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康文清  孙慧清  熊虹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167-168,17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平均胎龄(34±6)周,体重(2 187±181)g,因在常频通气(CMV)治疗过程中出现FiO2≥0.8,平均气道压≥0.98 kPa,持续2 h以上经皮氧饱和度≤90%或氧合指数(OI)>40而采用iNO,治疗过程中监...  相似文献   

2.
背景:因吸入一氧化氮(iN O)而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对体外膜式人工氧合法(ECM O)的需要降低,即使是在没有ECM O设备的治疗中心,iN O已经成为一种为人们所接受的治疗模式。然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对iNO治疗都有反应,所以及时发现和转移对其治疗无反应的新生儿到ECM O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旨在一个ECM O治疗中心确定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iNO治疗6h后需要ECM O的先兆性高危因素。方法和患者:对过去2年间49例因低氧性呼吸衰竭转入本中心需要iNO治疗和潜在性需要ECM O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入院之前没有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使用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iNO治疗组,共入组45例;在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iNO 进行治疗?观察患儿iNO治疗前后1?6?12?24 h 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等;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9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共31例,设为对照组,入组标准参照iNO治疗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结果:iNO吸入组患儿治疗后1?6?12?24 h 的pH 值?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6?12?24 h 的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治疗后6?12?24 h 的平均气道压小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1?6?12?24 h 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iNO治疗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应用iNO 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4.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英 《吉林医学》2011,(2):228-229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低氧血症患儿80例,应用CPA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效36例,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中有效34例,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h后的PaCO2、PaO2、FiO2、pH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肺炎6例,肺出血2例,共8例(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塞CPAP是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血症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评估吸入一氧化氮(iNO)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吸入空气(C+RA)组、空白对照吸入一氧化氮(C+iNO)组、脂多糖给药后吸入空气(L+RA)组和脂多糖给药后吸入一氧化氮(L+iNO)组。腹腔注射20%乌拉坦麻醉后建立静脉通路。L+RA组和L+iNO组股静脉输注脂多糖2mL(6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C+RA组及C+iNO组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mL(脂多糖溶剂对照);静脉输注完成后马上将C+iNO组和L+iNO组大鼠放入特制的密封盒内[NO终浓度稳定在(40±2)ppm];C+RA组和L+RA组则放置于实验室吸入空气。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C+RA组及C+iNO组相比,L+RA组大鼠的肺组织炎症损伤程度、BALF中总蛋白浓度、MPO活性、MD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与L+RA组比较,L+iNO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程度、BALF中总蛋白浓度、MPO活性、MDA浓度均显著减轻或下降(均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可改善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其可能的机制在于一氧化氮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吸入性一氧化氮(iNO)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虽然理论上已知iNO有毒性,但有关其合适剂量的信息相对缺乏。目的:确定iNO应用于早产儿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设计:4阶段、4种剂量的交叉设计。将浓度为5、10、20和40ppm的iNO按照随机顺序给予15m in,并至少有5m in洗脱期。在每个阶段的前后均记录早产儿的通气量、血气及其他生理学指标。对i-NO剂量的临床反应与阶段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受试对象:胎龄<34周且出生时间<28d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观察指标:将动脉导管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至少升高3kPa作为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分析围术期导致小儿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 大样本观察并有效随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7年期间接受择期非神外非心外手术行全身麻醉的4~7岁学龄前患儿共17854例,将患儿分别按照麻醉方法(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术中有无低氧血症、低血压、低体温、输血、阿托品使用和胶体使用输血等分组,统计分析导致围术期小儿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的麻醉相关因素。结果 17854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者为1.82%(325例)。其中吸入麻醉组发生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组(302 vs 23例,1.93% vs 1.00%,P<0.05);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组(185例,6.80%)较无低氧血症组发生率显著增高(140例,0.93%,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组(54例,3.30%)较无低血压组显著增高(271例,1.67%,P<0.05);术中发生低体温组(243例,6.27%)较无低体温组显著增高(82例,0.59%,P<0.05);有无使用阿托品、胶体和输血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低体温和使用吸入麻醉均是患儿发生围术期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的危险因素(OR=4.66,2.34,10.59,1.72),曲线下面积发现以上因素的ROC值分别为0.91、0.79、0.89、0.76。结论 术中低氧血症、低体温、低血压和使用吸入麻醉是患儿发生围术期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低氧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分为A组和B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治疗措施,其中A组32例进行无创BiPAP,B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得到改善,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B组4例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多器官衰竭病死.A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均优于B组(P<0.01).结论:无创BiPAP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常程  崔生  张镭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441-44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9例高血压伴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轻度低氧血症组(A组,22例)、高血压合并中度低氧血症组(B组,26例)及单纯高血压组(C组,21例),进行三组的一般状况及24h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与24h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杓型组19例,占27.5%;非杓型组50例,占72.5%。A组24hSBP,24hD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上述指标与C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氧血症组中86.0%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组(A、B组)与单纯高血压组(C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H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先天性先脏病患者CPB(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CPB后有45例出现低氧血症,其余53例未出现低氧血症,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PB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患儿术后2h、6h以及12h和24hPa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低氧血症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CPB后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患儿的低龄、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全麻拔管后低氧血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全麻拔管后低氧血症处理体会。