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现状。方法:对湖北地区49家医院的1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4家(69.4%)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健全,将逐渐实现常态化管理;33家医院(67.4%)将静脉治疗列入专项质量控制,由护理部与静脉治疗组织、科室共同管理,静脉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定位尚在探索中,专业化管理手段有待完善。②87名被调查者(77.7%)参加过静脉治疗相关培训,静脉治疗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得到拓展,应尽快建立分层培训体系。③55名被调查者(49.1%)撰写过静脉治疗方面的护理论文,应加大专业领域研究力度,激发护士的科研意识。结论:湖北地区医院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培训和研究高度重视,正向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体现了静脉治疗专业管理方式与内涵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倡导静脉治疗的量化管理,持续改进医院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 提出静脉治疗的量化管理理念,成立专业静脉治疗小组,创建医院静脉治疗的质控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静脉治疗的科研意识,并完善静脉治疗的理论及操作反馈.结果 分别比较静脉治疗量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理论、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申报静脉治疗课题,发表文章、参加业务学习及与静脉治疗有关的差错发生率各项指标情况,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静脉治疗的量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及专业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液治疗专业学组在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做法及效果。方法在全院筛选42名护士组成输液治疗专业学组,明确职责、完善规章制度、运用质量保证模式建立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静脉输液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并运用相关评价标准对全院的静脉输液质量进行管理。结果提高了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及接受输液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建立输液治疗专业学组可以通过多维度质量控制及专业化护理达到输液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护理专业化是当今护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化发展速度和发展内容不一,各大型医院已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组织,完善质量监督体系;静脉输液技术准入及分层级管理;药物信息化管理及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信息化资源共享在管理中的作用等,这些管理工作经验促进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走向专业化.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完善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法规,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尽快与国际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内监控管理在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组建静脉输液小组,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医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制定落实工作规范,评价安全管理效果.结果 病人静脉输液满意度提高,静脉输液相关性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结论 医院内监控管理能够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湖南省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方法2013年3~5月使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全国三甲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调查表”第一部分,调查湖南省21家三甲医院整体静脉治疗现状。结果①静脉治疗设备及工具:6家(28.6%)医院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仅2家(9.5%)医院是完全由 PIVAS 配置所有药物,8家(38.1%)医院在治疗室配置抗肿瘤药物,12家(57.1%)医院在治疗室配置胃肠外营养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和头皮钢针使用率100%,输液港(PORT)38.1%;②专业人员培训:15家(71.4%)医院建立了静脉治疗专业小组,3家(14.3%)医院开设了 PICC 专科门诊,专科培训率为100%。③感染控制:部分医院外周静脉穿刺时消毒方法、范围不达标,未严格执行手卫生。④静脉治疗护理:7家(33.3%)医院开展 PICC 技术。⑤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维护:基本符合标准要求。⑥患者教育: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结论湖南地区三甲医院静脉治疗已初步形成专业化,但在抗肿瘤药物和 PN 配制、职业防护、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感染控制和专业人员培训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倡导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的专业化管理,了解湖北地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小组创建的现状及对护士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湖北省静脉治疗委员会对本地区近50家医院1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被调查护士按所在医院是否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护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表论文篇数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湖北地区医院通过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创建,规范化培训,推动和促进了静脉治疗专业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科研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确保静脉治疗安全。方法 组建静脉输液小组,实现静脉输液系统的实践与管理。 结果 提高了临床护士的静脉治疗专业水平,及时解决了静脉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和异常情况 结论 静脉输液小组有利于提高静脉护理质量,满足临床治疗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输液管理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规范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编写的《静脉输液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现状调查表》,对四川省某二级医联体医院静脉输液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访视患者642人次,静脉输液相关问题主要为敷料固定与静脉通道维护不规范(57.01%)。静脉输液质量科室平均得分百分率仅为32.60%。结论基层医院静脉输液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医院自身需要强化监管措施,建立质控体系,加强护士静脉输液治疗培训和考核。同时也要利用医联体模式下的优质护理资源,促进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余健  蔚宏  高静 《全科护理》2020,18(20):2559-2561
