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例1,男,因鼻塞20余年入院,诊断为鼻息肉(双),筛上颌窦息肉(左)。术前查体正常,行双侧鼻息肉摘除 左筛上颌窦根治术,术中鼻腔内填塞油纱条止血,上颌窦内气囊压迫止血。术后患者持续口吐鲜血,查体见鲜血自鼻腔流入口咽部,并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数等休克征象,经前鼻孔填塞无效后,行左侧后鼻孔填塞后血止,同时输液扩容治疗后症状改善。4d后去除后鼻孔填塞物,患者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半年"为主诉于2010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大小约1.5cm×2cm,此后肿物进行性增大;无鼻塞、鼻涕带血、嗅觉下降、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就诊于某医院,颈部CT提示:左侧筛窦占位性病变,左侧颈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左筛窦恶性肿瘤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外院行颈部病理活检,病理切片经多家医院阅片会诊,先后病理诊断有:(1)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2)非角质化癌转移;(3)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等。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右鼻腔筛窦、眶腔血管外皮瘤术后1年,鼻根部红肿1个月之主诉于2001年3月14日入院。病史:患者于10年前因右侧鼻塞、涕中带血3个月于某院经唇龈切口行右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血管外皮瘤”,此后分别于9年前、4年前均因肿物复发而2次行右鼻侧切开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1年前因右眼球突出伴视物模糊1个月行右鼻腔、筛窦肿物及眶内容清除术,术后病理同前。近1个月来因鼻根部红肿收入我院。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正常。平素健康。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好,心肺正常。鼻根部红肿,右眶腔术后改变。右创腔内侧壁膨隆,表面黏膜光滑,触之易出血。其后下方可见肿物突出,拇指甲大,污秽,表面粗糙,不光滑。  相似文献   

4.
筛窦癌较少见 ,但与颈部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及皮肤癌共存且实属罕见。现将我院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该患女 ,37岁 ,1 998年入院 ,入院前 1年行颈部恶性淋巴瘤摘除术。 3个月前行乳腺癌切除术 ,术后放疗中自觉右面颊部肿胀伴一侧头痛、鼻腔检查无特殊分泌物。副鼻窦 CT示 :筛窦、上颌窦炎性病变 ,经一个月的抗炎治疗未见好转 ,近日自觉右眼角胀痛 ,偶有复视并伴持续性头痛 ,从上颌窦腔内取病理回报为“上颌窦粘膜恶性肿瘤 ,考虑低分化腺癌 ,侵犯同侧眼眶、上颌窦行右侧全上颌骨切除加眼球摘除术 ,术腔游离植皮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 ,侵犯筛…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男性,59岁,1995年受凉后左鼻进行性阻塞,经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1月症状无缓解,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诊断为左鼻腔、左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后行“左上颌窦、左鼻侧肉芽肿摘除术”,术后病理示“左鼻腔浆细胞肉芽肿”。1998年右鼻出现上述同样症状,行“右鼻侧切开术”,病理同前。2001-06月左颜面部渐进肿胀伴左鼻塞,2004—07月鼻窦CT示双上颌窦、鼻腔及左筛窦软组织填充,左颜面部软组织块影,  相似文献   

6.
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后较长时间才发生的病例.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1例鼻腔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鼻塞、头痛及溢泪等症状近1年,于当地医院行病理检查考虑为血管瘤,为进一步确诊于2008年2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因肾透明细胞癌而接受过左肾切除术.入院身体检查见,鼻外形正常,右侧上颌窦区及筛窦区压痛,可见右侧鼻腔充满淡红色肿物,  相似文献   