方法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全麻拔管患者,SpO2<95%为低氧血症。结果1485例全麻拔管患者有746例出现低氧血症,占总数的50.23%,经纠治并发症及氧治疗,使SpO2很快上升到95%以上。结论严密监测及氧治疗,是防止全麻拔管后低氧血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在AE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检验血浆NT-proBNP浓度、动脉血气PaO_2水平。以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是否超过参考值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发生低氧血症患者数量,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以患者PaO_2水平是否低于60mmHg分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有无差异。结果 NT-proBNP300 pg/ml组低氧血症率18.52%,NT-proBNP≥300 pg/ml组低氧血症率7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组54例,占57%,非低氧血症组41例,占43%,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浆NT-proBNP浓度增高,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可用来评估早期AECOPD患者的病情,指导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和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NO)吸入和硫酸镁(MgSO_4)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34例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分别采用NO吸入(iNO组,25例)或硫酸镁静脉滴注(MgSO_4组,11例)治疗,利用三尖瓣返流或动脉导管分流,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治疗前后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并计算肺动脉/体循环收缩压之比(SPAP/SBP),评价其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30~120min、18~24h和治疗结束时,iNO组的SPAP(mm Hg)由治疗前的59±9分别降至43±9、40±14和25±8(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SPAP/SBP由0.93±0.17分别下降至0.69±0.13、0.65±0.24和0.36±0.15(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SBP无显著改变;MgSO_4组的SPAP(mm Hg)则由治疗前的62±9分别下降至54±6、44±8和35±21(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SPAP/SBP由0.93±0.12分别降至0.82±0.29(与NO吸入组比较,P<0.01)、0.65±0.28和0.54±0.35(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SBP在治疗后30~120min显著降低,在治疗后18~24h恢复正常。结论 低浓度外源性NO吸入和MgSO_4静脉滴注均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其中NO吸入起效更迅速,且具有高度肺血管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应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iNO)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逐渐增多。iNO疗法用于足月或接近足月婴儿的经验较丰富。近来也有文献报道可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血症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早产儿。在离体试验中iNO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成人和兔治疗中能使出血时间显著延长。此实验验证这一假说:在患有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足月新生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10例CABG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低于 (10 2 - (0 .33×年龄 ) )mmHg(1mmHg =0 .133kPa)者 ,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110例CABG患者中 2 6例 (2 3.6 4 % )术后并发低氧血症 ,paO2 (6 1.38± 11.2 5 )mmHg,与术前的 (90 .6 4± 10 .6 7)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无吸烟病史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 4 0 .0 0 %和 18.82 % ,χ2 =4 .79,P <0 .0 5。术前有无肺功能异常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 6 6 .6 7%和 2 1.15 % ,χ2 =6 .5 0 ,P <0 .0 1。术后有无低心排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 5 5 .5 6 %和 2 0 .79% ,χ2 =5 .5 2 ,P <0 .0 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大于或小于 5 0 %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 16 .6 7%和 36 .84 % ,χ2 =5 .6 2 ,P <0 .0 5。术后有无肺部感染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 6 0 .0 0 %和 2 1.90 % ,χ2 =3.85 ,P <0 .0 5。结论 :CABG患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后低心排、术后心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易发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3名有大动脉转位(TG A)新生儿,其生后室间隔发育完整(IV S)。他们出生后持续肺动脉高压(PPH N),但是经吸入一氧化氮(iN O)成功治疗。2名婴儿在iNO治疗前进行了气囊房间隔造口术(BAS),但他们严重低氧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持续存在,然而iN O立即改善了氧合和临床状态。第3名新生儿有中等大小的心房交通,并有心脏超声PPH N征象,其在BA S前接受了iN O并有明显临床改善,因此使BAS得以延期进行。结论:在有TGA且IVS的新生儿,早期诊断PPH N并应用iNO治疗可改善其最后转归。在存在中等大小心房交通和PPH N时,可在BA S之前考虑iNO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氧液辅助治疗术中老年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术中38例发生低氧血症患者采用高氧液辅助治疗,同时选择40例采用传统单纯鼻塞给氧的老年术中低氧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治疗前、治疗30 min及手术后各时段生命体征及PaO2、SpO2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O2、S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SBP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2.5%;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给氧技术作为氧疗的有效辅助手段,适用于硬膜外麻醉术中低氧血症老年患者的救治,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内给氧与鼻导管给氧法在治疗烧伤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烧伤后低氧血症60例,治疗组30例,静脉注射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对照组30例,用鼻塞法给氧并以血气分析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内给氧是治疗烧伤低氧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低氧血症患者的发生率、发病机理,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标本利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PH值、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检测结果,记录观察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发病机制。结果:(1)观察组中有26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2.50%;(2)观察组PaO_2、SaO_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PH值、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4)观察组中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PaO_2、SaO_2值明显低于Child B级、Child 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概率高,主要与门静脉高压、肝功能缺陷、蜘蛛痣、肺血管异常、睡眠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对患者进行PaO_2、SaO_2检测可以预测低氧血症发生率,评估患者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莨菪碱佐治胎粪吸入综合征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1 8 9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东莨菪碱静点 ,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呼吸困难、紫绀、镇静止惊、肺部罗音及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或 P<0 .0 1 )。提示 :东莨菪碱在佐治胎粪吸入综合征方面 ,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