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2015—2019年因公出国(境)任务,与2005—2014年有关数据比较,探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在2015—2019年间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因公出国(境)任务人员基本构成、出访事由、出访国家和地区、经费来源进行分析;资料录入和数据整理使用Excel软件,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结果中国疾控中心2015—2019年派出因公出国(境)人员共2 895人次,具有高级职称者占80.1%;派出本单位人员2 878人次,传染病防控单元占59.1%,技术支撑与管理单元占17.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单元占12.2%,公共卫生管理单元占11.0%。2015—2019年因公出国(境)任务出访事由中,会议占65.7%,访问/考察/交流/培训占14.3%,项目合作研究占6.7%,专家工作占1.5%,援外/海外应急占11.8%;事由构成比例与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9,P 0.01)。2015—2019年共出访102个国家和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各目的地累计到访合计2 886人次,发达国家和地区占60.0%,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40.0%,其中非洲国家占17.2%,高于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经费来源方面,2015—2019年我方支付占57.8%,双方支付占19.2%,外方支付占23.0%;与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比较,外方支付比例持续降低,我方支付和双方支付进一步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8.0,P 0.01)。结论 2015—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因公出国(境)人员以高级职称、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为主,事由以参会为主;目的地仍以发达国家为主,经费来源以我方支付为主且占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专业人员过去15年(2003-2017年)因公出国(境)任务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以往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档案、公务访谈、座谈和资料查询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环境所在过去15年因公出国(境)任务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主(58.2%,89/153)。出访人员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与健康(34.5%,81/235)、饮用水与健康(13.6%,32/235)和气候变化与健康(11.9%,28/235)3个学科(领域)。大多数出访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1.3%,191/235),出访经费多数由邀请方承担(60.1%,92/153)。出访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比较高(70.8%,114/161)。分层分析显示,3个五年间(2003-2007年、2008-2012年、2013-2017年)年均出访批次(F=0.97,P>0.05)、出访人数(F=3.55,P>0.05)以及3个主要学科(领域)的年均出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2.08和2.96,P>0.05),而环境所本单位经费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1)。结论环境所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频繁且效果逐步凸显。但出访人员学科(领域)和技术职称分布不尽合理,出访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议今后进一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效果评估,促进学科(领域)和人才队伍均衡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因公出国(境)任务现状,为强化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Excel 2013软件录入2006—2020年的因公出国(境)档案资料并建立数据库,从任务类型、业务领域、出访国家(地区)、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十三五")四川省疾控中心因公出国(境)共223人次,2011—2015年("十二五")较2006—2010年("十一五")下降14.29%,2016—2020年较2011—2015年下降51.19%,实地考察出访人次2016—2020年较2006—2010年下降80%,任务占比下降约52.18%;业务领域方面,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出访129人次(57.85%),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治14人次(6.28%)、卫生检验10人次(4.48%)、免疫规划8人次(3.59%);出访高收入国家(地区)人次"十三五"时期较"十一五"时期下降76.47%,占比下降43.76%,对外援助增加7人次。结论2006—2020年四川省疾控中心因公出国(境)出访人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实地考察任务下降幅度最大;出访任务集中于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在业务领域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比例失衡现象;出访高收入国家(地区)人次(占比)下降,对外援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5年1月-2019年11月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在境外工作期间的传染病感染情况。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参加过卫生援外的部分医务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计算感染率等指标。  结果  479名调查对象的传染病感染率为19.83%,16人感染了2次及以上,传染病发病密度为0.168次/人年;感染者中在6个月内感染的占65.26%。感染比例最高的传染病是疟疾,占61.06%。68.69%的人认为援外工作期间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高;41.97%的人对采取的传染病预防措施感到很满意。不同的承派省市、支援国家的艰苦程度、支援驻地的分布、感知风险程度以及对防控措施满意度等之间,队员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医疗队队员工作所在国家越艰苦,感染比例越高(χ2=61.667,P < 0.001);队员认为自身感染风险越高,感染比例越高(χ2=15.602,P < 0.001)。  结论  援外医疗队队员在国外工作期间面临较高的感染传染病风险。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援外医疗队队员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已形成中央与地方、援助与合作相结合的援助格局,呈现出以卫生发展援助为主、卫生应急合作逐步加强和传染病防控合作逐渐深化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合作机制不完善、参与主体单一、领域待拓展,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形势复杂影响合作等问题与挑战。