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教育现状及需求,提出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改进措施。方法 对辽宁、山西、山东、宁夏4省份,省、市、县三级共11所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教育需求开展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用Epidata 3.1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1 678份问卷纳入分析。接受培训1 313人,占78.2%;未接受培训主要原因是单位没安排有180人,占49.3%(180/365);培训的时间在3天以上有779人,占59.3%;培训形式为上级综合医院进修有384人,占29.2%;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修有268人,占20.4%;培训内容为专业新进展的人数有837人,占50.8%(837/1 648)。访谈发现,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在专题培训、外出进修、在线学习、继教、规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需求。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分层分级培训,满足各层级人员学习需求。这对于配强妇幼技术人员、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全科医师既往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探讨全科医师对未来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意愿、需求及建议。方法 本研究为混合方法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定深圳市龙华区社康全科医师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对访谈内容录音、转录,使用NVivo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主题提炼。在定性访谈结果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个人深度访谈10名全科医师后信息达到饱和。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反复阅读、归纳和分析,共提炼4个主题:①既往儿科培训机会及满意度;②参加儿科培训的意愿;③培训内容、形式、时长需求;④鼓励参加培训的措施。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问卷共收回223份,有效问卷219份。150人(68.5%)表示既往没有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或仅有少量培训机会,既往培训存在培训不成体系(39人/66.1%)、课程覆盖面窄(30人/50.8%)、内容脱离临床实践(29人/49.2%)、授课方式单调(27人/45.8%)等问题。210人(95.9%)愿意参加儿科培训。161人(73.5%)希望培训的形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科医师在儿童专业培训方面需求较高的是:呼吸(188人/85.8%)、消化(160人/73.1%)、感染(145人/66.2%)、皮肤(136人/62.1%)。结论 全科医师既往儿科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培训机会少、培训不成体系等问题。未来需根据全科医师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和鼓励措施,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儿科专业培训,提升儿童诊疗能力,促进儿童分级诊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部队的常见疾病谱,为满足官兵军事医学保障需求提供依据,提高基层部队全科军医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方法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以基层部队基层军医为对象,针对146种疾病的常见程度评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对疾病进行常见程度评分,将每个疾病的平均分进行排序。同时,采用Kendell一致性检验对不同海拔、不同部队医师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基层军医以20~39岁男性本科毕业生为主,109人(51.90%)未参加继续教育;所属卫生连140人(66.67%)、卫生排11人(5.24%)、卫生所35人(16.67%)、卫生队24人(11.42%);部队所属地域温带42人(20.00%)、亚热带56人(26.67%)、高寒地带57人(27.14%)、平原37人(17.62%)、海岛18人(8.57%);日均诊治病患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占比173人(82.38%)。来自不同海拔的基层医师对146种疾病的评价具有一致性[Kendell’s W=0.968(χ2=711.51,P<0.001)]。结论 结合“疾病谱”调查分析,制定特色化军队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与内容,探索军队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与方法,推动新军事变革时期军事医学全科人才建设,提高军医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由精准分析(precision analysis)、精益培训(lean training)、精确评估(accurate evaluation)3个循环阶段构成的预选卫生军士PLA培训模式(Precision analysis-Lean training-Accurate evaluation,PLA),促进培训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精准对接,提高预选卫生军士培训质效。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开展专家咨询后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肯德尔协调系数,确定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 两轮咨询均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专家积极系数100.00%;权威系数均值为0.85;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3~0.516(P<0.05)。最终确立由精准分析、精益培训、精确评估等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培训对象整体满意度均值为4.79。结论 咨询结果可信,预选卫生军士PLA培训模式可供组训改革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成果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在腰椎术后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脊柱外科4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3名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23名护士采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SPOC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评估两组临床护士的培训效果、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临床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的总体评价[(89.52±5.07)分 vs. (86.48±4.13)分]、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程度(91.30% vs. 65.22%)、临床常用仪器熟练程度(95.65% vs. 80.95%)均更好(P<0.05);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SPOC教学在腰椎术后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培训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培训效果,改善其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身份类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措施,达到培训效果同质化。方法 结合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结果,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针对2019年、2020年结业的324名住院医师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87.65%。通过比较不同身份类型住院医师的首次执医和结业考核通过率、六大核心胜任力培训达标情况,得出其培训效果结论。采用SPSS 21.0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首次执医和结业考核通过率并轨专硕和单位人均高于社会人,最高通过率分别达到100%(10/10)和97.3%(72/74);不同身份类型住院医师两项通过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轨专硕的六大核心胜任力总体达标情况优于社会人和单位人;不同身份类型住院医师在职业素养(P=0.048)、病人管理(P=0.030)、沟通合作(P=0.026)、学习提升(P=0.003)四大能力培训达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能力(P=0.131)和教学能力(P=0.061)培训达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者所在医院不同身份类型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无差异,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同质化培训目的。但在六大核心胜任力达标方面,差异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杜晓桦  谢勤 《安徽医学》2016,37(9):1166-1168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工勤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后的职业暴露认知度。方法 2013~2014年从铜陵市4家二级医院中抽取160名工勤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80名)和对照组(80名)。对照组工勤人员按照常规方法培训,试验组工勤人员按照学历分层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调查分析,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工勤人员年龄、性别、工龄、学历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工勤人员职业暴露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工勤人员暴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上报率(87.50%)、处理率(88.8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培训能够提高基层医院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认知度和上报率,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科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职业培训现状,探讨儿科CRC基地化培训建设,以促进儿科CRC的能力提升。