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取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疫情资料,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捕获鼠进行病原学与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1241只鼠形动物,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分别占60.15%、37.09%,野鼠以黄毛鼠为主,占95.25%;捕获鼠体蚤95匹,主要是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适存痛蚤,分别占42.11%、36.84%、21.05%;家鼠鼠体蚤指数为2.70,其中印鼠客蚤指数为1.55,野鼠鼠体蚤指数为0.75,家鼠染蚤率达60%;病原学和血清监测均未发现阳性检材。结论捕获家鼠仍以黄胸鼠为主,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是家鼠鼠体优势种。当前,在国内、外鼠疫流行呈上升态势,近年西北染疫动物(如旱獭)不断输入广东省的情况下,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就有引起鼠疫流行的危险,应不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清远市鼠疫疫情、人群及媒介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在清新县设立人间和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监测期间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20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381只,其中褐家鼠占70.52%,黄胸鼠占11.28%.板齿鼠占8.66%,黄毛鼠占3.41%.施氏屋顶鼠占3.15%:臭鼩鼱占1.57%,小家鼠占1.05%,青毛鼠占0.26%;家栖鼠占84.51%,野栖鼠占15.4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1∶1;总鼠密度为10.76%,家栖鼠密度为10.14%,野柄鼠密度为11.33%;家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16 .鼠体蚤总指数为0.2,印鼠客蚤指数为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318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172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清新县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但仍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扩大监测范围,加强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特征,探讨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1年鼠疫流行期间对一、二和三类疫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采用粘蚤纸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对捕获的鼠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一类区黄胸鼠密度为5.73%,高于二、三类区的4.B7%和4.77%;二类区的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14,明显低于一、三类区的0.98和0.93;一类区的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6,明显高于二、三类区的0.0054和0。结论家鼠鼠疫疫区黄胸鼠和印鼠客蚤占总数的70%以上,当室内黄胸鼠密度大于5%及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等三项指标同时成立是鼠疫流行前期的预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盈江县鼠疫宿主、媒介的数量变化,为开展鼠疫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鼠疫监测方法,监测鼠疫宿主、媒介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鼠疫宿主黄胸鼠种群率94.61%,室内密度1.47%,室外密度1.18%;黄胸鼠染蚤率17.67%,印鼠客蚤指数0.37;检验小型动物2719只,蚤类560组,动物血清641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鼠疫宿主、媒介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漳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分类,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染蚤率、蚤指数。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30只,隶属2目2科3属8种,啮齿目动物511只,食虫目动物219只。家栖鼠密度为3.51%,黄胸鼠密度为0.56%,野栖鼠密度为2.30%。730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273只,捡获蚤1 002匹,染蚤率为37.40%,总蚤指数为1.42。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蚤指数为1.3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40.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漳平市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市所辖四个区开展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了解我市是否存在鼠问鼠疫疫情。方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4区25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黄胸鼠占8.03%,臭购脯占4.42%。板齿鼠占0.21%。雌雄性别比为1:0.82。繁殖指数褐家鼠为0.41,黄胸鼠为0.55,臭鼢黯为0.14。以黄胸鼠最高,预示将来该鼠种的种群数量将会增长较快。472只鼠形动物中有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黄胸鼠染蚤率、蚤指数最高,分别为63.16%、3.80;褐家鼠为25.70%、1.01;臭购睹为15.0%、0.20。5种不同生境的捕鼠率为2.61%-15.42%。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68~2.59。25个调查点有10个点鼠带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458份。未检出阳性血清,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目前我市尚未发现鼠问鼠疫疫情,但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密度较高,存在鼠间鼠疫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资料,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云南省鼠疫防治方案》进行,对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市全年共布鼠笼11 954笼夜,宿主动物监测有1目1科2属,总捕鼠数357只,年平均捕获率为2.99%,黄胸鼠密度为0.33%,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蚤类有4种,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体检蚤,鼠体染蚤率为9.24%,总蚤指数为0.45,印鼠客蚤指数为0.16;黄胸鼠染蚤率为7.50%,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0.05;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楚雄市鼠疫处于"静息期",无鼠疫发生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该区连续4年有鼠间鼠疫的流行,鼠疫曾波及过人间,为预防鼠疫,需掌握丽江鼠疫新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群构成和密度,以便提前预警控制鼠疫的暴发.方法 采用笼捕法、夹捕法在丽江市新疫区县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季节消长.结果 丽江市新疫区2006年-2010年共捕获宿主动物为2目6科2属22种;家栖鼠类3种,野栖鼠类19种.发现鼠体梳检寄生蚤7属12种,平均鼠体染蚤率11.02.,居民区游离蚤最低蚤指数0.01,最高蚤指数0.68,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黄胸鼠体共有6种寄生蚤,年平均鼠密度为4.09%,平均染蚤率为43.13%,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1.0982。结论摸清了合浦县黄胸鼠厦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表明合浦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1.
