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对上海地区2003年疑似狂犬进行病毒检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集90份犬脑标本,用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小鼠感染法(MIT)行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法(IFA)鉴定型别,并对咬人犬进行地区与时间分布调查。[结果]咬人犬的阳性率为21.2%(11/52),经IF法鉴定为Ⅰ型狂犬病毒;3种方法结果一致;非咬人犬均阴性;6~9月检出阳性犬最多,占全年的90.9%。阳性犬集中在嘉定和宝山。[结论]检测狂犬病毒3种方法各有作用,必不可少。有病毒阳性犬的地区,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14个市采集集市所售家犬脑组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者再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标本狂犬病病毒核酸.结果 共检测3 080份犬脑组织标本,2006和2007年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92%(26/1 352)、0.9...  相似文献   

3.
HIV、HBV、HC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插途径相似,在静脉注射毒品者、性混乱者和血友病患者等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的重叠感染,并可导致病毒生物学行为改变,使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化,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本文对HIV、HBV、HCV重叠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毒生物学行为变化、致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2006年狂犬病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分布及来源,从病原学角度分析该省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方法 采集湖南省人间狂犬病高、中、低疫区市售家犬脑组织及疑似病例、病犬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RT-PCR阳性标本进行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 外观正常犬脑组织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2.78%,23株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范围为88.8%~100.0%,表明主要足同义突变,病毒株在省内的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系统发生树揭示狂犬病病毒在湖南省省内及与周边省份(贵州、湖北、广西)和其他省份(江苏、河南)间存在扩散循环传播.疑似病例的唾液、尿液、血液标本均未检出狂犬病病毒,皮肤标本检出1例阳性. 结论 湖南省内普遍存在狂犬病病毒感染犬只,省内与外省的病毒分离株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此为疫情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犬腺病毒2型引起的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犬腺病毒2型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为理想的疫苗载体,从而表达寄生虫和病毒的多种蛋白。这些病原体包括刚地弓形虫、犬细小病毒、猫瘟病毒、犬瘟热病毒、狂犬病毒、犬冠状病毒、汉城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犬类狂犬病病毒的携带状况及变异,为正确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狂犬病疫情分布,用分层采样法,采集相关地区犬脑51只,用免疫荧光法、夹心酶联吸附法、小鼠颅内接种试验法及RT-PCR进行检测。分离狂犬病病毒并进行N基因测序。结果在流浪犬只中发现狂犬病毒株(命名CXs)。流浪犬带毒率7.69%,CXs与疫苗株和固定毒株的NJ进化树比较,发现与WZO(H)株100%同源,与狂犬病毒固定毒株相比更接近CTN株(该地区使用的疫苗株)。结论当前使用的狂犬疫苗用于预防狂犬病是可靠的。经狂犬病流行特征和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理分析,加强犬只的管理、免疫,暴露后采用规范清创,正确使用狂犬疫苗,合理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仍是当前防治狂犬病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犬用口服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俗称“恐水症” ,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一经感染发病 ,死亡率 1 0 0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犬—犬及犬—人 ,特定地区一旦出现疯犬 ,该犬即成为携带及传播狂犬病的流动病毒载体 ,并以每天 30公里的速度 ,呈辐射性扩张流行地域。人被疯犬咬伤而发病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 ,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我国自上世纪 6 0年代以来 ,狂犬病累计死亡人数已达 1 8万以上。家畜 (牛、马、羊、猪、梅花鹿等 )每年患狂犬病死亡数以千计。