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 mRNA的影响.方法 运用改进马血清联合甲强龙造模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分为生理盐水组、复方骨肽组、三七总皂苷组各10只,分别于股骨头局部注入生理盐水、复方骨肽及三七总皂苷,连续治疗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兔骨组织VEGF及BMP-2的mRNA表达量.结果 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的BMP2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与复方骨肽组的BMP2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VEGF mRNA的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三七总皂苷组高于骨肽组(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提高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的VEGF mRNA和BMP2mRNA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骨健步冲剂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重建影响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肌注醋酸强的松龙复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血清降钙素 ,并在光镜下观察股骨头病理改变及计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结果实验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破骨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实验组血清降钙素水平、成骨细胞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股骨头病理学检测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复骨健步冲剂能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重建 ,有显著地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股骨头坏死愈胶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通络生骨胶囊、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混悬液灌胃,于治疗8周后处死取材,行常规HE染色及VEGF染色观察。结果正常组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比率最高,模型组最低,股骨头坏死愈胶囊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相当,但较正常组均低,且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抑制了激素促使VEGF表达持续减弱的趋势,有效改善股骨头内微循环,扭转股骨头缺血状态,促进骨小梁再生与修复,达到防治SANFH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模型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 mg/kg,经6周诱导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分别灌服桃红四物汤和生理盐水,在灌胃后第6、8周,检测股骨头局部TGF-β1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治疗组股骨头局部TGF-β1 mRNA的转录水平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而对照组股骨头局部TGF-β1 mRNA的转录水平则呈逐渐减弱的趋势,2组差异显著.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鼠股骨头局部TGF-β1 mRNA的转录水平,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股骨头坏死愈组、通络生骨胶囊组、造模空白组,通过血液学检查统计各组血清中骨钙素及降钙素水平。结果通过光镜观察结合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扫描(MRI)检查证明造模成功,治疗后,造模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给药12周时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愈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通络生骨胶囊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股骨头坏死愈组血清BGP与CT水平与通络生骨胶囊组相比,各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能够提高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清骨钙素与降钙素水平,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文容  唐毓金 《重庆医学》2013,42(9):980-982
目的探讨闭孔神经切断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骨内压、局部组织血液流变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模型组(15只)和治疗组(16只)。对照组每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治疗组均采用每周皮下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4周后,治疗组行闭孔神经切断术,分别选取实验前、激素注射后4周(术前)、8周3个时间点,每组行骨内压测定并随机处死3只进行股骨头大体观察、HE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家兔实验后4、8周比对照组骨内压及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增高(P<0.05);到8周时治疗组骨内压及股骨头空骨陷窝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孔神经切断术可以降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内压,可有效地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速效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速效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糖皮质激素造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测不同时期速效骨伤愈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量并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速效骨伤愈组与模型组比较,速效骨伤愈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速效骨伤愈组股骨头坏死程度轻而修复快.结论:速效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具有降脂、抗凝、纤溶和抗炎的多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代谢改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激素的应用是引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重要高危因素。长期外源性激素的使用干扰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成骨与破骨的平衡,从而影响正常的骨代谢,引起ONFH。激素抑制了骨重塑导致骨质疏松并增加股骨头塌陷的风险。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激素性ONFH,恰当的药物治疗能起到预防ONFH发生的作用。对激素性ONFH中骨代谢改变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统一定论。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是细胞凋亡。在其发病过程中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发生凋亡,骨形成受到抑制;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数量相对增加,骨吸收增强。骨重塑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两个方面。该文主要研究骨重塑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机制的研究已经提出许多分散的理论,坏死发病机制学说主要包括脂肪代谢紊乱、骨质疏松、骨内压升高、前凝血状态等;凋亡学说主要包括凋亡相关基因及调节因子。无论是坏死还是凋亡,均未能完全阐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有许多质疑。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到底是坏死还是凋亡,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软骨与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通过大剂量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模型,第2、6周观察其股骨头软骨、软骨下区骨组织、软骨下区血管的变化。结果:第2周时软骨下区骨组织部分陷窝空虚,呈区域性分布;第6周骨小梁稀疏、变细,出现微骨折。软骨下区小动脉结构破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造血组织减少,肥大细胞增多,基质水肿、出血。结论:早期SANFH中软骨深层细胞损伤与软骨下骨组织坏死可能同时形成,其在SANFH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 biologic bone,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模型病灶清除区缺损,评价该组织工程骨修复FHN的效果。方法取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侧。A组:空白对照组;B组:植入BCBB/BMP/bFGF;C组:植入BCBB/BMP/bFGF/MSCs;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行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钙含量及钙磷比检测、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周和12周各有一侧股骨头塌陷;B组2周时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活跃;C、D组12周时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评分:12周时,...  相似文献   

13.
