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DNA免疫在两种处理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免疫小鼠分两大组进行实验Ⅰ组小鼠有预感染,实验Ⅱ组小鼠没有预感染.将构建的携带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LXSN-Fer1经左后腿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5周以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设空载质粒免疫组为对照组.[结果]免疫小鼠后在实验Ⅰ组主要诱生IgG1和IgG3,在实验Ⅱ组主要诱生IgG2a和IgG2b;实验组产生较高水平的IgA和IFN-γ应答.pLXSN-Fer1免疫小鼠获得一定程度的减虫率(26.47%,34.08%)和减卵率(40.02%,36.83%).[结论]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在两种不同处理小鼠均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疫苗候选分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HGPRT)重组抗原(reSjc HGPRT)与ISA206或弗氏佐剂联合免疫对小鼠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reSjc HGPRT加ISA206佐剂免疫组、reSjc HGPRT加弗氏佐剂组、ISA206佐剂对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20 μg重组抗原和ISA206或弗氏佐剂乳化后小鼠项背部多点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小鼠仅注射ISA206或弗氏佐剂和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不注射任何重组抗原或生理盐水.于末次免疫后3周,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后剖杀小鼠,门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成虫数、雌雄合抱数和小鼠肝组织虫卵数.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分别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 结果:重组抗原加ISA206佐剂或弗氏佐剂免疫组均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应答,与感染对照组和弗氏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减雌雄合抱率和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3.7%、59.3%、44.9%和43.3%、44.1%、33.0%,与感染对照组和2种佐剂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jc HGPRT与ISA206或弗氏佐剂联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抗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本室所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31kDa组织蛋白B DNA疫苗在BALB/c小鼠体内的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纯化的空白质粒载体VR1012、重组质粒VR1012-Sj31免疫BALB/c鼠,将36只6~8周龄BALB/c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A组)肌肉注射空白质粒载体VR1012,实验组(B组)皮下注射重组质粒VR1012-Sj31,C组肌肉注射重组质粒VR1012-Sj31.质粒剂量均为100μg,每隔2w免疫1次,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第21d,每只鼠经腹部感染10条尾蚴,42d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和每克肝卵数,观察诱导产生的减虫和减卵效果,并用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ELISA分析表明,第3次免疫后小鼠出现特异性IgG抗体.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2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5.0%(P>0.05)和25.0%(P<0.05),减卵率分别为38.22%和54.90%(P<0.001).与皮下免疫组相比,VR1012/Sj31肌肉免疫组的减卵率分别为26.99%(P<0.001).结论:DNA疫苗VR1012-Sj31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肌肉注射的保护效果大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的10个不同血吸虫多肽片段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实验,采用200μg/只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2周,以(40±2)条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攻击感染。另设不免疫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获得10.7%~73.6%的减虫率、23.0%~75.9%的减卵率和-11.22%~66.78%的虫卵结节减小率。各实验组血清抗体均为阳性,随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实验提示,以寡赖氨酸为母校,连接4个或8个抗原肽的多肽抗原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在C57BL/6小鼠诱生的免疫应答特征。方法利用TRIzol方法抽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编码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SjC97)的全基因cDNA,将其克隆入质粒表达载体(pcDNA/Amp)构建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pCMV-SjC97);将其通过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pCMV-SjC97免疫所诱生的特异性抗体IgG及IgG亚类,以及特异性抗体IgM及IgE。并初步分析了pCMV-SjC97免疫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体外增殖能力。结果pCMV-SjC97免疫能够诱生特异性抗体IgG及IgM;pCMV-SjC97诱生的抗体滴度与注射的DNA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IgG亚类分析显示,pCMV-SjC97免疫主要诱生IgG2a和IgG2b亚类,未测到IgG1及IgG3亚类。PCMV-SjC97免疫能够诱导小鼠Th细胞激活。结论pCMV-SjC97核酸疫苗能够在C57BL/6小鼠诱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pCMV-SjC97免疫主要诱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于高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日本血吸虫32kDa蛋白和铁蛋白联合免疫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大量制备重组日本血吸虫32kDa蛋白(rSjGST-Sj32)和铁蛋白(GMCSF-SjFer)。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只。B组和C组分别为rSjGST-Sj32和GMCSF-SjFer免疫组,每鼠注射50μg重组蛋白加弗氏完全佐剂(FCA);D组为联合免疫组,每鼠注射50μg重组32kDa蛋白和50μg铁蛋白的混合物加FCA;A组为FCA对照组。