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惠丽  黄翠敏  曹霞 《海南医学》2012,23(11):133-135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相关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海南省妇女保健情况调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浪起伏、缓慢下降趋势,11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4.74/10万~47.54/10万之间;2010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4.74/10万,较2000年44.28/10万下降了44.13%,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的目标要求。海南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率由2000年的81.06%上升至2010年的91.9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海南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2000年的43.15%上升至2010年的48.6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趋势明显。海南省住院分娩率2000年为81.35%,2010年为99.4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98.10%上升至2010年的99.82%;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结论加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建设,加大对省市县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投入,逐步增加和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工作配套经费,建立健全基层妇幼卫生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和提高妇女保健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南宁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南宁市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与2007年相比,2008年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存在明显城乡差异。结论南宁市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中孕产妇的追踪管理,提高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加大对农村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和干预。要重视儿童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要积极开展儿童伤害监测,应加强安全教育和积极防范儿童意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的变化趋势,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更有效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8次产前检查率、剖宫产率等指标前后5年比较,常住人口后5年明显高于前5年;户籍类型比较,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孕产妇死亡率前5年明显高于后5年,流动人口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结论常住人口产前保健的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特别是孕早、中期保健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是摆在政府和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南宁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南宁市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与2007年相比,2008年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存在明显城乡差异。结论南宁市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中孕产妇的追踪管理,提高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加大对农村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和干预。要重视儿童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要积极开展儿童伤害监测,应加强安全教育和积极防范儿童意外  相似文献   

5.
林金花  胡菊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73-2575
目的了解"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对加强孕产妇、围生儿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结合从化市"降消"项目和"农村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1年从化市孕产妇、婴儿死亡情况及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结果实施了"住院分娩补助",从化市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48.09/10万、10.27‰,降至2011年的14.04/10万、4.07‰,住院分娩率从2002年的81.44%上升至2011年的99.76%,剖宫产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对从化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管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0~2004年围产保健工作现状,分析原因,研究相应对策.方法 对驻区五家医院5年的围产保健工作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5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为63.23%.②产科并发症在波动中下降.③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09‰逐年下降,但是2004年发生逆转达23.69‰.④围产儿死亡率为12.60‰,但出生缺陷死亡占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测及健康教育,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及产前诊断等干预措施,可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衡阳市2008-2012年孕产妇健康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日常督导、各区、县孕产期保健管理报表的数据。结果:近5年来衡阳市孕产妇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等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率、梅毒筛查率、高危产妇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孕产期贫血筛查率、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发生率在28.44%~36.05%之间,并且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结论:衡阳市孕产妇卫生保健工作成绩显著,但系统管理率和孕产期贫血筛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2011-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妇幼保健相关指标为原始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用TOPSIS法和RSR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自治区2010-2018年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逐年上升,妇幼保健指标总体发展趋向良好。女性常见病检查率保持平稳态势,婚前检查率明显提升;孕产妇死亡率保持连续下降趋势,由33.25/10万下降至12.75/10万,建卡率及住院分娩率连续九年保持高水平态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10.2‰、12.3‰和0.98%下降至2.8‰、3.8‰和0.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的Ci值(相对接近距离)为0.11377,2018年的Ci值0.9001,显示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8年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有所提升。结论 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新阶段自治区在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提升综合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青海省“农牧区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孕产妇保健状况和儿童保健管理的改善程度,以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方法:分析2009年-2012年青海省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命指标和服务指标的变化。结果:青海省2012年比2009年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5.23/10万、5.00‰和5.13‰,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逐步上升。结论: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对青海省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区当前妇幼保健工作实际状况,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方法对2000年—2009年各种监测报表的有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区孕产妇病死率、围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中有降,孕产妇保健管理率保持在良好水平,而婚前医学检查率、儿童保健管理率有明显滑坡。结论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妇婴卫生工作各项指标,以及近年来孕产期管理相关措施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方法 对2006-2010年闵行区妇婴卫生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来,闵行区各家按产医院的非本市户籍孕产妇占到了绝大多数,自2007年加强一系列孕产期管理措施之后,闵行区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非本市户籍占较大比例;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以本市户籍剖宫产率居高.