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应继续推动建立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在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应急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为南太平洋国家卫生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2005-2014年甲状腺癌死亡及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为甲状腺癌的预测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我国2008-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甲状腺癌的资料,计算其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并通过joint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ge,APC)进行时间趋势分析。 结果 1、2005-2014年中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32%,P<0.05),城市高于村、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同时城市甲状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农村明显(APC分别为4.76%和3.63%,P均<0.05),女性速度高于男性(APC分别为3.54%和2.80%,P均<0.05)。2、2005-2014年,中国甲状腺癌的死亡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其中3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上升最快(APC=16.64%, P<0.05)。3、2005-2014年中国甲状腺癌的DALY率呈上升趋势(APC=8.42%, P<0.05),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 结论 2005-2014年中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均在增长,且以女性为主,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输入性传染疾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输入性传染病信息,描述广州输入性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等特征。结果 200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传染病1613例,以登革热和疟疾为主。登革热占输入病例总数的46.99%(758/1613), 疟疾占输入病例总数的45.13%(728/1613)。输入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5.88%(1214/1613);主要为中国籍,占75.57%(1219/1613);年龄集中在20~45岁,占83.01%(1339/1613)。职业排前3位的是工人(12.83%,207/1613), 家务及待业(11.78%,190/1613),干部职员(7.19%,116/1613)。输入病例每年从5月开始上升,在8、9月到达高峰。输入的主要地区为亚洲其它国家、非洲。结论 广州市输入性传染病以登革热和疟疾为主,病例以中国籍、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应根据发病人群特点,加强监测,进一步做好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为我国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8 -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肺癌的相关数据,分析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 = 0.71%,P<0.05),其中农村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从198.9/105上升至250.7/105,上升趋势更明显(APC = 2.81%,P<0.05),尤以农村老年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APC = 5.26%,P<0.05)。2005 - 2014年中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在60~64岁和65~69岁组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83%和2.04%,均P<0.05),而在农村地区,老年人所有年龄组的肺癌发病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49%,3.86%,1.66%,2.31%,3.49%及6.37%,均P<0.05)。结论 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发病上升趋势明显,以农村老年女性最为突出,国家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早开展筛查等工作,降低我国老年人肺癌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5—2019年兰州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和变化趋势,为视力低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0、2014、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兰州市片区视力低下检查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以上各年度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和趋势性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依次为67.76%、75.77%、81.31%、77.26%,总体呈上升趋势,历年视力低下检出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乡村,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性别、城乡、学段的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上升幅度(18.23%)高于女生(10.01%),乡村学生(17.91%)上升幅度高于城市(9.64%),小学生上升幅度(16.22%)高于初中(15.64%)和高中(6.09%)。结论 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存在性别、城乡和学段差异,并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视力低下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筛检和干预,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 其疟疾发病率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采用2019年疟疾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描述流行现状;计算发病率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分析2013-2019年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145个国家中, 有疟疾流行的国家74个(51.03%), 主要位于非洲(60.81%, 45/74)和亚洲(22.97%, 17/74)。2019年疟疾发病率≥10 000/10万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96.15%, 25/26)。