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合检测丙肝抗体和丙肝核心抗原并联合丙肝RNA在丙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3 117例患者进行HCV抗体和HCV抗原组合检测,对两种方法中的阳性标本进行HCV-RNA确证检测。结果:13 117例患者中,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丙肝核心抗原阳性52例,其中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48例,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总阳性数192例。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中HCV抗体阳性标本中有121例HCV-RNA阳性,检出率为64.4%;有48例HCV-c Ag阳性,检出率为25.5%(48/188)。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HCVRNA阳性45例,检出率为93.75%;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中有3例HCV-RNA阳性,检出率75%。结论:抗-HCV和HCV-c Ag组合作为HCV感染初筛实验联合HCV-RNA确证检测,对HCV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阳性率更低,可作为临床对HCV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检验程序。  相似文献   

2.
王智斌  谭太昌  王蓉 《西部医学》2010,22(7):1315-1316
目的探讨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丙肝抗体检测标本同时检测HCVAb、HCV游离抗原、HCV总抗原、HCVRNA。结果 75例HCVAb阳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7例,HCV总抗原阳性54例,HCVRNA阳性50例;100例HCVAb阴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例,HCV总抗原阳性2例,HCVRNA阳性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正在开发的几类抗丙肝抗病毒口服药物,特别是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靶向抗病毒(STAT-C)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其与抗病毒疗效及疾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89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丙肝患者进行基因型调查,并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多个时间点对血清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分析抗病毒治疗应答率,同时测定基线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 结果 四川地区共发现4种HCV基因型,存在9种基因亚型,基因型以HCV-1型为主,占79.89%(151/189),其中1b型占78.84%;非HCV-1型感染者占20.11%(38/189)。HCV-1型感染者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及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低于非HCV-1型(分别为65.56% vs. 84.21%,52.98% vs. 76.32%,P<0.05);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的基线血清病毒载量及基线肝功能指标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四川地区丙肝患者中以HCV-1型感染者最多。证实HCV基因型是四川地区丙肝患者重要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侧449例吸毒人员和400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一HCV).结果吸毒组血清抗-HCV阳性率91.09%,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0.25%,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9.09, P<0.01).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95.57%)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52.63%)(χ2=47.38, P<0.01).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丙肝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1 月解放军第425 医院收治的丙肝复发患者200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疗程为12 个月)和B 组(疗程为18 个月),均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并分析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A 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71 例,复发13 例,无应答3 例;B 组SVR74 例,复发6 例,无应答4 例。两组SVR 率、 无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 组复发率低于A 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B 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与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肝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输血感染、既往是否使用过干扰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病毒载量、药物减量或停用患者的SVR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复发患者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持续治疗18 个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肝功能,降低丙肝复发率,但对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并无改善作用,其治疗效果受HCV 基因型、病毒载量及药物减量或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盛伟利 《肝博士》2005,(5):39-4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倒约3.5万例。我国目前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2%,即大约有4000万人受到过丙肝病毒的感染。现在普遍认为丙肝病毒的感染者同时也是患者,因此丙型肝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在丙肝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份HCV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给予HCV、HCV-cAg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 HCV核心抗原测定符合率为93.0%,抗-HCV抗体检测符合率为81.0%,HCV核心抗原测定法符合率明显高于抗-HCV抗体检测法,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测丙肝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且操作便捷、成本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某院人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00例临床样本和30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检测.结果 10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HCV-cAg阳性率2%;30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0例.HCV-cAg阳性率为33.3%.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宛蓉 《肝博士》2015,(1):31-33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由丙肝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丙肝的特点是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而公众对丙肝的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这种"三高三低"的特性,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肝素来被称作"伪装的杀手",但如果能够在病情恶化前就发现,并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是  相似文献   

