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10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组(联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结果: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IL-1、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足趾肿胀程度均明显减轻,联合组足趾肿胀程度更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和甲氨蝶呤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和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IL-1、IL-6和TNF-α水平,且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双相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120例来我院就医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静脉血IL-1β、IL-2、IL-6、TNF-α水平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血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IL-2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静脉血中的IL-1β、TNF-α水平能对病情及疾病活动性的评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结石胆囊切除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行LC,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IL-6、TNF-α水平即升高,第2天达高峰,第3天开始回落,术后3d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IL-10术后第1天即降低,第2天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IL-6、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能有效降低胆囊切阿衰术给患者带来的炎症应激反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双相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和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的水平,分析观察组术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R-AFS分期呈正相关(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各指标不同水平分级的复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水平与复发率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有关,并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5,37(12):1068-1069,107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 月至 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SA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 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并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SAP 治疗有效,能有效调控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进程,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7、TGF-β、IFN-γ、TNG-α和IL-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及mRNA表达,探讨IL-37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及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30例RA患者(RA疾病标准评分≥6)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及mRNA表达,并探讨其抑制机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IL-37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①治疗前后RA患者组血清IL-3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A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FN-γ、TNG-α、IL-1明显高于正常组,IL-37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③RA患者血清中IL-37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前r=0.854,P〈0.05,治疗后r=0.563,P〈0.05)。结论 IL-37作为一种基础的免疫抑制因子,通过其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炎症因子。当代偿产生的IL-37不能维持免疫平衡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造成了RA患者机体损伤。通过实验证实IL-37与RA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存在一定关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IL-1、IL-6、TNF-α、CR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分析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RA患者IL-1、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体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IL-6、TNF-α、CR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龙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Ⅱ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皮内注射建立RA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龙胶囊组及甲氨蝶呤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比较,骨龙胶囊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龙胶囊能有效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舍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RA患者289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141例、治疗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甲氨蝶呤联合普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和痹方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分别采集血液、滑膜液测定IL-6、IL-8、IL-17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RA患者采用和痹方与西药联合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6例伴有冠心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和牙周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与血清CRP、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经牙周治疗后PLI、BI、PD、CAL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8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治疗能改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降低其血清CRP、IL-8和TNF-α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广强  邱桂侠 《安徽医学》2015,36(11):1384-1386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疗效及对 IL-6、IL-1β、TNF-α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口服舍曲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HAMD、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IL-6、IL-1β、TNF-α血清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P <0.05),但试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舍曲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清 IL-6、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宋学勤  赵靖平  吕路线  李文强 《医学争鸣》2007,28(23):2191-2194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及其不同亚型中IL-1β,IL-6,TNF-α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65例健康对照者IL-1 β,TNF-α,IL-6血清蛋白水平和PBMC 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高于阳性亚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家族型患者IL-6水平高于散发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家族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治疗前TNF-α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5);IL-1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降分率呈正相关(r=0.388,P<0.05).④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PBMC中IL-1β,IL-6,TNF-α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BMC中IL-1β mRNA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IL-1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缓解的一个灵敏指标.②遗传背景可能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及其介导的免疫功能;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其可能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钟善全  刘铮  黄樱  张诗昊 《广东医学》2008,29(8):1411-1413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IL-6,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82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h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3例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IL-6, 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 TNF-α水平较治疗前也有明显降低(P<0.05)。而病死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IL-6, TNF-α参与脑出血后的炎性反应, 醒脑静可能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2例儿童哮喘患者(哮喘组)的血清IL-8、IgE、TNF-α和外周血EOS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选择52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同期检测,比较哮喘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8、IgE、TNF-α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并分析不同病理阶段、不同病程血清IL-8、IgE、TNF-α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差异。结果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8、IgE、TNF-α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2.896、2.273、2.196,P<0.05);哮喘组治疗后血清IL-8、IgE、TNF-α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2.735、2.254、2.201,P<0.05);哮喘发作组的IL-8、IgE、TNF-α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哮喘缓解组(t=2.886、2.205、2.153、2.124,P均<0.05);哮喘持续发作组IL-8、IgE、TNF-α、EOS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哮喘发作组:t=2.836、3.124、2.995、2.854;哮喘缓解组:t=3.735、4.002、3.834、3.656,P均<0.05);且其他哮喘发作组患儿的IL-8、IgE、TNF-α、EOS水平也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7、2.894、2.241、2.207,P均<0.05);病程>1年组IL-8、IgE、TNF-α、EOS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9、3.122、2.126、2.858,P<0.05)。结论血清IL-8、TNF-α、IgE和外周血EOS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谭瓛  龙玉梅 《河北医学》2016,(11):1763-176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通过掷硬币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血清TNF-α、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和恢复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P=0.048).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上升,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提高SAP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清TNF-α、IL-10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内sTREM-1、TNF-α及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纳入60例重症肺炎患者,对照组纳入30例健康者,研究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诱导痰sTREM-1及TNF-α、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下呼吸道诱导痰中sTREM-1、TNF-α及IL-10水平及TNF-α/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气管插管后各时段,两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气管插管1d后各时段诱导痰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气管插管后5个时段,两组诱导痰TNF-α、IL-10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气管插管后5个时段诱导痰TNF-α、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气管插管后两组诱导痰TNF-α/IL-1无显著改变(P>0.05),死亡组在后3个时段诱导痰TNF-α/IL-1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sTREM-1于重症肺炎患者气道内高表达,对局部炎症的过反应有促进作用,死亡患者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