2013-2019年, 32个(43.24%)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23个(31.08%)国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19个(25.68%)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佛得角(EAPC=151.46, 95%CI:47.15~329.71)、南非(EAPC=98.61, 95%CI:32.11~198.58)和纳米比亚(EAPC=78.03, 95%CI:54.30~105.42)。结论大约半数的"一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中山市流感季节性流行特征,为加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中山市流感监测数据和报告病例数,比较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报告病例数、病毒阳性率、病毒分型以及暴发疫情等特点。 结果 2016-2019年中山市平均ILI%为4.92%(717525/14593406)。2016年ILI%高峰出现在春季,2017年在夏季,2018年在冬季,2019年出现冬季流行高峰和春夏季流行小高峰,流行持续30周。累计报告病例数65535例,6~14岁年龄组占比最大(32.88%),以2019年报告病例数最多。4个年度ILI监测样本的病毒总体阳性率为19.73%(559/7902),其中A(H1N1)占6.59%(521/7902),A(H3N2)占6.81%(538/7902),B亚型占6.30%(498/7902),A(H1N1)和A(H3N2)混合感染占0.03%(2/7902)。2016年流行高峰期的优势毒株为A(H1N1)和B亚型,后转以A(H3N2)为主;2017年流行毒株是A(H3N2);2018年以B亚型和A(H1N1)为主 ;2019年年初冬季阳性标本以A(H1N1)为主,春季开始逐渐进入A(H1N1)、A(H3N2)和B亚型共同流行模式,夏季以B亚型为主,年底冬季以A(H3N2)为主要流行型别。6~14岁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34.09%,317/930),以A(H3N2)为主(13.44%,125/930)。4年累计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2起,多发生在冬春季,小学是主要暴发场所(66.67%,28/42)。ILI%与报告病例数、流感病毒阳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3和0.745,P均<0.001)。结论 2016-2019年中山市出现了由不同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季节性流行,其中2019年出现了多个型别流感病毒共同轮换、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流行。加强监测和推广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防控多样化的流感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恙虫病疫情时空分布特征,为恙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工作重点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分布法对2014-2020年驻马店市恙虫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发病高峰。应用ArcGIS软件从乡镇(街道办)尺度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空间聚集区域及其变化特点。结果 2014-2020年驻马店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74例,年均发病率2.00/10万,人群以农民为主(89.82%),主要集中在46~80岁中老年群体(77.12%)。发病高峰日(95%CI)为10月31日(10月30日~11月2日)。恙虫病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Moran’s I指数=0.402,P <0.001),发病热点区域自汝南县向北(上蔡县)、向东(平舆县)和向东南(正阳县)扩散,汝南县一级热点区域数从2014-2019年7~9个下降到2020年3个;上蔡县热点区域数从2017年0个和2018年2个升高到2019年15个和2020年10个;平舆县热点区域数从2017年5个、2018年4个、2019年3个升高到2020年13个。结论 2014-2020年驻马店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并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健康研究所最近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中加双边生育(殖)健康基础研究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双方政府基金机构和中国科学院与渥太华大学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据悉2005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加生育(殖)健康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将在加拿大召开第二届中加生育(殖)健康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疟疾病例流行特征。  方法  利用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导出2005-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在时间、地区及人群的分布情况。  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期间共报告疟疾发病111例,死亡病例1例,年平均发病率0.26/10万;在报告的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及未分型疟疾中,恶性疟最多(54.5%,60/111),无混合感染;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9月的夏秋季节(52.0%,58/11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青壮年(93.7%,104/111),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52.9,P < 0.001);发病以干部职员为主(33.3%,37/111);海淀区26个街道和乡镇都有疟疾病例报道。国外输入性病例81例,占总病例的71.4%,其中74例(91.36%)感染来源于非洲。  结论  疟疾发病呈散发性,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加强出入境对疟疾的监控,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IV/AIDS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 为防范HIV/AIDS跨境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本研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5个国家2013-2019年HIV/AIDS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患病率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使用2019年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患病率描述145个国家HIV/AIDS的流行现状。通过计算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 分析HIV/AIDS发病率在2013-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 在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中, HIV/AIDS发病率≥40.00/10万的国家占比最高的地区是非洲, 为56.86%(29/51);最低的是亚洲, 为5.41%(2/37)。145个国家中, HIV/AIDS患病率≥100.00/万的国家多数位于非洲, 占20.69%(30/145)。