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检测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封闭抗体(BA)水平,观察应用淋巴细胞疗法后的受孕率与成功分娩率,为临床治疗自然流产积累数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86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BA水平,选择 BA阴性者用分离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皮内注射免疫治疗,治疗结束后复查BA,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486例患者治疗前BA阳性率为12.1%(59/486),其中132例BA阴性者经淋巴细胞免疫治疗3次治疗后共转阳103例,治疗1、2、3、4次后的合计转阳率分别为7.5%、39.4%、74.2%和77.8%。经过免疫治疗后,BA转阳患者的受孕成功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100.0%和79.6%,4次治疗后BA维持阴性患者的受孕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75.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能使BA显著转阳,且能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成功分娩率,分娩后的母婴之间并未见明显不适或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封闭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病的关系,探讨不同年龄RSA患者中封闭抗体阴性率的差异。方法 239例RSA患者按年龄分组分析CD3、CD4、CD8淋巴细胞比率,计算封闭效率(BE),统计封闭抗体阴性率,并对其中35例封闭抗体阴性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和记录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封闭抗体的变化。结果 239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共检出封闭抗体阴性者150例,阴性率62.7%;按年龄分组其淋巴细胞比率、封闭效率、封闭抗体阴性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中,11例患者BA全部转为阳性,14例抗CD-BE水平有所提高,治疗有效率71.4%。结论封闭抗体是妊娠的产物,与患者年龄因素无关;封闭抗体检测对评估反复自然流产有一定价值,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有助于封闭抗体转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83例BA阴性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进行常规保胎治疗的同时,用其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保胎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IgG、IgM含量下降,CD4+细胞明显减少,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38例患者妊娠,其中37例患者BA转为阳性,5例妊娠12周以内再次发生流产,成功妊娠率达86.8% (33/38),28例足月分娩,早产5例,主动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保胎治疗.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改变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利于妊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茜  郭晓玲 《临床医学》2013,33(3):109-111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在妇产科领域中属常见疾病,其临床定义为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的病因比较复杂,排除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等因素后,仍有40% ~80%原因不明[1-3].1981年,Taylor和Faulk[4]对4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或称为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后有3例成功分娩,从而引起围生医学界的广泛关注[5-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URSA)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9例自身封闭抗体阴性的URSA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丈夫或无关健康第三个体的外周静脉血30 ml提取淋巴细胞进行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多点注射,3~4次为一个疗程。2周后检测患者自身封闭抗体变化,若为阴性,继续追加1~2个疗程主动免疫治疗,鼓励患者在3~6个月内妊娠,同时进行传统保胎治疗,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78例URSA患者获妊娠成功,治疗成功率为87.64%。结论:主动免疫治疗URSA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明确诊断,收集RSA首诊非妊娠怠者(RSA非妊娠组)256例、RSA免疫治疗前和免疫治疗后97例、RSA妊娠成功分娩(RSA成功分娩组)85例,健康育龄非妊娠妇女(非妊娠对照组)53例和正常妊妇女(妊娠对照组)62例空腹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百分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A非妊娠组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含量(12.24±5.11)%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9.47±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A免疫治疗后为(10.57 ±4.29)%,明显低于免疫治疗前(13.42±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A成功分娩组(9.45±2.83)%与妊娠对照组(9.92±2.9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A的发生可能与外周血γδT细胞的高表达有关,γδT细胞检测对临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作为RSA免疫治疗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50例,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配偶或第三方个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检测和记录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封闭抗体(HLA-DR抗体)的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符合入组条件321例,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95例(60.75%),2个疗程后累计转为阳性315例(98.13%);封闭抗体转为阳性患者中309例(98.09%)妊娠成功,6例封闭抗体持续阴性者仅3例妊娠成功。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检测对评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封闭抗体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6—7月在本生殖医学中心因封闭抗体阴性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患者238例进行问卷调查,就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原因、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及患者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本院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患者,大部分原因为复发性流产(68.07%),其次是2次及2次以上移植失败患者(18.06%)。LIT治疗后封闭抗体第1个疗程转阳94例,第2个疗程转阳20例。有116例在治疗后受孕,其中正常怀孕105例,发生流产8例,出现宫外孕3例。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72例患者发生皮肤红肿,41例发生色素沉着,2例发生注射部位水疱,2例出现过敏性反应,12例出现其他不良反应。68.91%的患者对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成功妊娠抱有很大的信心。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封闭抗体阴性患者是一种安全、相对廉价、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对这些患者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S)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TVCS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67例患者的手术结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切口妊娠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追踪随访临床证实子宫切口妊娠61例,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正确率91.04%(61/67),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7.46%(5/67),其中3例难免流产,1例宫颈妊娠,1例宫内孕合并胎盘植入.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1.50%(1/67),超声诊断为子宫动静脉瘘.[结论]TVCS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文献报道,有77%的RSA患者体内缺乏封闭抗体。