分别于0、2、6w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w,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0±1条尾蚴,感染后第45天剖杀所有小鼠,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和鼠肝卵减少率。结果联合免疫组与FCA对照组相比,获得了36.53%的减虫率和68.44%的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而单独rSjGST-Sj32免疫组的减虫率及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分别为22.80%和43.12%,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0.05及P<0.001);单独GMCSF-SjFer免疫组分别为21.05%和41.91%,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0.05及P<0.001)。结论rSjGST-Sj32蛋白和GMCSF-SjFer蛋白联合免疫可显著地提高这两种蛋白单独应用时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高于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TR421-hCG8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 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21-hCGβ DNA(每只鼠50μ/100μl)初次免疫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并以灌溶和TR421质粒免疫为对照;3周与6周后经同样的方式加强免疫各组小鼠,采用ELISA方法对基因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小鼠血清中IgG抗体亚类;3H-TdR掺入法测定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果 ELISA结果表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高的抗hCGβ抗体水平,ATRA增强TR421-hCG8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抗hCG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2a/IgG1显著性降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ATRA抑制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论 ATRA促进基因免疫诱生的TH2免疫应答,抑制TH1型免疫应答,为改变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Calpain的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alpain的DNA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pVAC质粒DNA和pVAC -CalpainDNA疫苗 ,Balb/c小鼠 5 0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每只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接种 10 μgpVAC质粒DNA ,实验组以同样方式注射 10 μgpVAC -CalpainDNA疫苗 ,第 3周加强免疫一次。第 4周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 ( 2 5± 1)条尾蚴 ,感染 6周后剖杀 ,从门静脉灌流收集计成虫数、碎脾计T淋巴细胞总数、从各鼠肝脏的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 ,置 5 %KOH溶液消化后 ,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 ,比较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于免疫前、第一次免疫后 2周和感染后 2周分别从尾静脉采血 ,用ELISA测定抗体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获得 36.84%的减虫率、36.36%的减雌率和 43.31%的减卵率 ,感染后实验组小鼠IgG抗体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对照组T淋巴细胞数显著多于实验组。结论 Calpain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 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血吸虫病多价DNA疫苗的保护力,将小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单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3组、多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6-Sj23和pBK-CMV-Sj32-Sj32组。大量提取各组质粒DNA后,各组于0、3、5周在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9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及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多价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效果,首先构建、鉴定和表达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Sj32)。实验结果表明:pCD-Sj32免疫BALB/C小鼠能诱导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5.6% ̄44.4%,减卵率为39.4% ̄69.0%;100μgDNA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后8周攻击感染组的效果好;CD8^+淋巴细胞、IL-2、TNF和INF-γ可能在血吸虫病免疫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p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重组质粒对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核酸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干扰素 γ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FN γ ,并与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真核表达质粒VR10 12 Sj3 1一同免疫小鼠。小鼠分为 4组 ,其中实验组每鼠同时肌注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各 10 0 μg ,3个对照组分别为VR10 12 Sj3 1肌注 10 0 μg ,pCDNA3 1 IFN γ肌注 10 0 μg和载体VR10 12及pCHAN3 1肌注各 10 0 μg。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于末次免疫后两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于末次免疫后 3周经小鼠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5d后杀小鼠计算减虫率。 结果 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 ,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联合IFN γ重组质粒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 3 7%的减虫率 ,与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比较减虫率显著 (P <0 0 5 )。 结论 IFN γ表达质粒能增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酸B核酸疫苗的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组核酸疫苗诱导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n Y  Shi YE  Bu LY  Ning CX  Zhu H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93-197
