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栽培金银花非腺毛性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17个地区22个金银花栽培居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花蕾非腺毛的性状特征,利用长度和密度的数据对22个栽培居群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产地金银花非腺毛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蕾非腺毛长度与密度具显著负相关关系,非腺毛密度可将鸡爪花系与毛花系分开,而花蕾非腺毛长度和密度与产地的经纬度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的3个离群居群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分化可能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有关,暗示栽培金银花花蕾非腺毛的性状特征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以上结果为金银花栽培种质和产地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源调查与收集,观察和测量了铁皮石斛栽培种质9个省份38个居群共392份植物样本的茎高、茎直径、茎节数等共14个性状,选取Ward联接法和平方Euclidean距离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为2.77为阈值,38个居群被分为6组。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叶形、茎形、节距和叶颜色等性状对铁皮石斛居群的分类鉴别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为进行铁皮石斛种质资源评价、核心种质构建以及种源追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开展千里香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选育,促进千里香种源良种化,保障药材原料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方法 通过资源调查与收集,观察和测量了千里香107份种质植物样本的株型、基径、叶形,叶长、叶宽等17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等筛选主成分因子,共9个主要性状作为变量;采用Ward联接法和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入药部位特征,筛选核心种质。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分别测定不同类型千里香核心种质叶片中生长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核苷、二氢玉米素、二氢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并对其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叶柄长、分枝数和株基径的变异系数均较大;9个主要性状可分为4类因子,其贡献率达72.822%;Ward联接法和欧式距离聚类分析,将107份千里香样本分为6类,筛选出核心种质61个;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及叶柄颜色等性状对千里香种质分类具有重要作用,且玉米素核苷与叶长、叶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宽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千里香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4)
目的:为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不同商品等级金银花样品39份,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对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霉变、花蕾长度、上部直径、中部直径和下部直径等外观性状进行测量;采用HPLC法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为主成分指标。花蕾长度与木犀草苷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褐变、上部直径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以筛选的指标将金银花商品划分为4等。  相似文献   

5.
桔梗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桔梗种质的遗传差异性,为桔梗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10个省份的17份种质的开花日期、株高、主茎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支数、花冠直径、结实果率、果长、果宽、千粒重、每果粒数等12个农艺性状。结果筛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86.32%的5个主成分;对选出的品种中主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离差平方和的水平上将其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桔梗种质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桔梗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桔梗种质的遗传差异性,为桔梗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10个省份的17份种质的开花日期、株高、主茎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支数、花冠直径、结实果率、果长、果宽、千粒重、每果粒数等12个农艺性状。结果筛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86.32%的5个主成分;对选出的品种中主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离差平方和的水平上将其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桔梗种质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薯蓣属植物种质资源形态变异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地区的薯蓣属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薯蓣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栽培的方法,对薯蓣植株的24个性状分别进行定性观察或定量测定,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薯蓣种质的遗传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94份薯蓣种质在24个测定的性状上变异非常丰富,叶片大小和根茎变异均较大.24个性状中前7个性状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80.957%.聚类分析把94份薯蓣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分别属于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和参薯.结论:薯蓣种质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变异.种质鉴定要重点关注叶片大小和根茎的性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茬次金银花性状和成分变化,为其质量监控与定向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并记录豫金1号、四季花不同茬次金银花的性状特征.采用HPLC对样品整体进行成分测定,将金银花头部膨大处与尾部分开进行成分测定.结果 2个品种金银花的一、四茬花蕾明显较二、三茬大.不同茬次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逐渐降低,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  相似文献   

