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手段。结果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6个月到7年,死亡8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孟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大剂量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效果更好。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手段。结果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6个月到7年,死亡8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大剂量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效果更好。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良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8年5月-2001年5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良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输尿管良性肿瘤,4例采取输尿管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1例行病变处输尿管单切除术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4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12年,均健康生存。结论 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治疗 以输尿管切除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口状切除为主要方法,术后要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5例良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进行讨论,并探索此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诊断此病。全部病人被施行输尿管或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田状切除术。结果 随访3例,时间1年-5年,均健康生存。结论 膀胱镜检及逆行尿路造影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治疗以输尿管切除加(或)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田状切除术为主要方法,术后要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23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7例,术后随防6个月~7年,术后1年~3年死亡5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和逆行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仍为其主要术式。预后与肿瘤分期及分级相关,其中分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伟  董建庭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83-783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33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及治疗手段。结果 33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21例,占63.6%.术后随访2个月~8年,死亡6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周毅  王伟东  郑功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38-638,641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占70%)患者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术前膀胱镜检查21例,逆行输尿管造影18例,磁共振14例,静脉造影21例,阳性率分别为9%、52%、52%和38%。2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其中10例存活率5年以上,8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预防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防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者8例,存活6例,4例因膀胱种植性肿瘤行电切术。结论: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方法,对早期低级别肿瘤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或通过输尿管镜切除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健  瞿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1):56-56,58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原发性输尿管癌20例均经病检,IVU、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CT、MR I/MRU等检查证实。行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16例,行患侧输尿管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患侧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1例,双肾功能差行患侧输尿管全切,肾造瘘1例。结果:随访3~36个月,死于肺、脑转移各1例,死于肺感染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5~20个月发生膀胱肿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拒绝治疗1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9177年6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1级4例、2级11例、3级6例。Ta-1期、T2期11例、T3-4期3例。随访17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3年。其中1年内死亡5例,1年至5年死亡6例,存活超过5年6例,5年生存率疗效药行膀胱或肾盂灌注治疗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方法报告17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左侧11例,右侧4例,双侧2例,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等检查。17例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2例,1例一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三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工期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结果1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结论B超、IVP等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是及早手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理想的手术方式是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12.
王甫剑  吴天麟 《现代医学》2001,29(5):33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8例中34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全部病例送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为主,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得到诊断.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疗效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预后与患侧输尿管梗阻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16年所收治的4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通过B超、IVU、逆行肾盂造影、脱落细胞检查、CT等方法诊断.入选病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2例中获随访38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其中生存5个月至1年者8例, 1~3年者12例,> 5年者18例.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差, 易发生转移.术前不能准确判断肿瘤为分期与分级时,应首选肾、输尿管全切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输尿管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1例原发性巨输尿管患者的发病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腰痛伴血尿10例;尿路感染3例,继发结石11例,其中肾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2例;误诊2例。B超、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延迟,摄片是诊断原发性巨输尿管症重要方法。膀胱声学造影10例,证实无膀胱输尿管返流,采用输尿管裁剪,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eadbetter-Politano)效果满意。结论:诊断原发性巨输尿管症必须排除梗阻性和返流性巨输尿管,膀胱声学造影易行,是排除返流性巨输尿管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那万里  史明 《吉林医学》1991,12(3):161-162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又称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或输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本文报告5例,均经膀胱镜、静脉排泄造影和膀胱造影而确诊。2.例手术切除功能性梗阻段,扩张段剪裁缝合后与膀胱再植。2例保守观察,1例行输尿管扩张治疗,经4个月至67个月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我们认为本病治疗可首选扩张疗法,严密观察经过。如扩张治疗失败,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水平。方法 对2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G12例,G217例,G2-34例,G36例;A期3例,B期19例,C期5例,D期2例。23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11例无瘤生长,死亡4例。结论 IVU、膀胱镜和逆行造影仍是基本的检查手段,要避免合并膀胱癌时的漏诊。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仍是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孟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肾孟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8例行IVU,15例示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27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2年。5年生存率为42.9%。结论肉眼血尿、腰痛为主要症状,逆行肾孟造影及膀胱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为主要术式,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突向膀胱内的下段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内可见的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7例,女4例;年龄31~72岁;右侧5例,左侧6例。手术方式是患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5例随访2年无瘤存活;3例随访5年无瘤存活;1例2年内发生膀胱癌;1例2年后并发膀胱癌;1例不明原因血尿。结论: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膀胱内可见的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1992~2000年我院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11例的经验。11例患者中,10例获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获随访。结果,3例死亡,其余8例存活至今。提示,IVU、逆行造影、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镜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强调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陈弓  袁存和  王华  方勇  梁法政 《安徽医学》2007,28(4):364-366
目的探讨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特征、尿流动力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例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均行B超和放射学检查;确诊后2例保守观察,6例行输尿管裁剪成形输尿管膀胱吻合术,6例行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获1~6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病情无发展,4例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的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积水有所减轻。结论B超、IVU、逆行造影及膀胱尿道造影和利尿肾图是诊断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