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研法,于2023年7月25日至10月16日期间,通过问卷星向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以进行儿科CRC职业培训及基地化培训需求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率表示。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28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CRC培训充分且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仅为7.62%(25人),另有4.88%(16人)的人认为没有CRC培训,46.34%(152人)的人认为培训不足以支撑实际工作的要求。87.50%(287人)的人认为CRC需要持续的培训。46.95%(154人)的人选择了有经验的CRC是较为合适的带教人员之一,但是需要3年及以上CRC工作经验。46.95%(154人)选择了CRC合适的培训时长为3个月。培训方式的选择从高到低为:有经验的CRC带教实习(90.85%,298人)、实操技能手把手带教(88.41%,290人)、案例分析讨论(87.20%,286人)、流程模拟(83.23%,273人)、授课(76.52%,251人)。培训后考核方式的选择从高到低为:案例分析(76.52%,251人)、操作模拟(74.09%,243人)、流程模拟(73.17%,240人)、笔试(66.16%,217人)、面试(63.72%,209人)。结论 目前,儿科CRC的培训还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急需制定一个符合工作需要的CRC培训体系并进行推广实践,从基础上促进中国儿科临床研究健康生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与激素相关的教学方法。方法 对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一阶段规范化培训的内分泌科住院医师25人,采用结合胰岛素百年发展史的教学模式,进行胰岛素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评估。采用SPSS 2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有31名医师参加培训,纳入其中的25名一阶段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行分析。培训前仅有3人(12%)了解胰岛素的发展史,胰岛素临床使用的系列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的为10人(40%)。接受培训后,23名(92%)住院医师表示了解或熟悉胰岛素发展史,20人(80%)在胰岛素临床使用问题的回答中全部正确,均比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医学史讲授,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增强青年医师人文素养,可以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师生双角度评估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胜任力现状的调查,为导师胜任力的师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121人,以及临床医学博士后17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导师胜任力评估量表,从保持有效沟通、建立一致的预期和目标、评估学生、培养独立性、尊重多样性、促进学生职业发展6个维度26项条目,由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和临床医学博士后通过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双角度评估导师胜任力。同时,调查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的构成和导师培训需求。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70.0%(119/170)的临床医学博士后认为导师指导非常有帮助,78.5%(95/121)的导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导师培训。导师胜任力方面,临床博士后对导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导师自我评价[各条目总分(162.35±23.59) vs. (154.80±19.81),P<0.01]。临床博士后和导师对26项胜任力条目评价的优秀率分别为100.0%(170/170)和46.3%(56/121)。师生共同认为在建立基于信任的关系、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但在考虑可能带入到导师/学生关系中的偏见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前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具备良好胜任力,但仍存在较高的导师培训需求,需结合导师胜任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导师培训和建立导师评价体系,以完善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社区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的关注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上海市社区人群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关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闵行区共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人群对CKD的早期症状、检查方法、饮食要求和干预措施等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肾脏健康的关注度和影响关注度的因素。结果 上海市社区人群对CKD总体关注度为31.4%(240/764),其中对CKD治疗手段的关注度最高,为63.5%(485/764);其次是预期寿命,为57.5%(439/764);对身体症状和排尿变化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最低,分别为19.5%(149/764)和21.7%(166/764)。年龄≥ 6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参加过CKD健康讲座的社区居民对CKD关注度最高。结论 上海市社区人群对CKD关注度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颜海萍  叶俏  魏霞  陈红先 《安徽医学》2021,42(2):207-211
目的 了解珠海市社区护理人员阿尔茨海默症知信行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采用问卷对珠海市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基本资料和阿尔茨海默症知识、态度及行为。结果 问卷回收283份。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9.87±3.11)分、(4.79±1.88)分和(3.90±2.62)分,总分为(28.57±5.09)分。无满分人员。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职称不同的社区护理人员知识和态度得分不同,阿尔茨海默症疾病培训史、接触史、患者照护史及职务不同的社区护理人员态度、行为及总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阿尔茨海默症疾病培训史及患者接触史不同的社区护理人员知信行总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市社区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症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不足,学历和职称的不同会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疾病培训史及患者接触史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知信行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国外医学院校教育(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UME)阶段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的框架构建流程与内容、理论依据及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Scopus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国外发表的UME阶段EPAs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发现UME阶段EPAs框架构建主要流程为:参考现有EPAs框架并广泛开展多轮咨询与修定。EPAs内容包括核心基本EPAs、核心特定专业EPAs,以及个人选择性EPAs。EPAs框架制定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米勒金字塔能力评估(Miller’s pyramid of assessment)模型及德雷福斯专业技能获得模型(Dreyfus and Dreyfus’s model of skills acquisition)。主流EPAs胜任力框架有加拿大CanMEDS、美国ACGME六大核心胜任力及其相应的里程碑(milestones),突出UME阶段评价的EPAs置信等级为9级分层,置信决定评价方法则主要包括观察、交流及审查结果等。结论 国外UME阶段EPAs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我国医学教育研究者可借鉴国外EPAs开发经验,结合国情,积极构建涵盖UME阶段的医学教育一体化EPAs框架和置信等级评价标准,推动胜任力导向评价与反馈,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对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带教老师42人、住培医师2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的模式培训,于培训前后对老师和住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演练评测,并从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判读等方面对住培医师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带教老师和住培医师中对全科理念认知很明确、对全科诊疗与专科区别很了解、对联合教学与专科教学区别很了解的人员数较培训前均明显上升,且认为会增加临床负担的人数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带教老师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维度,住培医师各维度评估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培医师培训后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判读成绩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的模式不仅能提高专科老师在实际临床教学中的全科思维,还能提升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ller金字塔理论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在烧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外科规培的74名住院医师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名学员予以传统教学,观察组37名学员予以Miller金字塔理论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进行培训。