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我国发病率为1.8‰—4‰[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2]。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引起挛缩、畸形、疼痛等并发症。所以,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脑瘫康复治疗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临床应用肉毒素治疗中选用了不同定位方式,剂量大小不统一,临床疗效不一。本研究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选用肌电引  相似文献   

2.
正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偏瘫[3]。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肌肉的局部注射治疗已显示出既有明显降低肌肉高张力的作用,副作用又极少.目的从患者面部痉挛改善情况、疗效、副作用等方面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进行综合评价.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06/2003-05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Meige综合征并自愿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患者24例.痉挛性眼睑闭合10例,磨牙咂嘴咀嚼动作3例、不自主眨眼2例、皱眉1例、混合症状8例.方法对24例Meige综合征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肌肉多点注射,每点2.5~5 U.至少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对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痉挛变化情况、疗效进行比较.疗效判定[1]完全缓解痉挛程度分级降至0级.[2]明显缓解痉挛分级下降≥2级.[3]部分缓解痉挛分级下降1级.[4]无效痉挛分级无降低.主要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肉毒毒素A对Meige综合征患者肌痉挛强度分级变化.[2]肉毒毒素A对Meige综合征患者不同症状的改善情况.[3]肉毒素素A治疗Meige综合征发生副作用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治疗前0~Ⅰ级为1例,Ⅱ级为7例,Ⅲ级为10例,Ⅳ级为6例.治疗后分别为16,6,2,0例(χ2=95.4894,P=7.313 41×10-10).[2]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的治疗平均3 d症状缓解,2周疗效达最高峰;完全缓解率75%(18/24),明显缓解率17%(4/24),部分缓解率8%(2/24),总有效率100%.有效作用时间为8~44周,平均24.4周.[3]在注射后短期内出现注射部位肌肉无力的表现以及在非注射部位出现肌肉不全麻痹的现象,均在1~8周内可自行缓解.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可明显减轻痉挛程度,提高疗效,对注射肌肉及注射位点的准确选择,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脑性瘫痪 (脑瘫 )患病率约占人口 4‰ ,全国脑瘫患者约 5 0 0万。脑瘫如能早诊断、早治疗 ,除极严重者外 ,均可以治愈[1] 。但如失去了早期治疗机会 ,会加重致残程度。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11月共收治脑瘫 818例 ,12 6例曾在外院误诊 ,误诊率 15 4 %。现将误诊  相似文献   

5.
痉挛型脑瘫的术后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是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中痉挛型或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约占CP总数的 70 %以上 ,如何缓解痉挛是脑瘫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对痉挛型脑瘫采取闭孔神经前支选择性切断术、内收肌切断术、跟腱延长术结合手法治疗及功能训练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科选择了 3 2例单纯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8 5岁。术前…  相似文献   

6.
238例小儿脑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小儿脑瘫 (CP) ,在我国发病率约为 1.8‰~4‰[1] ,应重视防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CP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资料完整的CP患儿 2 38例 ,男 188例 ,女 5 0例 ;男∶女为 3.76∶1;年龄 2个月~ 6岁 ,其中≤ 3个月 37例 (15 .5 5 % ) ,4~ 6个月 85例(35 .71% ) ,6个月~ 1岁 5 2例 (2 1.85 % ) ,>1岁6 4例 (2 6 .89% ) ;早期 (<6个月 )确诊 12 2例(5 1.2 6 % ) ,其中超早期 (≤ 3个月 ) 37例 (15 .5 % ) ;2 38例均符合 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诊断标准[2 ] 。1…  相似文献   

7.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1]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普及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低体重、早产等高危儿的存活率逐渐增加,脑瘫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六省(区)1—6岁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2],其中以痉挛型居多,占全部脑瘫的53.6%。中医无"脑瘫"这一概念,根据症状可归结为"五迟"、"五硬"范畴[3]。国内对于脑瘫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误诊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cerebralpalsy,CP)是出生前到生后 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是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发生率约 3‰~ 5‰ [1 ]。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 ,易造成误诊 ,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1999- 0 2~ 2 0 0 1- 0 2我院共收治脑瘫患儿 12 7例 ,其中误诊 2 3例 ,误诊率 18.11%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8月龄~ 6岁 ,~ 1岁 5例 ,~ 3岁 14例 ,~ 6岁 4例。早产低体重 6例 ,生后窒息 9例 ,产伤 4例 ,有黄疸病史 15例。1.2 临床表现  2 3…  相似文献   

