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范围内7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大学生2 763名,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608名,自杀意念率为22.0%;不同性别、年级、血型、生源地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专业、民族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可通过个体对自杀行为所持的态度,来判别个体自杀意念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2.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现状,探讨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中专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4名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为66.79±11.83,男女生人际信任得分分别为69.22±13.22和65.66±10.9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自杀态度总分为2.84±0.48;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男女生得分分别为2.91±0.55和2.77±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得分分别为2.96±0.92和3.28±0.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相关(r=0.50,P0.01)。结论中专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女生。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总体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女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倾向于持肯定的态度,城镇学生对安乐死更倾向于持理解的态度。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 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仰、生源、年级被分别引入不同的自杀态度分量表.女生比男生更加明确、理性、客观地看待自杀行为.非医学专业对自杀行为的歧视成分更多,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预防(Beta=0.237)并且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Beta=0.124),认为自杀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eta=-0.12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越消极.具有佛教信仰的大学生对自杀持相对宽容、同情的态度.结论 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相对明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市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甘东  赵必华 《中国校医》2010,24(2):132-13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高职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心理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3所高职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4名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对自杀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居多。不同性别、专业的高职学生对自杀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源地进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预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人口学特征及自尊、乐观-悲观和抑郁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量表、自尊量表、乐观-悲观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学院校4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7名医学生自杀量表总平均分为(2.81±0.30)分,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医学生为14.1%;对自杀态度总的均分中,年级、院系变量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二年级低于一年级,临床专业低于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抑郁量表平均分为(19.34±7.57)分;自尊量表平均分为(30.18±5.12)分。乐观-悲观量表平均分为(32.78±5.27)分;抑郁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r_s为0.19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院系和是否抑郁均影响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P均0.05),OR值分别为2.813和2.586。结论不同院系和是否抑郁对医学生的自杀态度有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增强对临床专业学生的生命教育,尽早治疗抑郁学生,达到干预医学生自杀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问卷和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对毕节市1 70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毕节市中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中立和否定态度者分别为3.9%、44.6%和51.5%。性别、是否住校、学习生活、与父母关系、社会欺辱和媒体对自杀的相关报道是影响中学生自杀行为态度的因素。结论毕节市中学生对自杀行为缺乏正确认识,需家长、学校及社会对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安市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安市6所中学6个年级36个班共169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推断。结果:1693名学生中有440人(26.0%)曾经有过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440人中46人(10.5%)有过自杀未遂行为。1693名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学生分别占7.3%、26.4%、56.5%和25.3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以及对安乐死的态度是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在临安市中学生中较为常见,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支持者不在少数,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应以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为主。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态度以及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本科学生,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自杀总的态度(F)、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对自杀者(F2)、自杀者家属(F3)以及安乐死(F4)持理解或宽容的态度。65.9%的医学生表示需要预防自杀的知识和技巧。结论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采用QSA和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QSA总均分为2.65分,以SCL-90的9因子为自变量,QSA中对自杀者行为态度为因变量,逐步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3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绝大多数人对自杀行为持矛盾、中立态度;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采用QSA和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QSA总均分为2.65分,以SCL-90的9因子为自变量,QSA中对自杀者行为态度为因变量,逐步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3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绝大多数人对自杀行为持矛盾、中立态度;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房山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烟草相关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房山区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职高共1 5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学段学生尝试吸烟情况以及对烟草的知信行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房山区2019年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6.30%,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46%、4.12%、3.53%、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0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高学段、身边有朋友吸烟、见到电视电影中有吸烟镜头、模仿偶像吸烟等变量是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烟草相关知识各题目的正确率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对于烟草的肯定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性别、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8.90%的学生表示今后肯定不会吸烟。52.02%的学生会劝阻身边吸烟的人,1.26%的学生会跟随身边人一起吸烟。22.16%的学生表示会模仿明星偶像抽烟,性别和学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作者简介:孟毅(1982-),女,北京市房山人,学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儿童青少年的控烟是今后降低全社会人群吸烟率的关键。控制儿童青少年吸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防控,创建轻松和谐、无烟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强化知识宣教与干预,使儿童青少年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产生心理认同,将控烟行动坚持一生。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针对性指导心理危机干预.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地区11所大学9808名学生进行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SPAS)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学生对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自杀行为可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持否定或中立态度,其得分分别为34.28±16.44、35.64±19.14、36.94±16.05;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的相似性、自杀的歧视、自杀的正性态度持中立观点,得分分别为47.38±22.01、51.78±17.05、37.77±18.12;对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条目持中立或肯定态度的得分为70.77±17.21.性别、民族、宗教以及自杀未遂和自杀暴露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有影响.结论自杀危机干预系统需针对大众以及自杀者不同的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杭州、武汉、乌鲁木齐4个城市随机选取100所初中学校的学生9015名进行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中国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17.4%的初中生曾认真想过自杀,8.2%的初中生曾做过自杀计划,不同城市、性别、年龄、年级之间初中生自杀倾向报告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情感、友谊、应对压力的技能对初中生自杀倾向有影响。结论初中阶段是开展自杀预防与干预的关键时期,为初中生提供情感支持与生活技能培养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对自杀的态度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37份。并对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16.96%的学生对于身边流露出自杀念头的人会设法寻求他人帮助;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青少年心理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压力承受能力、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和朋友的支持、家族遗传史、学习压力、恋爱以及家庭成员病重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忽视,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3个地区共5 109名中学生,应用自编问卷、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和Amos 23.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5 109名中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宽容态度的学生分别有192(3.8%),1 845(36.1%),3 475(68.0%)和1 063人(20.8%).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住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校所在地、不同年级及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对自杀态度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04),其次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欺辱和生命有关教育(总效应分别为0.237,0.202,0.187,0.095).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有待提高,抑郁、焦虑情绪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影响较明显,预防中学生自杀更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背景,同时需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