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背景: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女性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优选哪类药物及治疗处方对其治疗会产生最优效果和最小副作用正在研究中。目的:观察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副作用。设计: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01/2003-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诊断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59-98岁,平均(74&;#177;10)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0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5例。干预:给予钙三醇0.5μg,1次/d口服,枸橼酸钙3片,3次/d口服,两药连续应用10-11周;依替膦酸二钠0.2g,2次/d两餐之间口服,连用2周。3种药共用12-13周(3个月)为1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骨痛缓解情况。②骨密度值。③其他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1个月临床骨痛症状开始缓解,3个月大部分患者骨痛明显缓解,半年后骨痛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测定,用药半年后,全部患者L2-4骨量均有升高,均值骨密度升高0.098g/cm^2,未出现新骨折,患者对药物耐量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好,效果肯定,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可做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首选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疗效及再骨折风险。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A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B组)64例。治疗疗程3年,两组均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每年评估1次。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及全髋骨密度,评估椎体及髋关节骨折情况。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基线(P0.05),A组腰椎骨密度治疗次年均高于前1年,A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每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再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双磷酸盐均可减轻骨质疏松骨痛,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静脉用唑来膦酸临床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两者均可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阿伦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伦膦酸盐 10mg/d,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 (BMD)明显上升,与年龄呈正相关,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 8.8%。该药物副作用 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均无变化,不需终止治疗。结论 阿伦膦酸盐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牛新  吕放光 《新医学》2006,37(9):596-598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肾性骨病患者予以治疗基础疾病、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口服补充钙剂,同时加口服骨化三醇治疗(0.25~1.0 μg/d,根据血清钙、磷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剂量),持续治疗3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治疗3年后,血清钙比治疗前升高、血清磷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变化不明显;治疗前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治疗3年后仅7例有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结论:在肾性骨病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骨病症状及X线检查的骨质疏松表现,对氮质血症无不利影响,且其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维峰  李艳艳 《新医学》2012,43(4):261-26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应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68例老年性OP患者,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每周1次;阿法骨化醇0.5 μg,口服,每日1次;钙剂600 mg,口服,每日1次.所有患者连续服用3种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OP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骨折患因治疗需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制动,常可导致局部骨质疏松,而且可引起全身骨量的减少,老年人更易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多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来预防该种情况的发生,但效果欠佳。本科采用依替膦酸二钠结合补钙预防骨折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二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将120例OP病人随机分为2组。依替膦酸二钠组60例,服用依替膦酸二钠(商品名:依膦,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片200mg)二个疗程(两餐之间口服,一次200mg,一日二次,连用二周,停11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对照组60例。2组均每晚睡前服用维D钙600mg,时间半年。用药前与用药后6个月,我们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IQ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1-4骨密度(L1-4BMD)和骨股颈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IP),并且观察腰背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BMD值的变化幅度比较:用药前2组BMD值经过检验无显著意义(P〉0.05),依膦组用药后2个部位均上升,以L1-4BMD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用药后BMD稍有上升,无统计学意义,2组组间BMD差值比较,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骨代谢生化指标.用药前2组AIP经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血清AI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3)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根据疼痛的测定标准,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服用依膦半年后,OP患者骨痛症状改善,BMD增加,依膦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不良反应轻微,无新的骨折发生,另外该药的间歇、周期性治疗方法,科学、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8-3819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组前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清OPG、O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阿伦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林  俞兴 《现代康复》2000,4(11):1654-1655
目的 评价阿伦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的安全性。方法 3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伦膦酸盐10mg/d,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BMD)明显上升,与年龄呈正相关,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8.8%。该药物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均无变化,不需终止治疗。结论 阿伦膦酸盐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名年龄≥70岁的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n=3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随访12个月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椎骨、全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代谢标记物β-CTx、PINP和BSA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一年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降低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羟乙膦酸钠(邦特林)治疗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0例糖尿病并腰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服邦特林0.2/次,每天2次,二周后服磷酸氢钙0.6/次。每天3次。其中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2mg,每15天一疗程,共一年;对照组不加用邦特林,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椎体仅有1例新发压缩性骨折,而对照组新发3例。骨痛缓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口服邦特林加用磷酸氢钙、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对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骨痛、减少患者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脆性骨折或骨密度 T ≤-2.5标准差,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作出骨质疏松的诊断。在做骨密度检查时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避免单一因素的评判造成骨质疏松症的漏诊,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目的:评估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对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髋部骨密度检测,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比较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与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对骨质疏松的诊断率的影响,同时探讨骨密度对椎体骨折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92例骨密度T ≤-2.5,达到骨质疏松诊断阈值,占42.4%;102例骨密度-1〉 T 〉-2.5,为低骨量,占47.0%;23例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密度T〉-1,占10.6%。158例无椎体骨折;59例(27.2%)椎体骨折,101个骨折椎。骨密度T〉-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为21.6%,骨密度T ≤-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34.8%,两组骨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的骨质疏松诊断率为54.8%,比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12.4%(P=0.01)。说明绝经后女性做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_6-L_4椎体,以T_(10)~L_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Pharmacologic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steopor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a deterioration in the microarchitecture of bone that increases its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es osteoporosis as a bone mineral density that is 2.5 standard deviations or more below the reference mean for healthy, young white women. The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in black women is one half that in white and Hispanic women. In white women 50 years and older, the risk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is nearly 40 percent over their remaining lifetime. Of the drugs that have been approved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he bisphosphonates (risedronate and alendronate) a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vertebral and nonvertebral fractures. Risedronate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fracture risk within one yea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in patients with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Hormone therapy reduces fracture risk, but the benefits may not outweigh the reported risks. Teriparatide, a 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duces the risk of new fractures and is indicated for us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steoporosis. Raloxifene has been shown to lower the incid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Salmon calcitonin is reserved for use in patients who cannot tolerate bisphosphonates or hormone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骨水泥注入量为3~6ml,平均4.5 ml,完成75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71例中,有效率93.0%.4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椎旁静脉丛渗漏,11个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3个椎体骨水泥椎旁软组织渗漏,无椎间孔和椎管内渗漏.结论 PV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17.
晏雄伟    张洪燕 《中国临床康复》2014,(9):1471-1476
背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外科新技术,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注入骨水泥的要点。方法: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治疗2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年龄60—78岁。在C臂X射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按WHO标准对止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骨水泥的注入时机、方式及用量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治疗后15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有效率达100%,患者脊柱活动度增加。所有患者无需切开手术治疗,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地重建椎体强度,并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治疗要点,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包括准确的疾病诊断,明确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是否因骨折所致,术前术中准确的定位病椎,良好的穿刺技术,以及合适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严格把握骨水泥的推注时间及量也很重要,骨水泥的推注一般在拉丝期,太早容易泄露,发生毒性反应;太晚影响骨水泥的扩散,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骨水泥的推注最好全程在透视下进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骨水泥的泄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治疗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康复护理治疗,治疗后1、2、4、8周定期评估患者自我疼痛评价评分(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86.4%,治疗组92.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对缓解老年骨质疏松骨痛效果明显,联合康复护理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4例(共25个患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使用数字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14例患者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其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获得显著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出现渗漏比例较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概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总结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在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min,拔出穿刺针。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疼痛完全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减轻,无疼痛加重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22例,其中3例渗漏于椎管内,无急性脊髓压迫症状;5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无明显大血管侵蚀症状;4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出现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脱水、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卧床休养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体外周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肺内散在点状骨水泥渗漏1例,无明显呼吸症状;3例沿椎旁静脉扩散至上及下位椎体周围,无明显神经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