)进行人格和自测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男女医学生EPQ-RSC中的测谎量表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精神质得分高于女生(P=0.000);医学生SRHMS量表总分为(339.28±41.19)分,高于一般人群水平,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高于女生(P=0.005);除精神质不同等级的医学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未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外,不同人格特征医学生的自测健康各子量表及量表总分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向和测谎量表分与自测健康各子量表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0.134),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分则与之均呈负相关(r≤-0.070),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医学生人格的不同特征对自测健康有显著影响,健全和完善医学生人格是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其中总焦虑倾向及学习焦虑的均分分别为39.52和8.51分.学习焦虑阳性检出率为70.20%;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留守儿童MHT量表的各内容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120例监狱服刑人员纳入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1120例监狱服刑人员的SCL-90评定的9个因子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90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EPQ评定的内外向特征高于全国常模(P<0.01),精神质与神经质特征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掩饰得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1).服刑人员的刑期及服刑时间均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建立起相应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康玉香  程哲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65-1267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哮喘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正常组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总体情绪状况与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哮喘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进入总体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结论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哮喘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从而到达管理和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石城县2所中学230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基本一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高于高二、高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即要对高中生开展心理辅导,又要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大学生思维风格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思维风格量表简化表、"大五"人格特征量表对44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和典则相关分析。结果第一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5535,主要反映思维风格中的立法型、等级型、平等竞争型、全局型、执行型、审判型与人格特征中的宜人性、谨慎性、外向性、开放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3310,主要反映思维风格中的保守型、专制型、无政府型、局部型与人格特征中的情绪性存在正相关关系,激进型与情绪性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医学大学生思维风格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思维风格对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大于人格特征对思维风格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童年期虐待(childhood maltreatment, CM)与初中生大五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初中生人格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宣城、合肥、淮北共5 72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CM经历以及大五人格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则相关分析探索CM与大五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 初中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与谨慎性(β=-1.71~-2.55)、情绪性(β=1.93~3.87)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躯体虐待外,其余各类型CM与外向性(β=-1.04~-2.32)、宜人性(β=-1.07~-1.37)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仅有性虐待与开放性人格特征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70,P<0.05)。除开放性人格特征外,CM经历数量与初中生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M经历数量与各维度人格特征得分呈现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0.05)。典则相关分析中,典则相关系数为-0.375(P<0.05),童年期虐待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高职生人格特征对手机成瘾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2092名高职生的人格特征和手机成瘾状况,并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 高职男生在精神质得分显著低于高职女生(t=-2.68,P=0.007),理工类高职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显著低于艺术类高职生(MD神经质=-1.72,P=0.023;MD精神质=-1.74,P=0.003)。高职生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3.4%,高职生每天手机平均使用时间越长,手机成瘾倾向越明显(P<0.001),高职女生比高职男生更具有手机成瘾倾向(P<0.001)。手机成瘾和非成瘾的高职生在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倾型、高神经质和高精神质对高职生手机成瘾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 高职生手机成瘾干预可以从培养其外倾型、宜人性、低神经质和低精神质等人格特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贾文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47-1148,1151
目的研究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33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安置方式在心理适应性总分以及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2个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对心理适应性有预测作用。结论安置方式、人格特征对心理适应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情况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多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社会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学生漏斗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建立该病的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入北京军区总院胸外科诊治且心理问卷有效的中学生漏斗胸患者57例,对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结果进行常模对照与相关分析。 【结果】 患者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EPQ中男女生均在内外向(E)与神经质(N)2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EPQ中N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E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6项因子呈负相关,P与人际关系、抑郁呈正相关,L与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5项因子呈负相关。 【结论】 漏斗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人格特征多为外倾-不稳定型;术前心理测验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ONTEXT: Physicians show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first postgraduate years being particularly stressful.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uring the fourth postgraduate year,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t is already possible to predict such problems at medical school. SUBJECTS: A cohort of medical students (n=396) from all Norwegian universities, who were approached in their graduating semester (baseline) and in their fourth postgraduate year. METHODS: A nationwide and longitudinal postal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measures of perceiv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need of treatment, personality, perceived stress and skills, and ways of coping.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need of treatment during the fourth postgraduate year were reported by 17.2% (n=66), with no gender difference, possibly because of a higher prevalence among the me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ajority had not sought help. Univariate medical school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cluded: prev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not being married/cohabitant; the personality traits 'vulnerability' (or neuroticism) and 'reality weakness'; perceived medical school stress, and lack of perceived diagnostic skills. In addition, the coping variables avoidance, blamed self and wishful thinking were univariate predictor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djusted predictors: prev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tensity' (extraversion); perceived medical school stress, and wishful thinking. Medical school variables were inadequate for predicting which individual students would experience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deterioration. However, the perceived medical school stress instrument may be used for selecting a subgroup of students suitable for group-oriented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人格特征与自测健康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0)对312名某医学院护理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和自测健康总分高于一般人群;人格的内外向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低于全国常模;人格的内外向和掩饰性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神经性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人格的内外向、神经性和掩饰性是影响护理本科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的不同特征与自测健康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