狂犬病不仅威胁人民健康 ,而且给国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卫可消毒剂对正压防护头罩上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的消毒效果试验,确立正压防护头罩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方法:依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结合1%卫可消毒剂特性选定中和剂,通过测定不同样品接种犬肾细胞后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验证中和剂的有效性;在同一环境下,通过测定CIV在正压防护头罩上作用不同时间的TCID50验证病毒载体及环境对病毒活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病毒载体模型及病毒浸染与采样方法,结合病毒回收率测定结果(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TCID50及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确定最佳消毒时间。结果:0.1%卵磷脂+2%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磷酸缓冲盐溶液可作为1%卫可消毒剂的中和剂;在不同时间节点,实验载体及环境均对CIV活性无影响;接种犬肾细胞样本及鸡胚样本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2%和95.98%,1%卫可消毒剂灭活正压防护头罩上CIV的最佳作用时间为4 min。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处置一起一犬伤13人的狂犬病暴露事件,评价预防处置措施效果,为规范化处置一犬伤多人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对一犬伤13人事件中的13人进行伤口清洗、狂犬病疫苗和/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RFFIT方法进行伤人犬的实验室诊断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人群免疫效果评价。结果伤人犬被打死、焚烧后深埋处理。犬脑组织标本经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N、L基因均有特异性条带出现。13例伤者均为Ⅲ级暴露,均在24 h内主动至当地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其全程免疫后第15 d的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均0.5 IU/mL。结论伤人犬为狂犬病病犬,13例狂犬病暴露后免疫人群全程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均达到保护性水平。及时、有效的多部门合作对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处置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2012年广西玉林市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病毒N基因遗传变异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2年在广西玉林市采集犬脑组织及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的唾液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检测外观健康犬脑组织728份、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唾液33份,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96%(7/728)和51.52%(17/33)。获得5条犬源、6条人源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全序列。该11条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7%~100.0%,与广西以往分离株GX0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5%~98.4%,与疫苗株CTN株的同源性为94.6%~99.7%。进化树分析显示,犬源株和人源株病毒N基因亲缘进化关系很近,处于同一分支,都属于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结论从病原学和病毒分子水平证实玉林市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及17例临床诊断病例为确诊病例,其病原为狂犬病病毒基因I型,阳性带毒犬的流动是造成本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该地区疫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盐城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狂犬病疫情资料,开展犬密度、犬免疫率、犬伤人率及狂犬病处置门诊工作调查;检测犬脑中狂犬病毒并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1999-2008年盐城市共报告135例人狂犬病,形成自1958年以来的第二次流行高峰,其中2003年报告40例狂犬病.135例患者中114例为农民.监测点调查发现盐城市犬密度为每100人中约豢养犬3~6只,每年平均100只犬伤人6.37人次,2008年犬的免疫率只有20%,暴露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为77%.狂犬病处置门诊中抗狂犬病血清(球蛋白)的使用率仅为5%~10%.在采集108份犬脑标本中,4份狂犬病毒阳性,扩增、测序并分析病毒的N和G基因显示,这些病毒为基因Ⅰ型狂犬病毒,与目前使用的狂犬疫苗株CTN同源性最高.结论 盐城市人间狂犬病的持续流行与当地犬的饲养量大、免疫率低以及农村地区群众受动物伤害后的处理不及时规范及处理率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相似文献   

13.
保加利亚没有狂犬病例报告,但一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其中包括:1.控制野犬每年进行犬的登记和普查。(1)对每条养犬进行专门登记,包括性别、年龄、颜色和犬主姓名,并发给一本备有这些资料的证件。(2)项圈上无金属标记的犬被视为野犬,并予以捕杀(国防部和内务部的警犬不属此列)。  相似文献   

14.