7.
鼻和鼻窦透明细胞转移癌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远处转移到鼻和鼻窦的肿瘤是相当少见的,本文报告1例肾细胞癌转移到鼻和鼻窦的病例。 吴×,男,57岁,湖南人.因左鼻塞、鼻衄8个月于1991年5月入院。检查:左鼻腔上后方及鼻后孔有红色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鼻腔肿物病理诊断“左鼻腔化学感受器瘤”。CT检查肿物已侵犯左上颌窦,筛窦、蝶窦、眶内及颅前窝。术前行左颈外动脉选择性栓塞,于1991年6月14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5 8岁。因左面颊麻木 1年入院。 1年开始发现左面颊麻木、疼痛 ,以后左外鼻、内毗部位反复红胀 ,多次在外院诊断为脓肿切开引流。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生命体征正常 ,左内毗处 0 5cm× 0 .6cm皮肤破溃 ,左眼向前外突出 ,视力正常。前鼻镜检查 :左鼻腔外壁内移 ,鼻粘膜肿胀 ,未见所生物。鼻咽部正常。鼻窦CT :左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影 ,鼻腔外壁、眶底、眶内侧壁骨质破坏。血常规正常。在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活检 3次 ,最后报告 :恶性淋巴瘤 ,免疫组化 :T细胞淋巴瘤 (CD+ 3 )患者因经济困难 ,放弃治疗 ,半年后死于全身衰竭。讨论 …  相似文献   

9.
鼻硬结病侵犯上颌窦及筛窦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男,23岁.因鼻塞12年入院.病人12年前出现鼻塞,8年前发现鼻腔肿物,经活检诊断为鼻硬结病,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0.66g/d,连用80g无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鼻侧切开术,术中见鼻腔肿物基底位于下鼻甲,下鼻甲骨及鼻腔外壁骨质缺如,鼻窦与鼻腔肿物相连,筛骨纸样板破坏,筛、上颌窦充满红褐色肿物,质脆、易出血;术中彻底清除肿物,术后活检为鼻硬结病.术后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Ig/d,连用100g,局部情况良好.4年后出现左侧鼻塞,查体:左侧鼻腔相当于下鼻甲的部位出现肿物;鼻窦CT扫描示各鼻窦无占位性病变;鼻腔肿物活检为鼻硬结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循环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E-玫瑰花瓣形成率均在正常范围;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0.12(正常为0.17±0.04),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为0.04(正常为0.06±0.02).再次给予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1g/d,连用120g,随诊8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嗅神经母细胞瘤 (nasalolfactoryneuroblast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特殊类型。文献上仅见数例报告[1] 。本文报道 1例发生在鼻腔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 临床资料男 ,15岁。以左鼻塞两个月 ,流脓血涕半个月 ,左眼球突出 10余天为主诉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眼球向前外方明显突出 ,外展受限。双侧瞳孔等大正圆 ,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腔有污秽结节状肿物 ,触之易出血。实验室检查正常。CT :左上颌窦、筛窦、鼻腔、左蝶窦及左眼眶内有软组织阴影。临床以“左鼻腔肿物、左筛窦、上颌窦、蝶窦…  相似文献   