2003~2009年昆明市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市2003~2009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市内可能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昆明市2003~2009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7个监测年度内,室内总鼠密度1.54%,黄胸鼠密度0.22%,室外总鼠密度1.51%,黄胸鼠密度0.24%;褐家鼠是本地鼠类的优势种,占72.71%,黄胸鼠占14.82%次之;缓慢细蚤是本地区鼠体主要寄生蚤,占检获鼠体蚤的51.67%,其次为印鼠客蚤占34.49%;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0.49;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样材。结论昆明市2003~2009年监测未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线索,但在局部地区的宿主和媒介监测中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2006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生物分类学、血清学调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237只,平均鼠密度6.26%,鼠柴蚤率33.11%,黄胸鼠构成比24.38%,印鼠客蚤构成比82.83%,总蚤指数1.16,印鼠客蚤指教1.13,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泉州市鼠间出现临界线的危险信息和指征,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测,采取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区鼠疫疫情现状,为我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宿主动物家鼠密度采用笼捕法,以20×10×10cm的铁丝笼为捕鼠器,以鲜地瓜为诱饵捕捉活鼠,每年连续监测6个月,每月布放3个晚上,晚放晨收。媒介昆虫鼠体蚤检集,将捕获的老鼠分别装袋,用乙醚麻醉后检蚤;游离蚤用粘蚤法检集。结果捕鼠4种计477只,鼠密度为5.47%。主要是黄胸鼠占47.17%。鼠体蚤、染蚤鼠271只,染蚤率56.81%,染蚤率最高是褐家鼠65.27%。鼠蚤指数,检出4种蚤计1275个,其中印鼠客蚤720个,蚤指数1.51;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最高为1.77;游离蚤指数0.019。检测鼠肝、脾188份,用反向血凝阳性滴度试验均为阴性。鼠血清25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体全部阴性。结论新罗区存在发生鼠间鼠疫的危险性,应加强监测,定期开展群众性的灭鼠灭蚤工作;防止鼠疫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生物分类学、血清学调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 134只,平均鼠密度5.71%,鼠染蚤率31.52%,黄胸鼠构成比26.66%,印鼠客蚤构成比92.88%,总蚤指数1.16,印鼠客蚤指数1.13,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监测资料表明,泉州市鼠间出现临界线的危险信息和指征,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测,采取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9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对云南省108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使用Excel 2013建成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03只,分别属于3目...  相似文献   

17.
毛德强  李洪  冯连贵  苏培学  付军 《重庆医学》2011,40(27):2763-2764
目的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为三峡库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195只,鼠密度为5.13%,其中室外鼠密度(6.98%)高于室内鼠密度(3.01%)(χ2=29.88,P<0.01)。检获蚤339匹,鼠染蚤率为39.50%,总蚤指数为1.74。结论三峡库区丰都县段未发现鼠疫疫情,黄胸鼠为主要鼠种,其携带蚤种主要为缓慢细蚤,且染蚤率及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芒市鼠疫宿主、媒介数量变化及流行态势。方法采用常规鼠疫监测方法监测鼠、蚤病原学及疫情态势。结果芒市鼠疫主要宿主为黄胸鼠,种群率81.54%,室内密度1.40%,室外密度0.61%,印鼠客蚤指数0.89;检验鼠、蚤标本8 558份,检出鼠疫菌8株,阳性率0.09%。判定鼠疫疫点7个,确诊人间鼠疫1例。结论芒市鼠疫流行态势已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