2013-2019年, HIV/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国家共50个(34.48%, 50/145);呈下降趋势的国家共69个(47.59%, 69/145);无显著变化的国家共26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及2013-2019年该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 其2013-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采用145个国家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描述流行现状;计算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来分析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在2013-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 145个国家中, 索马里的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30.42/10万)和患病率(48.86/10万)最高, 斯洛文尼亚的发病率(0.01/10万)和患病率最低(0.01/10万)。2013-2019年, 在六大洲中, 非洲有14个(27.45%)国家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2个(43.14%)国家呈下降趋势;北美洲有2个(18.18%)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3个(27.27%)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亚洲有2个(5.41%)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3个(62.16%)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欧洲、大洋洲、南美洲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均无上升趋势, 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病和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14—2019年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病及死亡相关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2014—2019年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标化患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2软件分析患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由2014年的248.12/10万上升到2019年的408.05/10万,标化患病率由2014年的210.37/10万上升到2019年的348.72/10万,APC分别为9.81%与10.21%,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化死亡率由2014年的2.86/10万上升到2019年的5.77/10万,APC为18.20%,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YLL率、YLD率与DALY率分别从0.48‰、9.85‰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可疑食品及其来源,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362家哨点医院2014-2018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就诊信息、可疑饮食信息等,医生采集就诊病例自愿提供的粪便或肛拭样本,检测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诺如病毒。结果 2014-2018年上海市共收集到70731例食源性就诊病例信息,致病菌及病毒检出情况:沙门氏菌3.35%、副溶血性弧菌6.50%、致泻性大肠杆菌4.79%、志贺氏菌0.09%、空肠弯曲菌2.99%,诺如病毒13.43%;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5-10月;地区分布以近郊为多,占45.82%;26~30岁、31~35岁年龄段病例人数最多,分别占14.00%及12.52%;可疑饮食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7.79%)、肉与肉制品(19.37%);加工方式以家庭加工(30.53%)及散装(26.37%)为主;食物来源以家庭购买(51.08%)及餐饮店购买(25.61%)为主。结论 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疑饮食以家庭、餐饮店购买加工等为主,应当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监督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描述2010-2019年国家卫健委收入和支出的总量、结构、收支平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国家卫健委部门预决算向社会公布及新医改十年以来实际收入与支出状况。方法:利用2010-2019年国家卫健委部门预算和决算报告数据,从健康财政学和福利理论视角,采用文献回顾、描述统计和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国家卫健委收入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3.2%,事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84.0%。(2)支出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2.2%,按功能支出分类,医疗卫生支出在总支出中平均占比为90.7%;按经济支出分类,基本支出在总支出中的平均占比为88.7%。(2)2013年以来总收入和总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4)2012年以来总体呈现收入略大于支出的收支均衡状态。结论:新医改十年卫生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卫生经费收支结构无明显变化,部门预算约束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亟需树立健康财政学理念,优化卫生收支结构,提高卫生投入绩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三个南亚国家结核病疾病负担变化,为中国与部分沿线国家结核病防治和开展结核病领域国际卫生合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数据,采用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等指标描述结核病疾病负担,同时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与南亚三个国家结核病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ASIR)、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SMR)和标化DALY率(age-standardized DALY rate, ASDR)均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在42.85%~90.23%,AAPC在-7.77%~-1.90%且其趋势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19年四国中巴基斯坦结核病的ASIR、ASMR和ASDR最高。除巴基斯坦外均是男性结核病的ASIR、ASMR和ASDR高于女性。四国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的上升而增加。  结论  1990―2019年四国结核病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较高,距WHO终止结核病策略目标差距仍较大;印度等南亚三国结核病的ASIR总体高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将结核病防治作为国际卫生合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