已有较多文献报告,复发性流产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运用丈夫或健康第三者的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封闭抗体缺乏的RSA患者。目的是淋巴细胞免疫可诱导刺激母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淋巴细胞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主动免疫的疗效。方法对7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检测封闭抗体阴性后,采用配偶或健康的第3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结果 74例中有63例妊娠成功(足月分娩54例,早产及流产9例),11例失败,妊娠成功率为85.1%。11例失败者中9例未孕(仍在治疗中),2例治疗3次后失访。早产患者中1例双胎妊娠至6个月流产,3例自然流产,l例宫外孕。结论主动免疫对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妊娠妇女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妇女(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免疫治疗前后ACA(抗心磷脂抗体)、APLA(封闭抗体)表达差异,评价ACA、APLA在指导再次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和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ACA、APLA的变化.结果 免疫治疗后165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有126例再次妊娠,其中妊娠超过6个月的有112例,14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前ACA、APLA阳性百分率分别是30.5%(51/165)、9.2%,健康对照妇女ACA、APLA百分率为4.0%、28.0%,健康对照组ACA阳性百分数低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APLA高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两组ACA、APL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治疗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阳性百分率为78.3%,与治疗前相比,免疫治疗可增加APLA的表达.免疫治疗后ACA阳性率为26.1%.与治疗前相比ACA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APLA对指导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及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但ACA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评价或指导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反复生化妊娠流产的方法和治疗效果以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12月在某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200个周期中,其中反复生化妊娠流产28个周期,对此28例反复生化妊娠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在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所产生的顾虑。结果28例反复生化妊娠流产的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的±5例,足月生产±3例。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IVF-ET反复生化妊娠流产具有安全有效的效果,同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提高IVF-ET成功率具有较好的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102例,其中54例既往无不良孕产史者为A组,48例有不良孕产史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为B组。另选择50例APL阴性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C组)。用血液粘度仪及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测定三组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组的全血粘度(Nb)包括高切及低切浓度、血浆粘度(N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VA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IR)均高于A、C两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低于A、C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A、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L阳性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粘度增高,其中APS孕妇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变形能力减弱,可能与自然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在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中常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妊娠并发症并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0例URSA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PD-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IL-2、IFN-γ)/Th2(IL-4、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102例正常已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1)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D-1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显著下降(P均<0.05)。(2)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明显下调(P均<0.05)。(3)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D-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4)URSA患者外周血PD-1含量和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67,r=0.81,P均<0.05);与Th1型细胞因子呈负相关(r=-0.55,r=-0.73,P均<0.05)。(5)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的妇女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失败者(P<0.05)。结论 PD-1可能通过下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URS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继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17-1517,152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封闭抗体(BA)对复发性流产(RSA)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分析120例RSA患者及93例正常对照组妇女血清ACA、EmAb及BA。结果 RSA组ACA和EmAb阳性率分别为27.5%和28.3%;对照组5.4%和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BA阴性检测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对RS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免疫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保胎疗法[黄体酮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5.0%,对照组妊娠成功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成功率较高,有较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宫颈感染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E-ET)及自然妊娠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本院就诊的 IVF-ET术后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自然怀孕先兆流产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厌氧菌,支原体,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宫颈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67.57%(25/37);对照组为27.50%(11/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839,P<0.05)。两组宫颈感染阳性与阴性者之间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78、27.340,P <0.05)。但两组阳性与阴性者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41、1.352,P>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患者与宫颈感染存在相关性,且 IVF-ET比自然妊娠更易感染,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应常规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以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APTT、FIB、ATUI、PL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