11.
黄常明  王平 《四川医学》2006,27(5):540-54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和上颌窦根治术的联合应用治疗上颌窦严重病变的疗效,包括上颌窦广泛性息肉、真菌性病变合并鼻腔筛窦息肉。方法 对28例上颌窦严重病变的病例,伴或不伴鼻腔筛窦息肉,行上颌窦根治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鼻腔息肉、钩突切除,筛窦开放术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局部麻醉辅以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28例全部治愈,无复发,窦口未发生闭塞或狭窄。结论 鼻内镜和上颌窦根治术联合应用是治疗严重上颌窦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右眼溢泪3个月伴右眼肿瘤及右鼻塞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见右眼下睑内侧半隆起,皮肤不红,皮温不高,无压痛,于下睑皮下触及一肿物,光滑,略韧,活动差,右眼球上外偏斜。右鼻腔可见肿物充满,色秽暗,质脆,易出血,余未见异常。病理诊断未分化癌(鼻腔)。眼及副鼻窦B超示;两眼球内及球后组织结构未见异常回声,于右眼(筛区)见一3.0 cm×2.5 cm的非均质低回声占位病变,边界较清,欠光滑,右上颌窦腔明显扩大,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与右眼眶局部粘连,提示:①右副鼻窦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筛窦粘液脓肿可能性大,②右上颌窦炎(积脓)。眼及副鼻窦CT横扫示:OM线S9~11层面,眼球内侧见2.77 cm×2.39 cm软组织肿块,CT值73~66.6 Hu,右眼眶内壁筛骨纸板骨质破坏。S13~19层面右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消失,上颌窦呈高密度软组织影2.7 cm×2.8 cm,CT值41.9 Hu,右鼻腔内见2.4 cm×1.6 cm高密度影,CT值48 Hu,右眼球向前凸。双侧翼板及鼻咽腔无改变。印象:右侧上颌窦、筛窦、右眼眶内、鼻腔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恶性肿瘤。根据上述资料,右副鼻窦未分化癌(包括右鼻腔)诊断确立,采取右鼻侧切开切口,行右副鼻窦、右眼眶内、右鼻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上颌窦并发贮留囊肿,感染积脓,肿物占据右上颌窦内侧、鼻腔、眶内下份及右筛窦全部。 2 讨 论 本例患者之所以采用鼻侧切开切口,未行右上颌骨截除术并眶内容摘除术,缘于B超及CT对比分析提供之参考。B超结果未显示眶内及右鼻腔占位性病变,仅见右筛窦及右上颌窦低回声占位,且显示其倾向脓肿或积脓等液性回声特征,与眼眶显示粘连声像。而CT结果则显示右上颌窦、右筛窦、右眶内及右鼻腔占位性病变,显示为软组织高密度影,尚见筛骨纸板破坏,右上颌窦内壁消失。从超声学的物理特性看,其对液性改变之病变有高度敏感性;而CT扫描因可产生部分容积效应,有使液性改变显示为软组织物假象的可能。由于缺少冠状或矢状位扫描资料,对肿瘤的原发部位及邻近侵犯情况的估价缺少全面的客观依据,仅能将临床检查、B超、CT横扫资料结合并对比分析来确定原发灶及邻近侵犯情况而最后选择手术切口。根据患者右鼻腔全部为肿物占据,上颌窦内侧壁示为肿物破坏,上颌窦口必然充塞,由此导致上颌窦引流不畅,且易并发贮留囊肿或感染。另外,B超示上颌窦腔扩大;CT示上颌窦前、外、后壁均匀变压、变薄。两者皆具有上颌窦囊肿特点,加之B超显示为积脓改变,故可断定上颌窦并非为肿瘤完全占据。因此决定采取右鼻侧切开切口行右上颌窦内侧、右鼻腔、右眶内及右筛窦肿物切除术。术中果然见右上颌窦并发贮留囊肿、感染、积脓,轻而易举地切除了上颌窦内侧、眶内及筛窦、鼻腔肿物。既不影响术野,又避免了上颌骨截除并眶内容物剔除;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能彻底清除病灶;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面容,又减少了大动干戈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面的麻烦,并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3.
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软骨肉瘤实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上颌窦的软骨肉瘤。病历摘要女患,34岁。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面部麻木,左颚部疼痛。近3个月鼻塞,左面部肿胀,左眼球突出,以上颌窦肿物入院。检查:一般状态良,全身淋巴结未触及,左面部肿胀,眼球向上外突出,左眶下弥漫性肿物,皮肤色正常,无触痛,无波动。左下鼻甲上方有肿物突出,质硬,肿物与鼻中隔靠近。CT 检查:左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破坏上颌窦壁,  相似文献   