9.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脑部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瘫发病率世界各地报道不一,全球脑瘫发病率为1‰~5‰[2].我国脑瘫发生率约为4‰,全国病例400万~5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6万,脑瘫患者是一个数量众多、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3].脑瘫患儿是脑瘫患者中特殊人群,其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是其生活和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康复干预的最理想环境,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对脑瘫患儿康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家庭支持成为脑瘫患儿研究的重要方向.众多研究[2-3]表明,根据脑瘫患儿的家庭需求为其提供适合支持,可以有效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功能,提升康复干预成效.本文就家庭支持在脑瘫患儿群体中的服务现状及成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在全球是高致死率的疾病。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痉挛[1]。长期痉挛可引起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及疼痛等,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并限制其日常生活[2—3]。目前,痉挛的治疗主要通过肉毒毒素注射、牵伸、热敷及电刺激。近年来,振动治疗被证实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4—5]。尽管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cores,MAS)是目前最常用的痉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晓捷  姜志梅  李林 《中国康复》2001,16(1):50-52,54
脑瘫 ( cerebral palsy,CP)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不低于 2‰ ,由于低出生体重婴儿成活率的增加 ,世界范围内 CP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1]。CP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 ,始终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而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CP有许多分型 ,其中 2 /3是痉挛型 [2 ] ,因此痉挛型 CP的治疗与康复成为研究的重点。以往痉挛型 CP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物理疗法、药物及手术等 ,包括石膏固定、矫形器、运动及移动 ,巴氯芬在内的口服药物、矫形外科、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 ( SPR)、使用姿势及移动辅助器和姿势矫正训练等 ,我国还有传统医学方法。目前对于痉挛…  相似文献   

12.
Fasano[1]在1978年首先采用电刺激法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痉挛,收到明显疗效,为SPR手术提供了新的经验.国内自1991年报道采用SPR手术治疗脑瘫痉挛,收到明显疗效[2-6].我院于1995年10月在胸腰段、腰骶段采用SPR手术治疗肢体痉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小儿脑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型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 ,导致功能训练比较困难 ,效果不理想。近来 ,我们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肉毒毒素A(BTX -A)局部注射治疗了 2 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均已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并自愿接受BTX -A治疗。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0 .58~ 7.0 0岁 ,平均年龄(3 .45± 1 .0 2 )岁 ;早产儿 1 1例 ,足月儿 9例 ;分娩异常 6例 ,正常分娩 1 4例 ;9例出生时有HIE史 ,7例有宫内感染(CMV)史 ,4例原因不明 ;合并智…  相似文献   

14.
王丽华 《上海护理》2009,9(3):64-66
小儿脑瘫(Cercbral palsy,CP),是指从小儿生到出生后1岁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障碍^[1]。CP患儿的发生率为1‰-5‰,国内CP发生率为1.8‰-4‰,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2]。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是近年来治疗痉挛性脑瘫有一定疗效的手术之一,但由于其手术显露广泛,并发症相对较多,尤其是颈段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对解除上肢痉挛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钟世镇[1]认为,通过椎管外神经阻断达到减少恶性传入的机会,是治疗痉挛脑瘫的发展方向.我院骨科据此进行臂丛神经切断[2]治疗脑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17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科难治之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2],婴儿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故本病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症状改善越明显[3],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形成[1].我们在临床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按摩配合速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患儿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痉挛肌肉群即有明显缓解,今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2004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将脑瘫定义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发生可以由脑损伤所致,也可以由脑发育缺陷所致[1]。脑瘫的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均不一致,约为1.5‰~4‰[2],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为2‰~3‰[2],洪世欣等[3]报道我国为1.2‰~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的解痉效果及功能预后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3例脑瘫儿童采用BT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上肢肌群注射BTA的起始剂量为1-2U/kg,下肢肌群的BTA注射的起始剂量为3-U/kg。结合康复治疗和下肢支具。结果:经BTA注射后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患进行的运动功能。结论:BTA对脑瘫儿童肢体痉挛肌群进行神经阻滞注射,有缓解肌痉挛、改善站立和行走等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鞘内注射巴氯酚由于作用持久,全身副作用轻等优点被应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介绍了鞘内注射巴氯酚的原理及其实施方法。综述了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鞘内注射巴氯酚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脑瘫痉挛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