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和预防液体过负荷、清除炎症介质,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该文介绍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嵌入体外膜肺氧合管路的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护理操作及其风险,提出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最佳连接模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嵌入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4例甲型H1N1患者实施病情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护理,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并处理.结果利用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认为体外膜肺氧合可极大地提高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总结应用体外膜肺在院间转运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体外膜肺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但部分医院不具备开展体外膜肺的条件,体外膜肺建立后需转院。院间转运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转运途中对体外膜肺管道的监测和护理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本院应用体外膜肺支持从外院共转运5例危重患者,5例均顺利转至本院,转运途中发生股动脉旁路松脱1例,及时处理,未造成下肢缺血及生命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婷  朱明丽 《护理学报》2018,25(2):61-63
目的 总结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高新技术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进行心肺复苏,在成熟的医护团队配合下,给予高效的心肺复苏,尽早进行脑保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加强体外膜肺氧合管道护理,出现凝血后的正确处理等.结果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第6天,患者出现血管穿刺口局部凝血,导致非计划体外膜肺撤机,住院22 d救治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快,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高,是护理重点.一旦决定启动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人员必须迅速到位,高效开始救护.体外膜肺氧合建立成功后应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并发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在团队配合下,为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实施院内安全转运;给予体外膜肺氧合管道安全管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加强抗凝指标监测,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管理,观察并发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于体外膜肺氧合第2天,肝素抗凝5 d后出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及时调整新型抗凝药,术后第9天,给予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24天康复出院。结论本例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护理难度大,院内安全转运,低氧血症的观察,出血/溶血的护理,抗凝指标的监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等是护理需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抢救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护士是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该文对国内外参与体外膜肺氧合监护护士的资质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资格认证等进行介绍,并立足于国内现况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内开展护士参与体外膜肺氧合监护培训提供借鉴,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相关培训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院内“999”急救中的应用及管理体会。完善院内体外膜肺氧合急救护理团队管理;制订“999”急救后启动体外膜肺氧合程序流程与应急预案;改进用物管理,缩短准备时间;强调医护抢救配合,注重心肺复苏质量与体外膜肺氧合置管效率;做好院内转运管理等。对10例“前ICU期”的心搏骤停患者成功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从患者第1次发生心搏骤停至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转机时间38~74 min,平均(49.5±6.2)min;10例均成功行院内转运至ICU,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过整体治疗与护理,5例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有脑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4 d,心功能无法逆转,家属提出自动出院;2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8 h内,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合并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
总结2例极危重心脏术后患者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临时起搏器或/和主动脉球囊反搏等高级生命支持系统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人工气道的护理、体外膜肺氧合的管理、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给药护理,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和护理,2例患者于入ICU后39d和65d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于住院60d和197d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度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对2例发烟罐致重度吸入性损伤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的转运的护理包括病情风险评估,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组建转运团队,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护及对体外膜肺氧合管道的监测和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结果2例患者转运途中均未发生紧急情况,均安全有效转运。结论做好重度吸入性肺损伤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针对不安全因素完善预见性护理,是提高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总结18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护理要点为使用改良式体位改变技术实现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应用双重式导管固定技术,深度镇静确保俯卧位顺利进行,落实体外膜肺氧合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气囊管理预防误吸,整体性皮肤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15例7~15 d内顺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过程顺利,未发生导管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3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1.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多突然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阿-斯综合征,病情危重且急剧恶化,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1]。而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2,3],它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  相似文献   

12.
总结1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监护体会。监护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并行机械通气监护,有条件时尽早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一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做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监护、镇静镇痛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护及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本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13d,氧合改善,成功撤机,病情稳定后转入传染科病房治疗,10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总结3例体外膜肺氧合桥接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要点包括:院内体外膜肺氧合的安全转运、术前危重患者的病情讨论及手术间准备、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术中感染控制、异物残留的防范。本组3例均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其中2例于术中撤除体外膜肺氧合,顺利脱机,1例于术后4 d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14.
孙晓红  朱振男 《护理研究》2012,26(2):105-106
从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ECMO技术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的适应证、ECMO技术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包括循环和生命体征的监测、气道及呼吸机管理、预防感染、氧合器护理等)方面综述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3例心肺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监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苏洁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77-279
总结了3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心肺衰竭患者的监护经验.从基础生命指标监测、病人管理、并发症监护三方面对3例终末期心肺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除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2例存活现处于康复阶段,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善的监护技术是提高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率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重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双肺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参与治疗,术后做好器官支持治疗期的安全管理,加强术后并发症观察,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后行肺康复锻炼。术后第5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术后第19天生命体征平稳,之后予积极肺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手术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4年实施ECMO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化护理程序抢救;将2009-2011年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相关指标及团队满意度。结果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护理团队在成员到位时间、开始抢救、物品准备、管道预充、置管完成时间以及团队流程满意度提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实施,能够帮助护士规范护理操作,提升操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2例危重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进行院际转运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是做好转运前各细节的准备,包括患者、物资、人员的准备,转运过程中做好搬运细节管理,严密监护病情,保证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正常进行,转运后实施无缝交接。2例患者成功转运至上级医院,无转运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春华  林燕  王辉  俞超  张帅   《护理与康复》2021,20(10):53-56
总结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锑中毒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早期识别锑中毒后尽早解毒治疗,积极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做好气道管理,重视谵妄护理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给予积极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患者于入院后第9天撤离体外膜肺氧合,第20天生命体征稳定,转康复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护理流程表。方法通过查阅指南和文献,设计ICU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将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中,对比该标准化护理流程表使用前后的护理操作情况。结果标准化护理流程表能规范护士操作流程,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用物准备时间、翻身时间都低于标准化流程操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助于规范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