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Nemonoxacin Malate capsule)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03-01—2021-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外口感染、隧道感染使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疗并规律随访的病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记录外口感染评分、感染相关指标,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患者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的患者23例。23例患者发生29次导管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致病菌(52.2%)。21例患者(91.3%)外口感染评分在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后降至正常范围,2例患者(8.7%)治疗3周后外口感染评分仍未达标,23例患者(100%)外口感染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可因腹膜渗漏、透析液回流不良或透析液腹膜腔内积聚而引起腹壁水肿和生殖器水肿。CT用以评价腹内液体的分布和特征,对诊断各种腹膜透析并发症很有帮助。本研究报道20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腹膜腔CT,特别加用腹膜内对比剂,可有助于对透析液渗漏作出定位,评价腹膜腔内透析液分布以及发现导管在液体腔中的位置。病N和方法研究对象20例,女8、男12例,平均年龄46(23-70)岁,CAPD治疗平均持续16(2-26)个月。用卷曲腹膜透析导管在正中旁线植人,研究开始前连续透析14-ZI天。腹膜CT用于有不同主…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3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液,借助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腹透导管植入术是膜透析开始的首要条件,导管植入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护直接关系到能否进行腹膜透析。我科从2005年1-12作腹膜透析植管术33例。腹透导管植入术均采用标准Tenckhoff直管。现将33例导管植入术护理体会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及腹膜透析流出液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60岁及以上稳定透析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老年实验组),同一中心稳定透析且一般营养状态、合并症匹配的60岁以下患者16例为对照(对照组),取外周血及腹膜透析流出液为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elp1、Thelp2、Thelp17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老年实验组外周血中,Th1、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分别为(34.2±14.5)%和(1.9±0.6)%,与对照组(38.1±10.7)%,(4.3±2.1)%比较略有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Th2、Treg细胞比例咀显升高,分别为(3.2±1.5)%相比于(1.9±1.2)%(P=-0.033),(7.3±2.9)%相比于(4.3±2.1)%(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流出液情况类似,除Th2无统计学意义外,Th1、Th17、Treg细胞亚群在老年组中比例分别为(24.2±11.8)%、(3.2±1.8)%和(8.2±4.3)%,对照组为(30.7±19.2)%、(6.7±2.9)%和(5.9±3.9)%,同比变化明显,P值分别为0.031、0.047和O.022,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长期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宿主免疫功能紊乱,需要通过更细致的营养、疾病评估以明确是否同年龄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失超滤(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是腹膜透析常见及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停止腹透,其发生的风险随着透析龄的增加而增加。文献报道透析龄1年的患者发生率为3%,透析龄长于6年的患者发生率则高达31%。腹膜透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排出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达到液体及电解质平衡。有效最低目标清除率与腹膜转运特性、腹腔淋巴回流(Lf)、残余肾功能及体表面积(BSAm^2)密切相关,某种因素差异或改变,均可导致腹透超滤功能的减退或丧失。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机体代谢;营养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不断改善,透析合并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而营养不良等合并症则日显突出。据统计,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占17%~56%,且随着腹膜透析(PD...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30例腹透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其中高标准转运4例(13.3%),高于平均转运17例(56.7%),低于平均转运8例(26.7%)以及低转运1例(3.3%)。按普通方式透析(2%透析液2000ml1/4h×4次/d),高和低标准转运的患者透析效能明显地低于其它转运类型。这些患者苦根据其腹膜转运类型更改透析方案,则能明显地增加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病人的蛋白质摄人问题中山医科大学肾脏实验室(510080)叶任高,江涛腹膜透析病人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18%~56%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表现,还有许多CAPD病人有亚临床状态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8例,其中15例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13例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为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组进行连续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各组动态血糖参数特点。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组问基线差异,并处理血红蛋白对HbAlc的影响效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N组〉11.1mmol/L血糖百分比(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比0,P〈0.05],且〉7.8mmol/L曲线下面积(AUC)、〉11.1AUC、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最大值(MAX)、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有升高趋势(P值介于0.056~0.094)。而DN组上述指标则更高。此外DN组平均血糖水平(MBG)、24hAUC、透析相关指标如腹膜透析时血糖、透析后MAX也明显高于NDN组[(9.4±2.5)比(6.4±1.3)mmol/L,(7.0±2.7)比(4.2±1.3)mmol·L-1·d-1,透析时血糖(8.6±2.8)比(6.2±1.4)mmoL/L,透析后MAX(11.5±2.6)比(8.5±2.4)mmol/L](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7%的DN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如MBG、24hAUC、〉7.8AUC及PT、〉11.1PT,腹膜透析相关指标如透析后MAX也较NDN组显著升高(t值为1.808~3.627,均P〈0.05)。DN组的夜间低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NDN组及正常对照组。在DN患者中,使用2.5%葡萄糖透析液与1.5%透析液的患者相比,各项血糖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CAPD时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可影响患者的血糖稳态,对DN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期腹膜透析与残余肾功能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腹膜透析与残余肾功能保护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中图法分类号R459.5大量的研究业已证明,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维持其良好的透析效能是透析成功的关键。其中维护好腹透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是其核心所在。对于所有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来说,RRF的...  相似文献   

11.