12.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病毒传染病,其感染面广,传染性强,易慢性化。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为0.4%~2.0%。中国为0.7%~3.1%,感染者50%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至少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转移为肝癌。因此,近年来对丙肝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对HCV致病及慢性化机制尚不清楚,对HCV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HCV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病毒性肝炎,每年令近14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默默杀手"。根据陈新文和唐宏的说法,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揭示丙肝的致病机制提供了迄今最先进的材料,还将从根本上推动丙肝防治的疫苗和药物研发。目前,由于HCV经血感染通常无症状,加上经济和医疗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丙肝防控能力低,全球现有近两亿人、我国有逾4000万人携带HCV。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凶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丙肝病毒(HCV)诊断的多种方法,对南通地区部分献血员中的HCV感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对象中C100-3抗体、N14抗体和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0.67%、0.44%和0.22%。其感染率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近,较非洲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985年左右参与非法献血人数较多的赵县前大章乡城郎村村民受HCV感染的现状,为当地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将户每位成员基本情况录入数据库。采集每位村民4mL血清,现场分离血清,并检测血清ALT、抗-HCV抗体。结果河北赵县献血村人群抗-HCV阳性率为26.72%;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献血员抗-HCV阳性率高于非献血员;不同献血类型HCV感染情况不同,混合献血感染几率最大。抗-HCV阳性率随混合献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河北赵县献血村HCV感染情况较严重,人群抗HCV感染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军  郝金奇  余艳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47-148,151
目的探讨各年龄段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患病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14 121例患者术前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14 121例患者中,抗HAV阳性率为0.10%,抗HCV阳性率为0.59%,抗HIV1/2阳性率为0.05%,TPAb阳性率为1.33%,提示患者术前均有可能被传染性病症感染。结论术前为患者做甲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抗体检测,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是检查术前患者体质和手术适应证,二是保护性检测,防止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7.
陈功  邓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2):162-164
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丙肝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大量的观察性及干预性研究发现在丙肝患者血清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B12、D、E、锌。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维生素与丙肝病毒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就这几种维生素对HCV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进行阐述。通过维生素与丙肝病毒的关系研究,为丙肝病毒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红燕 《肝博士》2022,(1):39-40
相比于“凶名赫赫”的乙肝病毒(HBV),一向“默默无闻”的丙肝病毒(HCV)被2020年的诺奖推到了媒体面前(2020年诺贝尔:3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获奖)。1989年,Michael Hounghton教授的研究小组分离并鉴定出丙肝病毒;1990年,丙肝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问世;1993年,我国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MH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比例及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并预防再次感染事件的发生是肾病内科与感染病科医师联合治疗理念的体现.为HCV感染治愈患者设置血液透析缓冲区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索MHD合并HCV感染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HCV区10例长期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成规范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12周或24周后监测血清HCV-RNA为阴性,视为达到HCV治愈标准.湘雅医院肾病内科于2017年4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设置缓冲区,安排HCV感染已治愈的患者由HCV区转入缓冲区继续透析,转区后监测这类患者血清HCV-RNA、抗HCV抗体水平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随访观察HCV治愈后再次感染的情况.结果:10例HCV感染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最终均治愈,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未见显著变化,转区后经27.5(17.5,39.0)个月随访,患者HCV-RNA持续阴性,抗HCV抗体持续阳性.结论:采用直接抗病毒治疗MHD合并HCV感染患者安全、有效,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及HCV转阴患者缓冲区透析是HCV患者在MHD期间新型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联合检测对诊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互补作用及HCV感染阳性者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检测手术前检查组2061例患者和ALT〉80U/L组242例患者的HCV-cAg、HCV-Ab和ALT等指标,然后将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检查组联合检测有2.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和单独HCV-Ab的1.6%(P〈0.05);ALT〉80U/L组联合检测有14.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的7.0%(P〈0.01);手术前检查组ALT均值和ALT〉80U/L例数是2项均阳性高于HCV-Ab阳性、HCV-Ab阳性高于HCV-cAg。结论HCV-cAg和HCV-Ab2项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项检测,这对HCV感染的诊断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加上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利于HCV感染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