[目的]探索高原地区静脉治疗安全执行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其中小组成员包括1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以及林芝市人民医院热爱静脉治疗护理的临床护士;实施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每季度进行质量控制,改善临床静脉治疗结局;培训林芝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专责护士;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牵头将静脉治疗安全执行模式推广到林芝市1区6县的医院,带动林芝市各医院安全执行静脉治疗。[结果]建立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静脉治疗小组,建立了静脉治疗质量评价体系,培训了12名静脉治疗专责护士安全执行模式,保障了后续静脉治疗专科的发展,成功构建了高原地区静脉治疗安全执行模式。[结论]此安全模式包括小组的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定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完善静脉治疗质控体系及会诊制度,加强静脉治疗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分析问题持续改进,开展学术研究等,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士穿刺技术,规范了静脉输液工具运用,降低了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开展,静脉治疗新技术增多。结论:静脉治疗小组的规范化建立与有效实践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快静脉治疗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内容,分析和评价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构建冠脉护理亚专科组织构架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实施亚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开展亚专科特色护理技术、建立护患交流平台、多学科合作等内容对冠心病出院患者提供延伸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在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P<0.05);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数、发表论文数量增加;在维持出院患者的有效随访率同时,通过二级预防管理体系,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改善患者结局的最终目的。结论:开展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结局,有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并支撑学科发展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3.
前馈控制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运用前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成立专业化管理组织,建立和完善输液制度,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实施专业化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考核成绩提高,护士能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输液护理,输液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前馈控制是静脉输液管理的有效手段,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亚小组的成立对临床护士培养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肿瘤专业、压疮专业、静脉治疗专业及心理专业4个亚小组(每组包括7名护理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及考核,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临床核心能力、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能等。结果培训前后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03);职业规划意向,归属感及成就感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专业亚小组的建立及培养方式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提升成就归属感,帮助确立明确的职业规划,为专业护士培养提供人才储备,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视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工作要求,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护士长作为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网络第三级机构的领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加强护士长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护士长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长的道德品质、专业技术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的素质。加强对护士长护理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抓好护士长的护理质量控制,是提高全院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81家各级医院的1944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理管理者培训内容需求总分为(181.88±10.02)分,培训内容需求得分位于前4位的依次为沟通能力、执行力塑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护理人员绩效管理。护理管理者所在医院级别和其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及最高学历是护理管理者培训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东省护理管理者的职业化培训需求较高。应以护理管理者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护理管理者所在医院级别、职务、工作年限及学历,制定护理管理者职业化规范化岗前培训体系,最终达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住院总护士专业化培训与管理模式,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以及缓解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方法借鉴住院总医师的管理经验,制订住院总护士岗位管理制度,选拔临床护理骨干担任住院总护士,岗前培训合格后履行岗位职责。结果实施临床住院总护士岗位制度以来,为各临床科室解决夜间护理工作中疑难问题76起;参与护理质量控制672起;住院总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临床住院总护士岗位制度的实施,为现有晚夜班护理技术力量的某些薄弱环节提供了有效的补充,进一步保障了晚夜间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质控前移临床的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12个住院病区,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组成三级质控网络,在静疗小组专业指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持续改进( QC)。比较QC活动前后输液工具应用情况和留置针维护情况。结果 QC活动后钢针的使用率由53.6%下降至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9,P<0.01);留置针维护中胶布缠绕过多、敷贴卷边、穿刺点遮挡等不良现象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控前移临床,各级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了临床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缩短了质控管理半径,并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从而提高了质控效率,留置针使用率及维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改进项目质量评价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级护理落实率、护理技术规范率、风险应对合格率和康复训练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态度、专业能力、综合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建立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明确监控员的成员组成和岗位职责;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考核;建立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完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漏报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患者和医生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