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晏雄伟    张洪燕 《中国临床康复》2014,(9):1471-1476
背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外科新技术,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注入骨水泥的要点。方法: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治疗2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年龄60—78岁。在C臂X射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按WHO标准对止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骨水泥的注入时机、方式及用量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治疗后15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有效率达100%,患者脊柱活动度增加。所有患者无需切开手术治疗,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地重建椎体强度,并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治疗要点,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包括准确的疾病诊断,明确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是否因骨折所致,术前术中准确的定位病椎,良好的穿刺技术,以及合适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严格把握骨水泥的推注时间及量也很重要,骨水泥的推注一般在拉丝期,太早容易泄露,发生毒性反应;太晚影响骨水泥的扩散,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骨水泥的推注最好全程在透视下进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骨水泥的泄露。  相似文献   

2.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mm恢复至(20.2±4.5)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技术操作时需用2个球囊在椎体内同时协调扩张,并在形成的空腔内注入骨水泥,但专用球囊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开展.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降低手术费用,但此干预过程中介入的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椎体后凸成形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目的:应用单个球囊分别在椎体两侧先后扩张,并在其形成的空腔内行骨水泥填充,观察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对象:纳入2004-05/2005-05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应用单球囊技术治疗的患者22例,累及椎体31个,男5例,女17例;年龄68~85岁.纳入对象均为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CT和MRI确定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受压表现;均对治疗方案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和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治疗采用冠龙公司的国产椎体后凸成形专用器械[批准文号:鲁药管械(准)字2004第2150017号]包括穿刺器械和可膨胀球囊.骨水泥为国产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 [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650267号].在X射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两侧,完成球囊扩张,改善椎体高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中、术后骨水泥生物相容性.②观察术后72 h内疼痛缓解状况,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①骨水泥生物相容性:1例1个椎间隙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射线平片表现;未发现炎症和排斥反应.②疼痛缓解:22例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③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矫正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70±4.21)mm和(10.62±4.11)mm,矫正后平均分别丢失(10.38±4.23)mm和(6.45±4.04)mm.Cobb角由矫正前平均(21.15±6.33)°,矫正后为(11.64±4.33)°.结论: 临床结果证实骨水泥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发生渗漏时无特殊宿主不良反应.应用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矫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技术操作时需用2个球囊在椎体内同时协调扩张,并在形成的空腔内注入骨水泥,但专用球囊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开展。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降低手术费用,但此干预过程中介入的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椎体后凸成形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目的:应用单个球囊分别在椎体两侧先后扩张,并在其形成的空腔内行骨水泥填充,观察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对象:纳入2004-05/2005-05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应用单球囊技术治疗的患者22例,累及椎体31个,男5例,女17例:年龄68~85岁。纳入对象均为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CT和MRI确定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受压表现;均对治疗方案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和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治疗采用冠龙公司的国产椎体后凸成形专用器械[批准文号:鲁药管械(准)字2004第2150017号]包括穿刺器械和可膨胀球囊。骨水泥为国产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650267号]。在X射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两侧,完成球囊扩张。改善椎体高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中、术后骨水泥生物相容性。②观察术后72h内疼痛缓解状况,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①骨水泥生物相容性:1例1个椎间隙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射线平片表现:未发现炎症和排斥反应。②疼痛缓解:22例患者术后72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③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矫正前伤椎椎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针对肿瘤破坏导致的椎体骨折,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单纯的放疗作用微小。近年来125I放射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肿瘤并取得良好效果。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可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均有顽固性背痛,CT提示有椎体骨质破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病椎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 d、1个月及6个月。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24 h疼痛缓解,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变化与治疗后24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水泥向椎间隙、前纵韧带下渗漏各2例无临床症状。提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能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手术前后椎体楔变角度、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楔变角度恢复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相邻椎体再骨折、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夯实技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引起相关并发症。目的:观察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使用骨填充网袋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及MRI显示所有椎体后壁有不同程度破损,其中男19例21个椎体,女21例28个椎体,年龄50-87岁;对40例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骨填充网袋推送骨水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发生,无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获得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中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绎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n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最。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12/2007-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_5~L_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形臂X射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分别对其注入骨水泥前10 min,注入骨水泥后10 min,30 min,1 h,2 h,3 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10 min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高、3 P试验的阳性率升高和D-D含量增高,1 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 h,2h四个时段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在各时段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 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的一过性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 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椎体单节段5例,双节段3侧;共11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2~6周),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3~9个月,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变化的情况,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观察有无再塌陷。结果:8例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6例达到CR级,2例达到PR级。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明显,随访发现患椎未出现塌陷。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_4~T_(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 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 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上位椎体强化对于避免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PKP)后上位节段再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PKP及一期行上位椎体预防性骨水泥强化的患者26例。预防性强化的选择标准包括椎间隙渗漏、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具有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激素使用史或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收集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再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41个骨折椎体,平均年龄73.2(70.0~86.0)岁,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7.2分,术前腰椎定量电脑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43.2 mg/mL。纳入患者术中均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0例患者术前存在上终板裂隙、4例患者球囊扩张过程中出现上终板可疑损伤,2例患者穿刺过程中损伤上终板。骨折椎体平均骨水泥用量3.5(2.5~7.5)mL,上位椎体骨水泥用量为4.0(3.5~8.0) mL (P=0.036)。随访1年,共3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再骨折,均未发生在相邻节段。结论:在骨水泥渗漏的高危患者中行选择性上位椎体预防性强化手术有助于避免强化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且不会引起新的邻近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