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脉灵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软脉灵口服液防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法造成鹌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软脉灵口服液对鹌鹑血脂、主动脉斑块的大小和主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情况。结果 软脉灵口服液给药6周(鹌鹑)~8周能显著降低鹌鹑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给药60d后,病理检验还证明,软脉灵口服液能明显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主动脉内膜的厚度。结论软脉灵口服液具有调节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然而上述两因素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ACVD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HDL—C的变化情况,以期为ACVD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胆红素与血脂的综合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造”)时机分为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造组及临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行择期冠造组。测定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计算TC/(HDL—C+TBIL)、LDL—C/(HDL—C+TBIL)比值。按照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急诊冠造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高于择期冠造组中Gensini积分〉35分患者(P〈0.05)。近期未服用过降脂药物的择期冠造组患者,Gensini积分第一、二、三4分位组血清TC/(HDL—C+TBIL)及LDL—C/(HDL—C+TBIL)比值明显低于第四4分位组(P〈0.05)。而第一、二、三4分位组之间血清TC/(HDL—C+TBIL)及LDL—C/(HDL—C+TBIL)比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ensini积分与TC/(HDL—C+TBIL)的相关性(r=0.539,P〈0.001)及Gensini积分与LDL—C/(HDL—C+TBIL)的相关性(r=0.488,P〈0.001)均高于传统血脂指标与狭窄积分的相关性: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BIL反馈性升高。TC/(HDL—C+TBIL)、LDL—C/(HDL—C+TBIL)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的相关性高于传统血脂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高脂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其中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边制模边给药,而前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CRP、TG、TC及LDL—C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下降(P〈0.05或P〈0.01)。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CRP、TG、TC及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HDL—C升高明显(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解毒汤组HDL—C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CRP和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浆脂质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AS主要与血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 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降低有关 [1 ] 。 L DL - C升高与 AS危险增加有直接关系。因此 ,降低L DL- C是治疗 AS的首要目标。最新流行病学提示 ,血中HDL- C水平每升高 1mg/ dl,可使 CHD的危险率降低 2 %~3%。 HDL - C小于 0 .9mmol/ L是引致冠心病的独立而强力的危险因素 ,大于 1.6 mmol/ L 时能把肝细胞生成过高的胆固醇转化 ,且能抑制脂蛋白氧化 ,阻碍 AS的形成 ,保护血管免于受损。所…  相似文献   

6.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 (TG)与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病和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估计AS病变程度和范围 ,比较健康对照者和AS患者脂蛋白变化。结果 :将AS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 2个亚组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空腹TG浓度以及反映TG清除不良的标志—non HDL apoCⅢ浓度均与AS发病存在单变量及多变量显著相关 ;AS患者还存在其他脂蛋白异常 ,表现为HDL2 C低浓度 ,HDL和LDL颗粒中的TG 胆固醇比值升高 ,血TG浓度与这二种脂蛋白组分改变密切相关 ,HDL2 C与AS发病显著相关 ;高血压、糖尿病也与AS发病显著相关。结论 :本组TG与AS发病存在密切相关 ,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文观察21例服诺衡、必降脂均能有效地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口服必降脂后,TC比治疗前平均下降27.8%,TG平均下降49.0%;口服诺衡,TC平均下降26.5%,TG平均下降47.3%。两种药物降TC、TG的效果均很好。口服必降脂后,70%患者HDL—C升高,平均升高15.3%,口服诺衡后,只有18.2%的患者HDL—C升高。说明必降脂升高HDL—C的疗效比诺衡好。两药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烟酰水杨酸(NSA)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方法110只鹌鹑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NSA75mg/kg组,NSA150mg/kg组、烟酸(NA)150mg/kg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鹌鹑AS模型,观察各组鹌鹑血脂、MDA、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指数(AI)、斑块发生率、动脉和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NSA150mg/kg组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饮食鹌鹑血清TC、TG、LDLC含量(P<0.05),明显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P<0.05),明显降低AI(P<0.05),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降低,动脉和心脏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NSA150mg/kg组的作用优于NA150mg/kg组。结论NSA具有较强的调血脂抗氧化和治疗AS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与低密度脂蛋白(1DL)一样 ,可以被氧化修饰 ,体内多种因素均具有氧化修饰HDL ,形成氧化修饰的高密度脂蛋白 (ox -HDL)的作用 ,HDL被氧化后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不但失去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反而具有致AS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有可能有助于防止HDL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抑制血小扳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TG及HDL—C变化不明显(P〉0.05);LDL—C、TC及hs—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经过2周治疗血脂各指标及hs—CRP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与血脂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C、TC及hs—CRP有显著降低作用。