结论 今后应继续加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和重点孕妇规范管理,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减少围产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如皋市2000~2008年孕产妇保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查找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各年度妇幼卫生工作报表。结果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均较稳定,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产妇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权重较大。结论如皋市孕产妇保健效果显著,保健工作稳步有进,但剖宫产的问题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1490例在本区分娩的孕产妇建卡并对围生儿、孕产妇死亡率综合评估。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6.4%,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住人口围生儿死亡率为9.56‰,流动人口围生儿死亡率为9.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5.08/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50.73/10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低,围生儿、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郑州市某社区儿童保健与健康状况.方法:普查2005年至2008年郑州市某社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从儿童保健状况、儿童健康状况、儿童主要死因和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4个方面分析2005年至2008年郑州市某社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与健康状况.结果:2005年至2008年郑州市某社区的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比2005年分别上升了2.93%、1.87%和1.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5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0.433%,婴儿死亡率为0.5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异常、肺炎和出生窒息.死前经住院治疗的为93.75%.结论:儿童健康状况与儿童保健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湟源县2008年-2012年妇幼卫生状况。方法:2008年-2012年湟源县辖区7乡2镇所有孕产妇及(O-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统计年报的要求,对7乡2镇上报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分析。结果:儿童保健服务方面:2008年—2012年,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递降。孕产妇保健服务方面:2008年-2012年,孕产妇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均逐年递增,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逐年递降。2009年孕产妇死亡1例。结论:湟源县妇幼卫生状况良好,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目标要求,但县、乡、村各级妇幼人员仍要继续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宝山区《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推行3年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宝山区《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方案》推广前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指标,孕产妇死亡率等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建立孕情监测机制及孕情监测网络,376个居委520人参与,孕情监测方案实施3年排摸2930名辖区内外来孕妇未进人保健管理系统,其中未建立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838人,追踪随访纳入保健管理。②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实施,截至2011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筛查4875人,其中红色预警:6人,橙色预警234人,黄色预警4598人,紫色预警37人。外来重点孕妇3189人,占总筛查数65.5%。③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指标全面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实施3年,孕产妇死亡率曾明显下降趋势,尤其外来孕产妇死亡与项目实施前比较有明显下降。⑤通过培训提高产后访视理论知识和访视技能,加强访视质量评估,实现产后访视代访网络化管理。结论①《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方案》全面推广实施以来,健全完善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网络,使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各项指标全面提升。②《实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提高了高危孕妇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③完善覆盖全区助产及基层机构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效率,及救治质量。④产褥期保健,实现产后代访周转的网络化,提高了产后访视质量和产后访视的及时性及产后访视率。⑤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对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15年剖宫产现状和剖宫产主要指征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995—2009年共15年的剖宫产病例按顺序分为3个阶段,比较剖宫产率上升和剖宫产主要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995—2009年共分娩3 025例次,剖宫产336例,总剖宫产率11.11%。1995—1999年剖宫产率3.87%(30/776),2000—2004年剖宫产率11.31%(123/1 088),2005—2009年剖宫产率15.76%(183/1 161),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由前5年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臀位,转变为近5年的胎儿宫内窘迫、无指征剖宫产、臀位、剖宫产史为剖宫产主要指佂;15年总围产儿死亡率7.60‰,剖宫产死亡率11.90‰,总围产儿死亡率与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与剖宫产主要指征的变化关系密切,剖宫产率上升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甘孜州项目县产科急症发病率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降低产科急症的发病率。方法95年至2001年逐年调查项目县、乡、村、户孕产妇数、活产数、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原因等,将收集的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表明高原民族地区产科急症的发病率和孕产妇、新生儿的死亡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逐年提高妇幼卫生各项工作指标,产科急症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由254.6/10万下降至123.6/10万;由产科急症所致的新生儿死亡率由23.7‰下降至18.2‰。结论由于项目各项措施的落实,产科急症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31.6/10万;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5,5‰,主要是通过加强基层产科建设、人员培训和妇幼卫生工作力度,提高两个系统的保健率等各项工作指标。  相似文献   

19.
姚静  许芊 《医学与社会》2011,24(8):65-66,73
目的:分析1996年-2010年度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研究孕产妇系统管理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6年-2010年武汉市江岸区妇幼卫生年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江岸区孕产妇早孕检查率在2008年以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40%之间,2008年后上升明显,达到80%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在2008年以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40%之间,2008年后上升明显,达到80%以上;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均很高,达到了规范要求。产后访视率在2007年以前均在80%以下,2007年后都在90%以上。结论:早孕检查率低是影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瓶颈;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完善早孕建册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贫困山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生育状况及高危妊娠发生率,旨在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2003~2005年具有接生资职的乡卫生院以上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以住院病历和门诊保健手册为依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自2003~2005年,住院分娩率分别为68.86%、73.86%、78.84%,剖宫产率为23.05%、28.98%、36.06%,高危妊娠发生率38.35%、37.41%、35.48%,围产儿死亡率16.51‰、15.07‰、14.43‰,围产期保健率为31.59%、48.81%、62.12%。经统计学验证,以上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贫困山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率仍较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发达地区高,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