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辛伐他汀片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专属性良好。辛伐他汀的线性范围为0.1~10ng/mL,最低定量限为0.1ng/mL,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1.4%,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测定的辛伐他汀片在人体内T1/2为(2.46±1.25)h;Tmax为(1.96±1.00)h;Cmax为(1.70±1.48)ng/mL;AUC0-24为(7.08±5.27)ng.h/mL;AUC0-∞为(8.11±5.83)ng.h/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本实验低浓度药物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辛伐他汀片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专属性良好。辛伐他汀的线性范围为0.1~10ng/mL,最低定量限为0.1ng/mL,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1.4%,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测定的辛伐他汀片在人体内T1/2为(2.46±1.25)h;Tmax为(1.96±1.00)h;Cmax为(1.70±1.48)ng/mL;AUC0-24为(7.08±5.27)ng.h/mL;AUC0-∞为(8.11±5.83)ng.h/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本实验低浓度药物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辛伐他汀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处方并对其体外释放及Beagle犬上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以辛伐他汀在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为考察指标,筛选辛伐他汀SEDDS处方;采用反向透析法测定体外释药性能;采用LC-MS/MS法测定6只Beagle犬经口给予辛伐他汀SEDDS和市售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结果:优化的辛伐他汀SEDDS处方为辛伐他汀20 mg、肉豆寇酸异丙酯(IPM)240 m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160 mg、十二烷基硫酸钠0.5%.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4.10±1.70)h和(2.7±0.8)h,cmax分别为(24.14±15.90)ng/mL和(27.85±12.94)ng/mL,t1/2分别为(6.27±3.03)h和(2.83±0.37)h,AUC0-τ分别为(214.05±127.72)ng·h/mL和(142.77±66.54)n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1.60±24.80)%.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辛伐他汀SEDDS大大提高了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福辛普利及其代谢物福辛普利拉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福辛普利片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扎来普隆,血浆样品酸化后用乙醚-二氯甲烷(3∶1)混合溶剂提取处理,LC-MS/MS分析。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醋酸胺水溶液,色谱柱为LichrospherC8,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质谱检测方式:选择性反应检测(SRM),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20mg福辛普利钠片,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福辛普利在0.1~15.0ng/mL,福辛普利拉1.0~7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福辛普利的日内RSD小于3.7%,日间RSD小于6.9%;福辛普利拉的日内RSD小于2.4%,日间RSD小于5.2%。福辛普利与福辛普利拉的t1/2分别为(2.72±1.75)h和(7.25±0.81)h,cmax分别为(4.61±2.34)ng/mL和(409.43±136.28)ng/mL,tmax分别为(1.21±0.42)h和(3.74±0.87)h。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35℃。结果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人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均实现较好分离,在0.5-25.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5),回收率为93.06%,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01%,最低检测限为0.25ng/ml。结论本法取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的方式对化合物进行测定,其中辛伐他汀(SS,m/z,419.2→199.1)和辛伐他汀-D6(SS-D6,m/z,425.2→199.1)在正离子模式下监测,而辛伐他汀酸(SSA,m/z,435.2→315.1)和辛伐他汀酸-D6(SSA-D6,m/z,441.2→315.1)在负离子模式下测定。含有乙酸和乙酸钠的p H 4.5的缓冲溶液用来提高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基质稳定性。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100~100ng/m 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RSD%≤7.4%)和准确度(RE%在-8.7%~12.2%范围内)均满足接受标准。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测定法,并用于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一次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50mg,采集肘静脉血并分离血浆,血样经乙酸乙酯提取后,以熊果酸为内标,进行LC-MS分析。色谱柱:Venusil XBP-C18柱(5μm, ID4.6×150mm),流动相:甲醇(5mmol/L乙酸铵)-水(85∶15,V/V),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25℃,进样10μL。甘草次酸和内标熊果酸的检测离子和裂解电压分别为m/z 469.5、m/z 455.6和200V、100V。根据不同时间甘草次酸血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0.5~200ng/mL范围内,甘草次酸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4,定量限为0.5ng/mL,提取回收率为76.0%~80.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2%。甘草次酸口服给药Cmax为(95.57±43.06)ng/mL,Tmax为(10.95±1.32)h。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法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血浆甘草次酸的浓度测定及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素及黄芩苷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素及其代谢物黄芩苷浓度。方法:色谱分离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74∶26),流速1 mL/min。血浆中加入内标木犀草素,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后上清液进行LC-MS/MS分析。检测离子:黄芩素[M H] 270.9→122.8,黄芩苷[M H] 447.0→271.3,内标[M H] 286.9→153.0。