将一定量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腔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又部分或全部引流出腹腔的过程,称为一个腹膜透析周期.每个腹膜透析周期包括流入期、留腹期和流出期.流入期为腹膜透析液经过透析管路系统进入腹腔的时间,一般1~2 L透析液的灌入时间仅需要5~10分钟;如灌流时间长,很可能是透析导管出现故障[1-2].留腹期是腹膜透析液在腹腔内的停留时期.流出期指透析液经过透析导管从腹腔内引流出来的时间,一般1~2 L透析液引流完毕需10~15分钟.如果流出期延长,应检查引流管路是否通畅,透析导管是否移位或其他障碍[3-4].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大约18%感染相关的死亡与腹膜炎有关.尽管腹膜炎事件直接导致死亡的比率不足4%,但是在16%的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中,腹膜炎是一个"参与的因素".严重而持久的腹膜炎会导致腹膜功能衰竭.腹膜炎是导致患者终止腹膜透析转至血液透析的一个主要原因[1].目前,针对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增多,这为进一步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减少由此导致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渗腹膜透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并发严重肺水肿四例报告颜和昌等中华内科杂志20(11):685,1981 作者用高渗腹膜透析法成功地抢救4例经各种治疗均告无效的心力衰竭并发严重肺水肿病人。方法是用含7%葡萄糖透析液3~5次,之后依病情用2~6%葡萄糖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8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腹膜透析初期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分别于腹膜透析0月和6个月测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观察组复职率为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P〈0.05)。在组内比较,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透析初始阶段(P〈0.05)。结论对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复职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79~1989年间,作者对37例老年肾衰患者施行腹膜透析。腹膜内插管均在手术室于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关闭切口前,使用X线调整好导管位置,术后由有经验的透析护士观察1~3个月。腹膜透析导管诱发腹膜炎的诊断标准是(1)腹痛和压痛;(2)腹膜炎无其它原因;(3)腹膜内渗出液中白细胞升高(7100/mm~3);(4)腹膜内分泌液中有细菌生长。全部导管诱发腹膜炎者均住院治疗,接受静脉内或腹膜内抗生素治疗,若48小时症状仍无改善,则拔出导管或/和剖腹探查。 3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平均年龄65.1岁,男性25例,女性12例,平均随访3.5±2.1年。31例患者共发生腹膜炎61例次,每人每年发生率为1.41次。插入导管到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平均时间为1.8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  相似文献   

16.
自1976年Popovich实施第1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以来[1],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全球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约占总透析人群的11%[2-3].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因此,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腹膜透析能否成功以及腹膜透析能否长期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观察其耐药性。方法采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并治疗的6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透析引流液,培养后行致病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61例患者中,24例致病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6例,包括大肠埃希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产酸克雷伯杆菌1例;真菌感染3例,包括近平滑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15株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性最高的前3种药物分别为青霉素(100%)、头孢唑林(93.3%)、阿莫西林/棒酸(93.3%),均对万古霉素敏感;6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性最高的前4种药物分别为氨苄青霉素(83.3%)、头孢他啶(66.7%)、左氧氟沙星(50.0%)、头孢吡肟(50.0%),均对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致病菌对头孢类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腹膜透析前后肾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变化,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的影响。方法对11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前以及透析后3个月后的 PWV 进行测量,并结合血压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在经腹膜透析后,PWV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进行腹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腹膜透析能够控制动脉硬化的过程。腹膜透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机制除了降低 PMV 外,还存在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替代方法之一,腹膜透析治疗的关键是在腹腔植入一根腹膜透析管。我们在腹腔镜引导下植入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治疗慢性肾衰竭11例,导管放置位置准确,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 O比(10.41±1.01)cmH2 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