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正>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采用三棱针、梅花针、火针、自血穴位注射的刺血疗法配合艾灸、拔罐及中药,在治疗湿疹上取得了较好疗效。三棱针疗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和腧穴,放出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单独穴位刺血,或配合拔罐、灸法、药物治疗。殷明应用耳背及四缝穴针刺放血治疗小儿顽固性湿疹;王书良等应用三棱针点刺配合拔罐治疗下肢湿疹;贺林等以刺络拔罐配合耳尖放血治疗20例湿疹患者;马新等以针刺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耳尖点刺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针对CNKI、万方、SinoMed、、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下载、筛选及所需信息的录入,利用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运用OLAP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期刊论文230篇,纳入痤疮病例以肺经风热型频次最高,为56次,占24.78%;放血针具以三棱针应用频次最高,为168次,占71.79%;放血部位采用腧穴的研究中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穴位最多,以大椎及背俞穴应用频次最高,采用耳穴的研究则以耳尖及耳背静脉应用频次最高。放血量多描述为少许;治疗组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166项,占72.17%,其中以中药内服、毫针刺法及耳穴贴压应用频次较多;治疗频次以3日1次(每周2次)和2日1次(每周3次)居多,且两者疗程多为10次/疗程,总治疗次数也多为20次。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痤疮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背俞穴最为常用,且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多数研究为配合其它疗法使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血液流变学实验证明:中风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高粘滞血症居多。笔者通过对45例中风病患者刺络疗法治疗前血液流变学观察,发现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善中风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提示刺络疗法对中风病的预防及治疗均有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均为住院的中风病病人。男32例,女1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4岁;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均为脑梗塞患者,疗程15天。 2 治疗方法 2.1 局部刺络拔罐均取中风病人之患肢穴位,取肩前、曲池、合谷、阳陵泉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3~5滴,然后闪火拔罐,出血量至2~5ml。 2.2 整体取穴:取膈俞、肝俞,放血方法同上。 2.3 十宣放血: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量1~2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火针点刺带状疱疹局部阿是穴及夹脊穴,再用三棱针迅速点刺阿是穴放血,并在放血处行闪火法拔罐。结果:有效率达100%。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手段,以收集到的期刊文献中关于刺络放血病例的治疗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根据自建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录入筛选归纳总结,最后提取所需内容,进行刺络放血疗法中关于放血量与方法的挖掘,总结其应用规律和临床意义,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期刊文献中放血针具共涉及9种,以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占84.4%(1239/1468);将放血量人为分为6个等级,其中放血量为少许(少于0.1mL)的出现频次最高,为401次。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刺络治疗在针灸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放血针具以三棱针最为普遍,放血量以少许(少于0.1mL)最多,但总体上未呈现特别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棱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以标本兼治的思路治疗痤疮,采用刺络拨罐和点刺放血的方法。根据临床以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运用刺络拔罐与点刺放血进行痤疮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结果:我们将痤疮按发病症候和发病部位分别进行辨证论治与辨经论治,采用刺络拔罐与点刺放血相结合,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为针灸治疗痤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三棱针或7~9号注射针头点刺肿块中央并拔罐放血治疗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93例。结果 2例1周治愈,5例2周治愈,65例5周治愈,17例7周治愈,1例9周治愈,3例12~15周治愈。临床随访1年,复发4例。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中医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点刺放血、穴位刺络拔罐配合背部拔罐对风热感冒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 将62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安痛定2 m L肌肉注射,并口服清开灵颗粒3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大椎及肺俞穴刺络拔罐,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并配合背部拔罐。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为(6.11±2.18)h、(27.11±10.84)h,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为(14.31±5.43)h、(39.14±13.45)h,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点刺放血配合刺络拔罐,对风热感冒发热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 两组患者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督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腰痛指 数、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 发率为 6.66 %,低于对照组的 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督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寒湿痹阻 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晓露  原爱红  原理 《新中医》2020,52(3):128-130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是一种点刺出血加拔罐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10年来有关刺络拔罐放血疗法的文献,从其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显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对于临床常见的内外科、皮肤科、妇科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此外,目前存在单独使用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研究不多,该疗法对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时效关系研究甚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13周,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以E-C3bR和E-ACCR低下为主。至第13周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明显下降,E-IC含量明显增高。与此同时,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结论:13周时,该模型表现为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2.
廖利平 《世界中医药》2010,5(3):225-226
笔者从中医哲学观点影响世界,中医人文思想影响世界,中医精湛医术影响世界,中医药教育科研影响世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新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经据典来论证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第五大发明,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世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盛山  吕志平  刘强 《中成药》2003,25(9):694-695
目的 :研究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 ,研究氮酮浓度分别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氮酮浓度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 81 .2 5 ,1 1 4 .92 ,1 69.63 ,1 96 .31 ,2 0 8.2 7,2 61 .35(μg/cm2 ·h)。结论 :氮酮可以促进蟾毒内酯的透皮吸收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氮酮浓度为 1 0 %时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对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先采用HPD600型大孔树脂处理样品,以黄芩苷为对照品,在278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线性范围2.4~12μg/ml,回归方程为C=0.016A 0.0001,r=0.999 2,平均回收率99.1%。结论不同煎煮方法的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能显著降低患者腹痛缓解,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板桥党参水煎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以及板党水煎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600、300、150 mg/kg),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给药2周,麻醉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变化并测定大鼠结肠重量、肠重指数及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板党水煎液组和SASP阳性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水肿缓解;结肠重量以及肠重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MDA明显减少(P〈0.05)。结论:板党水提物能显著缓解2,4-二硝基氯苯复合乙酸所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菩人丹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 ,观察菩人丹对其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以小鼠为对象 ,做菩人丹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菩人丹可降低大鼠血糖 ,并存在时效关系 ;菩人丹各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的空腹血糖较模型组均下降 (P <0 0 1) ,且菩人丹中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菩人丹中剂量组能够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菩人丹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菩人丹可以降低实验性高血糖 ,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 ,且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抗癌转移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血粘度 ,影响癌细胞粘附、发挥细胞毒作用、调节宿主免疫功能以及影响转移抑制基因和激素水平等环节抗癌转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医道同源互生,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巨大。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格调,恬淡虚无、冲气为和、阴阳和谐的追求构成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出发,分析总结了中医顺时、顺处养生理念;随后从虚无无为、阴阳和谐、崇阴尚柔等道家哲学思想归纳出中医虚无、和谐、尚柔的养生原则,以及宁心定志、饮食调养、导引吐纳、调畅情志、形神兼修的养生方法,这些无不与道家的思想紧密融合。道家哲学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指导了中医养生原则和理论的形成,中医养生的许多方法和具体手段也是直接来源于道家。对于道家思想和道学理论的挖掘和深入研究,必能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创新养生方法,促进大众对摄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