结果:黄芩苷、黄芩素在10-2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75%,日内和日间的RSD小于15%。结论:建立的LC-MS/MS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大鼠静注黄芩素后,血浆中黄芩素、黄芩苷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洛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洛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物洛伐他汀酸的浓度.方法 样品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提取浓集后进样,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50×3 mm, 3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质谱采用ESI离子源MRM模式检测,以辛伐他汀为内标,按内标法定量. 洛伐他汀、洛伐他汀酸和内标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质荷比(m/z)427.4→325.4、445.4→343.4和436.4→325.4.结果 洛伐他汀在0.031~64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7),最低定量限为0.031 μg/L,方法 回收率在96%~102%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5.3%及9.3%.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 准确、灵敏,可用于洛伐他汀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体血浆中利多卡因(lidocaine,LDC)及其代谢物单乙基甘氨二甲基苯酰胺(MEGX)和甘氨二甲基苯酰胺(GX)的浓度.方法 采用API3000型HPLC-MS/MS液质联用系统,Ultimate C18分析柱(50×4.6mm,5μm),甲氧苄啶作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5mmol/L醋酸铵=50:50(甲酸调pH5.0),流速0.2mL/min.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浓集后进样,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LDC的线性范围为15.625~2000ng/mL,MEGX和GX的线性范围均为1.5625~200ng/mL.LDC、MEGX和GX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5.625、1.5625和1.5625 ng/mL.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可满足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临床药物浓度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70-1171,117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血脂康片,每次2片,3次/d;治疗组给予晚餐后顿服辛伐他汀20mg,1次/d,总疗程8周,观察两组血脂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快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的副作用,提倡合理用药。方法综述国内外有关辛伐他汀副作用与合理应用的文献。结果辛伐他汀主要副作用有肌毒性、肝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等,且与剂量、联合用药及生理状况等有关。结论应根据患病原因及类别、药物作用机制及毒理作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的影响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20、40mg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hsCRP、FD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40mg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14.
15.
陈超联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10-611,6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脂水平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59%。结论:辛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早期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可于早期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佐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佐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降压降糖同时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皮素、血肌酐、24 h尿蛋白和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均<0.05),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体外对载脂蛋白A5(ApoA5)表达的调节,从而更好地理解辛伐他汀对血脂的影响。方法以含不同浓度辛伐他汀(1、5、10、25、50μmol/L)的培养液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G2(HepG2)细胞48h,并以0μmol/L辛伐他汀作为对照组,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poA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不断增加,ApoA5的表达也不断增强(P<0.05),直至辛伐他汀浓度达到25μmol/L时,ApoA5的表达达到最大限度,再增加辛伐他汀的浓度时(50μmol/L),ApoA5表达不再增强,反而较前一浓度(25μmol/L)时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表明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上调ApoA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但存在着一个最高上限浓度。结论辛伐他汀上调ApoA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蒋玲君  陶冶  何洪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1363-1364,1367
目的 探索吲达帕胺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高血压1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寿比山2.5mg,qd 西之这20mg,qn;对照组:寿比山2.5mg,qd。所有患者每周测血压1次,共24周。第8、24周复查血脂。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两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6周和治疗第24周,两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舒张压比较差异一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收缩压于第16周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辛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大动脉的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干预作用。方法:3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变化,血脂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减少,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调脂和降低MMP-1等独立于调脂的抗氧化、抗增殖等作用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