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了解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者开展健康管理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采用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山东省3所高校1 44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73.62±14.95)分,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为(122.39±18.73)分.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健康状况、祖父母照顾经历的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84,33.33,21.17,-3.26,P值均<0.05);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0.57,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电子健康素养能够预测健康生活方式(B=0.65,P<0.01).结论 高校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学生查找获取及识别电子健康资源的能力,并引导医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和应用到自身行动中.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适合高校学生的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并评价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将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翻译为中文,结合文献、定性访谈、预测试进行修订。使用修订后的量表对1163名高校学生的电子媒介健康素养进行评估。结果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3个纬度:健康信息获取能力和健康信息评价能力和健康信息实践能力。量表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836-0.895之间,量表的所有条目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的因子分析载荷系数在0.451~0.829之间,3个维度与其对应的条目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3名学生所得的总分为(68.03-4-13.04)分,各条目平均(3.40±0.08)分。结论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有较好的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作为评估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健康素养问卷、EQ-5D量表对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38.1%。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具备率分别为65.2%、42.6%、46.9%。南京市大学生生命质量:EQ-5D均分为(0.92±0.11)分,自评均分为(85.13±12.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高年级、医科生、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P 0.05);男生、低年级、文理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生命质量(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学科(OR=2.316,95%CI=1.837~2.920)、年级(OR=1.138,95%CI=1.019~1.271)、学校(OR=1.253,95%CI=1.109~1.415)、母亲文化程度(OR=1.124,95%CI=1.069~1.183)、学习状况(OR=0.898,95%CI=0.849~0.950)以及月消费(OR=0.947,95%CI=0.902~0.995)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均有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相关系数为0.042(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分别为0.040和0.046)。结论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是其健康素养得分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存在极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1年天津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关卫生健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在校大学生1 39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测评。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1年天津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48.2%。3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52.3%)、健康技能素养(49.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42.1%);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别为科学健康观素养(63.5%)、传染病防治素养(60.3%)、安全与急救素养(51.5%)、健康信息素养(43.7%)、慢性病防治素养(39.8%)、基本医疗素养(3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三(OR=1.481,95%CI:1.129~2.012)和大四学生(OR=1.352,95%CI:1.002~1.857)、医学生(OR=2.109,95%CI:1.465~3.059)、城市户籍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 - 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河南省郑州市农村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的患者472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76±7.3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t = 8.940,P<0.001)、60~69岁(t = 29.983,P<0.001)、学历为高中,中专(t = 49.435,P<0.001)、月收入>2 000元(t = 40.342,P<0.001)、已婚(t = 15.309,P<0.001)、其他居住状况(t = 13.169,P = 0.002)、慢性疾病(t = - 5.453,P<0.001)、上网方式(t = 94.633,P = <0.001)、使用网络的频率(t = 66.918,P<0.001)共9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有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 = - 2.676)、年龄(β = - 0.910)、婚姻状况(β = - 0.508)、使用网络的频率(β = -2.222)是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水平素养较低,其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省高校痛经女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痛经管理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完善高校女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至6月通过麦客电子调查问卷,随机采集贵州省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痛经管理行为数据,共纳入3587名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痛经女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痛经管理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二者相互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痛经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痛经自我报告率为65.74%。不同生源地(t<-4.374)、籍贯(t<2.921)、痛经频率(F<3.800)、网络途径(t<-7.337)、朋友途径(t<-2.434)、学校途径(t<-2.331)女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存有差异(P<0. 05)。不同年级(F<3.390)、生源地(t<-3.505)、籍贯(t<2.730)、痛经频率(F<6.400)、网络途径(t<-10.284)、家庭途径(t<-12.137)、朋友途径(t<-11.987)、学校途径(t<-10.912)女学生的痛经管理行为得分存有差异(P<0. 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电子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与痛经管理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171、0.162、0.142,P<0. 05)。电子健康素养的应用能力维度得分会影响女大学生痛经管理行为得分(t=2.220,P=0.027)。结论 电子健康素养是影响贵州省高校女大学生痛经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应重视高校女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培养,提升其对痛经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体育锻炼频率的现状及健康素养对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和2020年苏州市两次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选取18~45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57.4%,比2019年的47.0%提升了10.4%(P<0.05),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下降了1.1%。2019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OR=1.47,95%CI:1.06~2.04)、健康技能(OR=1.58,95%CI:1.14~2.19)、安全与急救(OR=1.65,95%CI:1.07~2.54)和健康信息(OR=1.79,95%CI:1.27~2.54)。2020年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科学健康观(OR=0.74,95%CI:0.58~0.94)。结论 2019—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上升,但体育锻炼频率下降。健康素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是2019年居民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因素,科学健康观是2020年体育锻炼频率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江苏省盐城市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探讨高职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高职医学生的健康教育干预重点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包括3个维度,6类问题,对盐城市某高职医学院校1 171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盐城市某高职医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53.17±12.85)分,具备率为41.25%,其中,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9.85%和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43.98%、46.37%和4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学校的医学专业教育对健康素养具有提升作用,但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学校可加强健康素养通识教育,提高全体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某医学院2012级新生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湛江市某医学院一年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湛江市某医学院新生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为(68.23±12.48)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百分制得分为(79.94±15.59)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百分制得分为(53.58±17.78)分,健康技能百分制得分为(84.41±19.74)分。