评估两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医患沟通技能。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t=3.01、3.47、3.49、3.32、2.54;P=0.004、0.001、0.001、0.001、0.013)。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两组学员的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Elicit Give Understand End,SEGU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23、2.99、2.07、3.62、3.00、7.89;P=0.002、0.004、0.042、0.001、0.004、<0.001)。结论 Miller金字塔理论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应用在烧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改善其医患沟通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适合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全科医生职业服务能力的培训方式并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 采取“午餐式”培训方式,“学分制”管理模式,“优势互补”讲课方式、“一堂二讲”课程安排;从专业理论知识、指南研读分享、案例讨论汇报、实践技能操作培训4个方面,对37名上海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全科医生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规范化职业能力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经过培训后,37名全科医生临床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75.70±6.77)分和(78.27±6.67)分,均较培训前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t=4.460,均P<0.01);经培训后,全科医生对于培训时间、课程安排、日常管理及总体评价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培训后,门诊补液比及抗生素处方使用率分别为3.31%和5.54%,均较培训前呈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5.031,χ2=644.423,均P<0.01),而培训后门诊接诊人数为228 239人次,较培训前207 108人次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比(81.23%)也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038,P<0.01)。 结论 采取“午餐式”“学分制”“优势互补”“一堂二讲”的培训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远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中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 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676人(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激励因素偏好情况。对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激励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月收入、总收入中家庭医生专项资金占比和签约服务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收入与家庭医生工作价值匹配程度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认为收入与工作价值匹配的比例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阶段性进修培训、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参与阶段性进修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与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过去1年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过去3年职务提升与职称提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认为个人收入和福利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一比例在家庭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成员中分别是95.6%(387/405)、95.7%(180/188)和98.8%(82/83);培训机会、社会认可和尊重、职称晋升机会排在第2位、第3位和第4位;但对家庭医生来说单位管理制度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护士来说工作量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公共卫生人员来说排名第5的则是工作条件。结论 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收入、福利待遇与培训学习情况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且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应当继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薪酬结构,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收入及签约服务费,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加强基层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创建涵盖理论知识、技能实践、职业素养的科学考核评价方法,用以全面评估医学生腰椎穿刺术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能力。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初步拟定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方案,邀请临床一线工作和医学相关20名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进行修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条目,确立最终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在未更换专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轮函询,权威系数为0.8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和0.184。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初步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职业素养)、7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能为医学生培养及考核提供量化依据,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基本技能素养现况,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朝阳区15~69岁常住居民1 873例开展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有效数据1 850份,有效率为98.77%。朝阳区居民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3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地区为街道[O^R=1.257(95% CI:1.029,1.535)],文化程度是高中/中专[O^R=2.671(95% CI:1.509,4.728)]、大专及以上[O^R=3.396(95% CI:1.934,5.962)],本地户籍[O^R=1.353(95% CI:1.054,1.735)]是居民基本技能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侧重针对乡镇居民、低文化水平居民及外地流动人口加强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基本技能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构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方法 参考Hay集团胜任力词典及文献回顾法构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信息要素,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修订。采用单位级别分层抽样,邀请120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要素重要性进行评价。运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对连续性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Pearson研究各维度的相关程度,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公共卫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 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共43个条目。一级指标分别是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临床实践技能、专业基础学科知识、个人职业素养、公共卫生健康曾权及管理能力、公共卫生领导能力、公共卫生方法学知识。其权重系数(%)依次是20.03、17.48、15.89、15.68、13.98、12.82和4.11;重要性得分最高的要素是个人防护、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结论 个人防护等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与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个人职业素养是公共卫生岗位的核心要素。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注重对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建立更优质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