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员娥  李艳  厉小小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目的探讨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12月的传统责任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为对照组,2010年4~12月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开展后采取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的护士与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浙江省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护士综合能力测评表评价护理质量,并统计基础护理合格率。结果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护士综合分析能力、基础护理合格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采用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呼吸内科示范病区,参照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评分标准,制定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岗位职责.比较新护理模式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施6个月后,护士的分层级使用充分体现,很大程度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发,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科室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将护士分成若干个责任小组,与医生主诊组形成一个医护合作团队,共同负责1组患者诊疗护理工作,选聘责任组长,实行8 h上班、24 h负责制。结果:责任小组负责制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三基"考核成绩,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小组负责制可提高护理质量、医生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专科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方法 2010年11月,本院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包干责任制;加强护士培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便民服务;接受患者监督。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覆盖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均P<0.01);护士受表扬人数增多,无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结论根据肝癌病房的特点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优化了护理流程,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从而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在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成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15个科室实行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即每个科室根据床位多少分为2~3组,每组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采取"扁平化"管理,每人负责5~8例患者,实行8 h在岗、24 h负责制.统计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后7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并与实施前(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相应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试点病区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提高,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可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活动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特诊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做到护士分层级、分组护理,护士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结果]病区管理质量达标率为99.2%,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7%,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9.1%,护理文书质量达标率为99.7%,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各项指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切实可行,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责任制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科室工作满十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护理组长,改变排班模式,创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实施连续健康教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病区综合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长参与制定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监督健康教育和质控工作等,与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前比较,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可良好地发挥护理组长的职能,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安全隐患,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满意开展。  相似文献   

8.
刘燕  孙华宾 《全科护理》2011,(14):1285-1286
[目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活动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特诊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做到护士分层级、分组护理,护士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结果]病区管理质量达标率为99.2%,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7%,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9.1%,护理文书质量达标率为99.7%,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各项指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切实可行,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实质,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实行护理组长包干责任制和护士床边工作制,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护理.[结果]全体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知晓率达100.0%,顺利推行护理排班模式改革及责任制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未发生1起护患纠纷,病人满意度达99.1%,护士满意度93.1%,医生满意度98.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积极争创“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全面提高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质量,我院感染科在2010年5月适时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激励与竞争机制,试行了护理责任组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在病区开展了以责任组长负责制为主要护理模式的责任制护理,使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锐  梅静  袁春凤  石慧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35-836
目的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全面提升。方法选择6个病区开展试点工作:改变原有护理工作模式,分层级使用护士,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调整原有的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临床支持系统,落实基础护理,及时总结交流,不断改进。结果基础护理、病房管理质量及患者、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应用体会。方法按学历、护龄、职称将护士分为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小组,每位护士按能级不同包干一定数量的患者,制订各级岗位职责,并实施全程护理。结果护士分层管理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专科护理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升,患者一对一自请保姆陪护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8%。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首先选几个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常规和工作程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优质护理的内涵。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在消化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实行责任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结果 进一步明确了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首先在两个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再依次在其他两个病房陆续推广;修订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包干;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分层级使用护士,明确护理服务内容;配合人事改革薪酬机制。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改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明确了优质护理的内涵。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改变了护士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改善住院环境,规范服务流程,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规范康复治疗,改革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前(2010年2~7月)后(2010年7~12月)采用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后患者总满意度及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护士态度、病房环境维度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能提升护士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7.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对实施基础护理的影响.方法 对全院18个病区进行自愿申请,选择了6个病区为试点病区,6个病区为非试点对照病区.所有试点病区取消了护工代做生活护理,患者的护理、治疗均由护士负责完成.在完成了阶段工作后,进行工作总结,将6个试点病区按红灯量、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与未实行优质护理的6个非试点病区调查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试点病区各项护理检查指标均优于非试点病区.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有利于护士与患者沟通,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士自我价值,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戴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53-715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在骨科设立护理组长,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和制定各级护士考核标准及岗位职责,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通过质控检查,以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护士的综合素质、科室的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运作,实行量化考核,质量否决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有的放矢预防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缺陷,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组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3个示范病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分管患者,负责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及实施6个月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师、护士对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6个月后,3个试点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P<0.01);96.77%的医师认为护士责任包干管患者后能主动、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变化;95.24%的护士认为护士管患者后对患者病情更熟悉。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能更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卫红  尹月娥  朱天丽 《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