阿托伐他汀对于hs—CRP的降低作用与其对于血脂的降低作用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分为冠脉再通组(n=42)和未通组(n=18),测定其发病后24h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冠脉再通组和未通组比较TC、LDL—C、H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通组TG明显高于再通组(P〈0.05)。结论TG水平升高可能影响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而TC、LDL—C、HDL—C则对其无明显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抑制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AS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测定血脂(TC、TG、LDL-C和HDL-C)含量及NO与E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血脂有明显的改善或调节作用,P<0.05或P<0.01;在AS组中,复方丹参滴丸组NO水平明显高于AS组,ET水平则明显低于AS组,P<0.01或P<0.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AS组血脂、NO和ET水平有明显的改善或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脂水平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病人36例,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6例病人经通心络治疗12周后,TC、TG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较治疗前略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降低TC、TG作用,可以逆转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4.
心脉通Ⅰ号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脉通Ⅰ号对不同类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方法选择124例经高频超声检测确诊为AS斑块的病人,分脂质性、纤维脂质性、钙化型和溃疡型斑块4组,给予心脉通Ⅰ号治疗,观察对斑块声学密度的影响.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生化指标.结果各型斑块声学密度值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高,变化最大的为脂质性斑块,纤维型斑块次之,钙化型斑块变化率最小.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心脉通Ⅰ号可减少脂质池和加厚纤维帽,升高HDL-C、降低TC、TG、LDL-C,稳定斑块,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静  莫殿军  孙文阁 《山东医药》2011,51(48):90-91
目的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的关系,及Lp(a)水平与其他脂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TG、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HDL—C,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LDL—C。结果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的血浆Lp(a)、TG浓度均升高,而HDL—C浓度降低,LDL—C、TC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发症与T2DM比较,DR患者除了TG浓度降低外,其他浓度均升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血浆Lp(a)、TG浓度降低,而HDL—C浓度升高;DN患者TC、LDL—C、HDL—C、Lp(a)浓度高于T2DM患者。短暂治疗后,各组其他脂类水平明显降低,但Lp(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动态监测T2DM患者血浆Lp(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性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出良好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的变化。 方法 以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38例作为观察组 ,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酶法测定其空腹血清TG ,TC ,HDL C ,并计算TG HDL C的比值。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TG ,TG HDL C比值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HDL C低于对照组 ( P<0 0 1) ,TC ,LDL C则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结论 TG HDL C比值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TC及LDL C增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T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线数对数关系,降低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幅度越大,获益越大。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甘油三酯(TG)升高伴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会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研究显示:HDL—C水平每增加0.03mmol/L(1mg/dl),冠心病的危险就降低2%~3%。降低TG与升高HDL—C与心血管事件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水平,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G、TC、LDL—C、APOB100升高,而HDL—C、ApoA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HDL—C水平与APOA1水平呈正相关(P〈0.05),LDL—C水平与APOB100水平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异常,血脂及脂蛋白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使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测定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变化的差异。进而判定不同基因型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疗效的影响。结果:ABCA1 R219K基因存在三种基因型,即RR、RK和KK基因型。辛伐他汀治疗前RR基因型和RK基因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三种基因型TC、TG、LDL-C水平均较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前升高;治疗后RR及RK基因型HDL—C水平仍低于KK型(P〈O.05);但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变化在不同基因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A1基因R219K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HDL—C水平,K等位基因与高HDL-C水平相关,但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个体差异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高血压病患者206例,测定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发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组HDL_2—C及Apo A_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LDL—C及Apo B_(100)增高;HDL—C及Apo A_1降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易患因子,尤其对冠心病(CHD)的发生与发展影响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