细胞的成活被认为是自体骨移植的基础。对骨修复的研究提示有另外一种骨形成方式。这种方式不依赖于原有细胞的存在。骨形成蛋白(BMP)能够通过诱导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来形成骨组织。这种蛋白质诱导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过程称为细胞种植或组织种植。本文分析了骨修复的细胞学过程,以期探讨BMP成骨的生物学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在骨修复的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具备特异性。破骨细胞通过分泌BMP启动骨特异性修复。BMP成骨演示了蛋白质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导致特异性组织修复,这一过程也可能在其他组织中重复。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骨对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 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缺损坏死模型,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术后行股骨头组织学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 组织学大体观察,3周时大量新生组织长入移植物内;6周时大量新生骨小梁长入;12周时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血管计数,术后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6周、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血管面积,术后3周血管截面积占视野的18,27%;6周、12周时血管截面积进一步加大。结论 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家兔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影响,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NFH模型组及活血通络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8只.用糖皮质激素造成SANFH模型,活血通络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灌服活血通络汤混悬液10.0、5.0、2.5 ml/kg,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灌服10 ml/kg蒸馏水.观察各组家兔一般形态,于第8周处死全部动物,并进行股骨头的组织形态学观测与测定.结果:SANFH模型组动物的一般状态差,骨坏死发生严重,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较好,骨坏死发生轻.SANFH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随着剂量的增加空骨陷窝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痹阻与SANFH关系密切,活血通络方能防止SANFH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的疗效及对其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MMP/TIMP)的影响。方法将4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单纯减压组、联合组和对照三组各14只,对单纯减压组及联合组建立双侧激素性股骨头(steroid induced femoral head,SANFH)坏死模型并对联合组制备PRP,造模方式:静脉注射1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2次,注射间隔为24 h,在第2次注射LPS后,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 mg/kg,注射3次,每次注射间隔为24 h;而对照组则同期仅在模型兔臀肌位置注入与醋酸泼尼松龙等量生理盐水。SANFH动物模型修复方法:减压组单纯接收髓芯减压,联合组接收髓芯减压联合PRP移植,对照组不予处置。减压组、联合组于术后2、6、10周拍摄双侧髋关节X线片,并进行Lane-Sandhu X线评分,计算新生骨面积百分比。于第10周拍片完成后抽取三组模型兔静脉血,然后同时处死三组模型兔,取出双侧股骨头,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检测MMP-2、MMP-9、TIMP-1、TIMP-2的mRNA表达水平,左侧股骨头统一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减压组MMP-2和MMP-9均显著高于联合组和对照组,而TIMP-1和TIMP-2则低于联合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减压组的IL-6和骨陷窝空缺率也显著高于联合组和对照组,同时联合组上述两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X线评分方面,术后6周和10周,联合组均高于减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新生骨面积百分比上,术后2周、6周、10周联合组均高于减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压组骨头骨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大量不连续的骨碎片及骨髓坏死,骨小梁有断裂征象;联合组仅轻度炎性细胞浸润,但已可见成熟骨小梁及骨髓组织。结论髓芯减压联合PRP在治疗SANFH模型兔中能够对MMP/TIMP起到积极的正性作用,能有效促进组织修复,其机制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变化及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注射醋酸泼尼松龙,n=42)与对照组(n=18)。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第6周X线、MRI变化及光镜下关节软骨、软骨下区骨组织、血管(Masson三色染色、Weigert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光镜观察到模型组第6周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骨小梁断裂,死骨形成,关节软骨区域性软骨细胞丢失。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肥大脂肪细胞增多,后期脂肪细胞液化坏死、基质水肿、出血。小动脉壁结构破坏,软骨下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偶见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结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软骨的损伤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局部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连续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制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A,B,C3组,于股骨头下钻孔,在A组和B组分别将BMP/FS或单纯的BMP植入孔道,C组作为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MRI检查、钙含量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研究复合材料对ANFH的修复作用。【结果】MRI观察显示,植入BMP/FS8周后原骨缺损孔道消失,被新生骨所取代。单纯植入BMP可见少量新生骨,空白对照组内仍为纤维组织。A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术后8周原骨缺损区基本消失,有大量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及板状骨并存。B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周边亦有少量骨小梁存在,新生毛细血管少见,缺损区有大量纤维组织填充。C组术后8周缺损区缩小,周边有少量新骨形成并逐渐形成骨壁,中心部仍为纤维组织,无骨组织充填。【结论】BMP在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可诱导新骨形成,与FS复合后,BMP诱导新骨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均明显提高,局部植入BMP/FS对ANFH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 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