目的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方法构建共表达日本血吸虫相对分子质量23000表膜蛋白(Sj23)基因与鼠IL12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VIVO2IL12Sj23,转染HEK293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及ELISA法检测Sj23和IL12蛋白的表达。接种并攻击感染BALB/c小鼠,以减虫率和减卵率评价其免疫保护力,同时设攻击感染对照组、空白质粒pVIVO2组、pVIVO2IL12组和pVIVO2Sj23组。用ELISA法和WesternBlot分析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并以FCM分析脾细胞亚群。结果经瞬时转染HEK293细胞证明质粒pVIVO2IL12Sj23能在体外进行表达。免疫小鼠后获得了4553%的减虫率和5835%的减卵率,较单价DNA疫苗pVIVO2Sj23免疫效果好(P<005)。ELISA法和WesternBlot检测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抗Sj23特异性IgG抗体。pVIVO2IL12Sj23免疫组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4水平较对照组低。攻击感染后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的CD4+,CD8+亚群比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VIVO2IL12Sj23DNA疫苗具有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效果。细胞因子IL12作为基因佐剂,具有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增强DNA疫苗免疫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胞质氨基肽酶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 实验小鼠分成 4组 ,每组 11只 ,包括CTB、rSjGST2 6+CTB、rSjGST -CA +CTB滴鼻免疫组和PBS滴鼻免疫为对照组。在第 3次免疫后 2周 ,每只经腹部感染 (4 0± 1)条尾蚴。 45d宰杀动物 ,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初次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前采集唾液和尾静脉采血 ,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内特异抗体水平。 结果 血清特异IgA和IgG及唾液内sIgA水平升高。rSjGST -CA +CTB和rSjGST2 6+CTB滴鼻免疫组减虫率分别为 2 9 62 %和 3 1 5 5 %。每克肝减卵率分别为 45 0 0 %和63 3 4%。 结论 重组日本血吸虫胞质氨基肽酶粘膜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WA及SEA对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oluble worm antigen ,SWA)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并构造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把24只糖尿病实验小鼠随机平分为A、B、C组(每组8只)。A组实验小鼠从腹部皮下多点免疫注射日本血吸虫SWA ;B组实验小鼠从腹部皮下多点免疫注射日本血吸虫SEA ;C组实验小鼠用PBS进行腹部皮下多点免疫,3组小鼠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4周后,采小鼠尾静脉血,检测实验小鼠的血糖变化。结果:B组实验小鼠的血糖在4周左右为(9.85&#177;1.17)mmol/L ,有明显降低,相比C组小鼠血糖(12.14&#177;1.25)mmol/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实验小鼠血糖在4周左右为(12.11&#177;0.67)mmol/L与C组小鼠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SEA 对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日本血吸虫SEA刺激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T h1反应向T h2反应偏移。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复合DNA疫苗的组织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本课题组所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复合DNA疫苗VR10 12 SjGST和VR10 12 SjGST Sj32在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并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方法 :用纯化质粒免疫昆明鼠 :4 8只小鼠分为 4组 ,两个对照组的小鼠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 10 0 μl或空质粒VR10 12 10 0 μg,两个实验组的小鼠则同法分别注射VR10 12 SjGST和VR10 12 SjGST Sj32各 10 0 μg。末次免疫后 ,每组解剖两只小鼠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SjGST、Sj32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其余每只鼠经腹部感染 10条尾蚴 ,4 5d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和肝卵数。结果 :小鼠肌肉组织表达出抗原特异性蛋白质抗原分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两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 33.9%和及 2 7.14 %(均为P <0 .0 5 ) ,减卵率分别为 6 1.86 %和 6 8.87% (均为P <0 .0 0 1)。与VR10 12 SjGST组相比 ,VR10 12 SjGST Sj32组的减卵率为 18.5 1% (P <0 .0 5 )。结论 :DNA疫苗VR10 12 SjGST和VR10 12 SjGST Sj32能在组织中正常表达 ,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 ,复合疫苗的保护效果要大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携带Hp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pTCAE-ureB(pT-ureB)和pTCAE-hpaA(pT-hpaA)肌注小鼠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ureB;与已成功构建的质粒pT-hpaA分别作为疫苗方案,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空质粒对照,末次免疫后第2、4、6周分别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结果两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第2周均可出现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随时间逐渐增高;末次免疫后第6周,两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pT-ureB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pT-hpaA(P<0.01)。结论pT-ure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pT-hp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