在狂犬病的预防中 ,检测血清中狂犬病病毒抗体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 ,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对被犬等动物抓咬伤的病人进行抗体检测。本中心门诊部常年对全程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后的病人进行抗体检测 ,如为阴性则加强注射 2针 ,以确保病人安全。我们对2 0 0 0年全年免疫后的病人用IFA方法检测的 15 5 2份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以指导对不同人群进行免疫。对象与方法 :2 0 0 0年 1~ 12月在本中心门诊就诊并进行全程狂犬病病毒疫苗接种后 10~ 15d的犬伤病人。用人用狂犬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州市外观健康犬只狂犬病病毒携带情况和人群狂犬病暴露与处置情况,为提出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高州市犬只饲养与动物伤人资料,对2008年高州市某乡小学205名学生家长进行狂犬病知识与犬伤情况问卷调查,2008年7~9月在市场采集健康犬脑和及唾液腺检测狂犬病病毒。[结果]高州市2007年动物伤人12029例,其中被犬所伤者占80.46%。调查205人,85.37%听说过狂犬病,其中66.34%知道狂犬病是被动物伤所致;61.46%的家里养犬。检测200只犬的标本,均为狂犬病病毒阴性。[结论]高州市家养犬只数量多,犬伤暴露状况严峻,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尚未发现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Vero—E6、MDCK、293细胞对SARS冠状病毒的敏感性,为该病的病原学研究、诊断和疫苗制备奠定基础。方法 用Vero—E6、MDCK及293细胞对广东省部分SARS病人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物使用电镜、间接免疫荧光(IF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和(或)培养上清波中的病毒含量。结果 感染SARS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后,Vero—E6细胞出现病变(CPE)最早,电镜中可观察到Vero—E6细胞中大量的病毒颗粒,IFA试验感染病毒的Vero—E6细胞与SAPS病人的恢复期血清呈强阳性反应,FQ—PCR结果显示Vero—E6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含量10^8拷贝/ml,高于293细胞(10^6拷贝/ml)及:MDCK(104拷贝/ml)。结论 三种细胞对SARS相关病毒的敏感性不同,Vero—E6是SARS相关病毒最敏感的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分布及来源,从病原学角度分析该省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方法 采集湖南省人间狂犬病高、中、低疫区市售家犬脑组织及疑似病例、病犬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RT-PCR阳性标本进行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 外观正常犬脑组织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2.78%,23株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范围为88.8%~100.0%,表明主要足同义突变,病毒株在省内的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系统发生树揭示狂犬病病毒在湖南省省内及与周边省份(贵州、湖北、广西)和其他省份(江苏、河南)间存在扩散循环传播.疑似病例的唾液、尿液、血液标本均未检出狂犬病病毒,皮肤标本检出1例阳性. 结论 湖南省内普遍存在狂犬病病毒感染犬只,省内与外省的病毒分离株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此为疫情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芥子气全身吸收中毒犬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成年家犬为中毒模型 ,共 10条 ,中毒剂量为 12mg kg,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中毒对照组 4条 ,治疗组 6条 ,治疗组动物在中毒后 30min即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中毒前所有犬各测一次血常规的基础值 ,中毒后每日监测血常规的动态变化 ,持续 1周。结果 对照组犬于 3天内死亡 3条 ,治疗组犬全部成活。对照组白细胞计数 (WBC)在中毒后第 3开始剧烈下降 ,红细胞计数 (RBC)在中毒后即有轻度上升 ,之后回落 ;而治疗组WBC、RBC在中毒后 1周内均无显著变化。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 (LYM)在中毒后都有显著下降 ,治疗组稍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网织红细胞计数 (RC)于中毒后第 2天开始显著增长 ,之后维持在高水平 1周左右。治疗组的RC变化不明显。结论 犬芥子气中毒后 ,应用rhEPO、rhG CSF能明显改善中毒犬的部分血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狂犬病病毒浙江株(鼬獾源和犬源)糖蛋白(GP)基因组全序列,从分子水平比较狂犬病病毒浙江株与其他地区代表性街毒株和疫苗株GP之间的差异.方法 乳鼠接种分离狂犬病病毒,RT-PCR反应测定狂犬病病毒浙江株GP基因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序列和编码蛋白的比较分析.结果测序获得浙江5株鼬獾源狂犬病病毒和9株犬源狂犬病病毒GP基因序列,全长1575个核苷酸,编码524个氨基酸.浙江病毒株与其他地区街毒株、疫苗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2.3%~99.9%和85.1%~99.8%之间,种系分析显示浙汀株均为基因1型,GP编码蛋白无重组,主要抗原位点未出现较大的变异.结论 对GP基因一级结构综合分析表明,在某些区域存在优势抗原表位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出现潜在的蛋白质抗原决定簇,浙江株GP基因变异较小,与国内其他地区流行的代表性街毒株相似,但高于其他疫苗株,在基因结构及种系进化关系上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土拔鼠(Wood Chuck)、地松鼠(Ground Seuirrel)、鸭(Duck)、黑尾草原犬鼠和树(鼠句)等发现了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似有亲缘关系的“嗜肝DNA病毒科”病毒。不少动物虽然未发现隐匿的HBV,但发现抗—HBs阳性,为寻找HBV感染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