9.
王玲娜  孙希芳  张芳  张永清 《中草药》2017,48(15):3182-3188
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颜色和每个花蕾活性成分量的相关性,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色度计测量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的颜色;HPLC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14种化合物的量;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金银花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花蕾的发育,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在二白期、大白期最高,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量在大白期、银花期最高,从活性成分量结果考虑,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与亮度(L*)呈显著正相关,酚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量均与褐变指数(B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金银花的颜色与活性成分量密切相关,L*与BI可以更好地将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夏枯草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夏枯草系统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来自全国15份夏枯草种质的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种质中6个形态学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单株穗重与单株果穗数和单株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533%.结论:在夏枯草丰产种质选育中应重点关注生长势强、单株果穗数较多及果穗较长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忍冬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内主产区忍冬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对引物组合对13个忍冬种质进行AFLP分析,利用DPS V3.01软件计算各品种的遗传距离,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435条扩增带,其中19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43.9%。聚类结果表明,同一道地产区的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山东种质基于AFLP标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结论:AFLP分子标记揭示出忍冬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金银花类药用植物4-二磷酸胞苷-2-C-甲基赤藓糖激酶(4-diphosphocytidyl-2-C-methyl-D-erythritol kinase,IspE)和4-羟基-3-甲基-2-邻苯基二磷酸还原酶(4-hydroxy-3-methylbut-2-enyl diphosphate reductase,IspH)基因,并对其基因序列、蛋白特性和转录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从忍冬Lonicera japonica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分析获得了IspE,IspH基因.分别以忍冬、红白忍冬L.japonica var.chinensis、红腺忍冬L.hypoglauca和水忍冬L.dasystyla新鲜花蕾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4种金银花类药用植物IspE和IspH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RT-PCR检测IspE和IspH在忍冬、红白忍冬、红腺忍冬、水忍冬花蕾中的转录情况.结果:金银花类药用植物IspE基因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21 bp,编码406个氨基酸;IspH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IspE和IspH均为非分泌蛋白,均定位于叶绿体中.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忍冬、红腺忍冬和水忍冬的花蕾中IspE,IspH基因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红白忍冬花蕾中IspE,IspH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忍冬.结论:克隆获得忍冬、红白忍冬、红腺忍冬和水忍冬中IspE,IspH基因,并证实了其在不同金银花类药用植物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spE,IspH基因对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花香气以及颜色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植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的产地环境、植株农艺性状及其药材产量组成进行分析评价,为三七引种栽培和生产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采收期对文山、砚山、马关、靖西等三七传统产地和昆明、曲靖、红河、玉溪等三七新产地的商品三七进行调查取样,对产地经纬度、海拔、土壤类型、地貌以及三七植株叶、茎、根部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商品三七种植由文山等传统产地大规模向红河、昆明、曲靖等新产区扩展。三七新产区种植海拔较传统产区有大幅提高,在1 800~2 130 m,种植地块选择在中低山斜坡和缓丘的红壤地。三七新产区植株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生物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均较传统产区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根条重、块根重、主根长等农艺指标增加幅度均超过20%。不同产区间比较,红河石屏牛街、昆明石林圭山、红河建水官厅等地所产三七植株高大粗壮、块根和剪口大、支根发达;昆明官渡小哨、广西靖西禄峒、文山砚山江那等地的植株瘦小、块根和剪口小。聚类分析表明,新产区和传统产区交叉聚类,三七产地可分为3大组,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3个新产区及传统产区文山砚山干河为三七高产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七块根、剪口的大小和质量,同植株地上部分的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叶重和茎重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茎粗、叶片宽、叶片长/宽、叶干重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块根干重的主要因子,而株高、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剪口干重的主要因子。结论:三七传统产区的西部和北部,海拔为1 800~2 130 m的中低山斜坡及缓丘红壤地适合种植三七,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可作为商品三七的重点引种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基因(rLjSABATHMT),比较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同源基因表达量和基因内含子序列的差异,为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形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根据cDNA文库提供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红白忍冬中克隆获得rLjSABATHMT基因cDNA序列及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使用MEGA 5.0构建SABATH甲基转移酶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SABATHMT同源基因在忍冬与红白忍冬的不同器官、不同花期的表达量,对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克隆获得的rLjSABATHM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251 bp,具有完整编码框,编码365个氨基酸。该基因蛋白序列具有保守的SABATHM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它可能是水杨酸/安息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ABATHMT同源基因主要在花中表达。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序列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且有2个SNP为红白忍冬的特有基因型;内含子区motif元件中碱基变异在2个同源基因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SABATHMT同源基因内含子区变异可能导致了忍冬和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表达差异,为金银花活性成分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鉴定,为揭示我国黄花蒿种质资源多样性和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测量的方法,对67份黄花蒿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可变类平均方法对各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花蒿种质资源22个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重,达53.63%,其次为叶和蕾重、植株总重、羽片长及小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42.74%,41.61%,39.54%,39.22%。叶片颜色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把供试黄花蒿种质资源划分为5组,各组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利于品种选育材料的选择。其中,第Ⅰ组主要表现为早熟、矮秆、细杆、叶片大、叶/秆值大、产量适中;第Ⅲ组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大粗壮、分枝数多、紫杆、羽片多且排列非常紧密、叶重大、叶/秆值大,产量非常高;第Ⅴ组主要表现为极晚熟、侧枝发达、产量较高。结论:黄花蒿种质资源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组、第Ⅲ组和第Ⅴ组种质资源较适合作为黄花蒿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观物性特征量化和内在品质评价的味连分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黄连(味连)的外观物性特征量化和内在品质评价指标,为味连的分级及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测量14批不同产地味连的大小(总长度、总宽度、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分枝数目、分枝长度、分枝直径、过桥长度、质量)、颜色(外部颜色、内部颜色)、含量(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采用SPSS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选3个主因子,得出味连药材的特征指标为总长度、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分枝长度、质量、表小檗碱含量、小檗碱含量、外观颜色总色值;聚类分析将14批样品分为2大类,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味连的外观物性特征量化结合内在含量指标评价,并通过数理统计处理后,可用于味连药材的分等。  相似文献   

17.
忍冬不同农家品种叶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忍冬11个农家品种叶的形态和表皮毛密度、大小等特征,为忍冬栽培品种的划分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直尺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在生物显微镜下计数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叶表面非腺毛的密度,测量其长度、壁的厚度等.结果 叶片的长度、宽度以及长宽比,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在忍冬不同农家品种间具有差异.结论 叶的形态特征,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可以作为忍冬不同品种间鉴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13份金线莲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9个性状(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系数为2.96%~12.59%,相关性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植株鲜重有最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通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对植株鲜重有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分为“高产型形态决定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决定因子”。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金线莲株高、叶片鲜重和叶片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忍冬不同器官所含特征性无机元素及与其生境土壤无机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忍冬不同器官及其生境土壤的无机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忍冬不同器官及生境土壤的特征标识元素;忍冬不同器官对无机元素进行选择性吸收其与生境土壤无机元素未见明显相关。结论:本研究为忍冬不同器官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