14.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最早由Berge r等于1924年提出。O′connor等在1988年汇集世界文献报道还不足300例[1]。由 于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故易误诊。目前对该病尚无太多的治疗经验。本文作者收治1例, 在诊断和治疗上均出现一些波折,经综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1周于1997年12月23日入院放疗。199 7年 12月16日患者因左颞部、左眼部疼痛,嗅觉丧失半个月,经CT证实颅内占位病变,在某医院 行 颅内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溴沟内,直径约5 cm,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术后疼痛消失,溴觉未恢复,很快出现左鼻腔顶部异物感。入院时检查见左头顶部术痕, 愈合好。前鼻镜检查发现左鼻腔顶部有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卡瓦氏位拍 片报告额窦、筛窦无异常。左上颌窦炎症。没有行CT检查。患者不同意再次手术,故对原颅 内病灶区及左鼻腔顶部肿物区行放射治疗。DT 50 Gy/25次,左鼻腔顶部异物感消失,肿 物消失。发现中鼻道后部有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停止放疗,休息1个月 于1998年4月10日行第二次手术,术中见:左 上颌窦充满水肿样灰白色肿物,内侧壁骨质破坏。中鼻道肿物向后延伸至后鼻孔,筛骨纸样 板大部分缺损达后组筛窦最后一个筛房,蝶骨内粘膜增厚,无肿物。左鼻腔顶筛板处有瘢痕 ,无肿物。行左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侧壁及肿物、筛窦切除,左鼻腔呈一空腔并与上颌窦 连 成一腔。病理报告同前。1998年5月28日因胸闷、气短、咳嗽10 d,音哑1 d来我科复查 ,患 者呈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腔、鼻窦均无肿物复发。喉镜下见左声带麻痹,无肿 物。肺纵隔CT示纵隔、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右上肺见两处密度增浓影,分别为直径1.5 cm 和1.0 cm,其中一处见有空洞,边缘欠清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经五个周期化 疗,胸闷、气短、咳嗽、音哑症状均消失。对比胸片双侧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消失,右上肺增 浓影基本消失,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9岁。因右侧面部疼痛伴麻木半年入院。体检右面部肿胀隆起,质硬。右眼上移伴眼球突出,角膜反射消失。CT显示右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伴顶前、外侧壁骨质破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行右上颌窦肿瘤根治术。切除病灶送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恶性蝾螈瘤”。术后2年6个月患者出现进行性加剧胸痛,胸闷伴发热,咳嗽,同时右侧面部麻木,无法运动。诊断为“恶性蝾螈瘤术后胸腔转移”。入院经放疗后症状有所缓解。3月后行胸腔探查术。术中见整个右胸腔充满灰白色鱼肉状肿瘤,切除肿瘤伴术中放疗。患者术后28h…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鼻腔进路手术摘除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术后复发率为62%。现采用鼻腔与上颌窦、筛窦二重联合进路及行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治疗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10例,随访2年,无一例鼻息肉复发,扩大的上颌窦自然窦口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17.
李家容  戚思国  蒋路云 《四川医学》2011,32(12):1902-1904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袁龙 《四川医学》2000,21(10):942
患者 ,男 ,57岁 ,左鼻进行性阻塞 10年 ,加重伴头昏痛 7月。 10年前曾在当地职工医院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通气情况改善 ,数月后又出现鼻塞。 7月前 ,头昏痛明显到我院就诊。检查 :左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 ,表面光滑 ,有弹性 ,不活动 ,推压鼻中隔及中鼻甲向对侧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鼻窦 X线摄片示 :左鼻腔密度增高影 ,上颌窦、筛窦窦腔消失。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鼻窦肿物摘除术 ,术中摘除鼻腔肿瘤 ,出血较多 ,取出上颌窦、筛窦内壁破坏骨质 ,电钻彻底磨除窦腔内残余瘤体组织。其余…  相似文献   

19.
嗅神经母细胞瘤也称嗅神经上皮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现将我院一年内收治两例作一报道。例1 男,40岁。因左鼻塞,鼻衄伴嗅觉减退,左眼突出半年于1990年1月13日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在鼻腔内一粉红色肿物,表面光滑,质中,触之易出血,鼻咽部未见肿物。CT扫描:左鼻腔、筛窦。眼眶内侧壁及上颌窦密度增高,鼻中隔被挤向右侧,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于1990年2月5日全麻下行左鼻腔、筛窦及上颌窦肿瘤联合切除术。术后放疗,总剂量62.07Gy。出院时检查鼻腔光滑,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2 4岁。因左侧鼻堵、流涕 ,无涕中带血 8年 ,左鼻腔肿物反复摘除 5次 ,于 1998年 7月 13日收入院。检查左鼻腔内充满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 ,肿物自左后鼻孔突出 ,右鼻腔内未见肿物。CT示左鼻腔中、下鼻甲处及左上颌窦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 ,骨质未见破坏。入院诊断 :①左鼻腔肿物、息肉 ?②左鼻窦炎。遂行左上颌窦根治术、鼻内窥镜下左鼻息肉摘除术 ,术中见病变位于窦腔内上方 ,取出两块息肉样物 ,自左鼻腔取出两块息肉 ,蒂在左上颌窦自然孔处。病理报告 :左上颌窦、左鼻腔被覆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之粘膜组织中散在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