20.23%(255人)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980分,具有基本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结果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影像专业学生高于临床专业和麻醉专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生源地、家庭月收入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医学院入学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调查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6所高校的1 86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南市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30.40±6.01)分,合格率为32.6%;其中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8.99±3.95)(7.62±1.74)(3.79±1.00)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及大三学生,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于一般及较差者,家庭经济状况好、较好者高于一般、较差及差者,中学时无留守经历者高于有留守经历者,原生家庭学生高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者,学习压力小者高于一般及较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86,-2.77,26.81,15.65,2.60,-4.09,5.47,11.13,P值均<0.05).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社会支持、年级、健康状况、留守经历、生源地、专业、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情况是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16,-1.26,-1.48,1.29,0.92,0.73,-0.79,0.51,P值均<0.05).结论 济南市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要从家庭环境、网络社会支持和学习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提升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为提高父母健康素养和减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6—9月对江西省东北区域1 993名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电子化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5类不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健康素养评分与中学生5类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  结果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后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健康信息素养(β=-0.06,95%CI=-0.08~-0.05)均与中学生物质滥用与暴力行为关联;健康信息素养与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β=-0.03,95%CI=-0.04~-0.01)、中学生运动与早餐(β=-0.03,95%CI=-0.05~-0.02)关联;慢性病防治素养(β=0.05,95%CI=0.00~0.09)、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3~-0.00)与中学生视屏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基本医疗素养(β=-0.08,95%CI=-0.13~-0.04)、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0~0.03)均与中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关联(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需要在队列研究中明确关联的方向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饮食行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16所中学2 565名初中生进行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挑食/偏食行为、食用西式快餐行为)调查.结果 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初中生健康素养总平均得分为(72.45±8.99)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9.5%,10.0%,26.2%;挑食/偏食行为和过去7 d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42.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健康素养不足和不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会增加初中生发生挑食/偏食行为(OR=2.022,95%CI=1.5982.559;OR=3.614,95%CI=2.4725.080)及食用西式快餐行为(OR=1.494,95%CI=1.2051.853;OR=3.614,95%CI=2.4725.080)的风险.结论 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能够降低初中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学校、家长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方式来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院校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止2020年9月30日,联合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关于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教学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合并分析的标准均数差(SMD)或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PBL和LBL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篇合格文献,包括学生2151人,其中PBL组1 009人,LBL组1 14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LBL组相比,PBL教学模式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SMD=0.90,95% CI:0.79Symbol~A@1.00)、学习兴趣(RR=1.78,95% CI:1.16Symbol~A@2.74)、自学能力(RR=1.92,95% CI:1.52Symbol~A@2.43)以及合作能力(RR=1.49,95% CI:1.08Symbol~A@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讲授式LBL模式相比,PBL方法在提高医学院校学生考试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国内高校可结合本学科师资和教学条件等采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 701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9.33%(522/2 70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OR=2.24,95%CI=1.47~3.41)、从来不吃早餐(OR=3.25,95%CI=1.86~5.68)、疫情期间家庭受损(OR=1.48,95%CI=1.17~1.87)以及消极应对(OR=1.15,95%CI=1.12~1.17)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与父母之间关系非常差相比,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0.23,95%CI=0.06~0.89)、比较好(OR=0.23,95%CI=0.06~0.87)、非常好(OR=0.19,95%CI=0.05~0.74)均与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疫情期间每周锻炼1~2次(OR=0.76,95%CI=0.58~1.00)、积极应对(OR=0.93,95%CI=0.91~0.96)亦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使返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父母之间的关系、体育运动、母亲文化程度、早餐习惯、疫情期间家庭受损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对返校大学生给予早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通过样本量计算选择349对运动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是:鞋底磨损大(OR=7.20,95%CI:2.37~21.84)、疲倦(OR=14.34,95%CI:2.29~89.66)、带病时参加运动的频率高(OR=1.96,95%CI:1.29~3.06)和既往伤害史(OR=2.11,95%CI:1.41~3.96).运动伤害的保护因素:体育训练时有老师指导动作(OR=0.46,95%CI:0.26~0.79)、运动时做防护措施(OR=0.36,95%CI:0.20~0.64)和运动前热身运动的频率高(OR=0.31,95%CI:0.14~0.67).结论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应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安全运动意识,减少运动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20所高校15 602名江苏籍大一新生,使用标准健康素养问卷通过“江苏高校大一新生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线上调查,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0.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素养水平分别为23.0%,30.7%和31.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72.8%)、科学健康观(58.7%)、传染病防治(28.5%)、健康信息(28.2%)、基本医疗(20.3%)和慢性病防治(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地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是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本科院校(OR=2.77,95%CI=2.47~3.11)、城市(OR=1.20,95%CI=1.07~1.34)、苏南地区(OR=1.10,95%CI=1.00~1.22)、独生子女(OR=1.13,95%CI=1.03~1.25)、母亲文化程度为专/本科及以上(OR=1.53,95%CI=1.30~1.79)以及父母健全家庭(OR=1.16,95%CI=1.00~1.34)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  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问题的发展不均衡。健康素养是社会、家庭、个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重点问题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