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胰管汇合部在解剖结构上是指奥狄括约肌所在区域,包括胆胰管下段及Vater壶腹部。此处病变是引起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5月对11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优萍 《海峡药学》2011,23(7):103-10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采上述药物联合温胃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1例,显效23例,无效6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52例,治愈16例,显效22例.无效14例,治愈率73.08%;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62.P=0.0238)。结论运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基础上联用温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胃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优萍  楼杰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79-128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检查前30min口服西甲硅油300 mg)和对照组(检查前30 min口服西甲硅油100 mg),比较两组小肠肠道内所含气泡量以及图像清晰度,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肠肠道内的气泡较少、图像清晰度较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甲硅油能够祛除肠道内的气泡,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图像清晰度,300 mg剂量的祛泡效果比100 mg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的用量、用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 0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于检查后0.5~10 min清醒,10~30 min完全恢复定向力。术中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7200例(72%);血压下降7800例(78%);心率下降9100例(91%);SpO2下降:下降至85%以下350例(3.5%),其中16例(0.16%)出现一过性短暂SpO2下降至50%以下,5例甚至下降至20%以下;癫痫样运动102例(1.02%);刺激性咳嗽610例(6.1%);呃逆23例(0.23%)。术后不良反应:头昏、头晕134例(1.34%),恶心18例(0.18%)。结论丙泊酚用于无痛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导丝替代造影剂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斑马亲水性软头导丝替代造影剂的应用在降低诊治性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胆胰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312例中选择反复胰管插管3次及以上的患者83例(诊断性ERCP17例,治疗性ERCP66例),随机分成根据导丝走向辨别胆胰管的导丝组和用造影剂显影区分胆胰管的造影组.观察两组在术前、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及两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造影组术后4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导丝组(P<0.01);术后胰腺炎、24、48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百分比数,导丝组明显低于造影组.结论亲水性黄斑马软头导丝替代造影剂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 11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行十二指肠镜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乳头肌切开治疗 ,并定期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经B超、CT、MRI未能明确病因 ,ERCP病因诊断率 4 5 % (5 /11) ,EST病因诊断率 10 0 %。EST后全部病因得以根除。随访半年至 1年半后 ,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 ,急性胰腺炎无 1例复发。结论 对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ERCP及EST是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残胃Hp感染现状、各种因素对Hp生存的影响及残胃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5例胃癌术后患者行胃镜检查、胃液pH值测定、BC—UBT检测,Hp感染者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结果:Hp检出率对照组高于残胃组;保留胃窦组高于非保留胃窦组(P均〈0.05);pH值≤4的Hp感染率87.2%;残胃胆汁返流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胃窦保留组。结论:残胃Hp检出率与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胃癌术后Hp检出率逐年下降;常规抗Hp的治疗方案同样适用于残胃的Hp感染,当pH值〉4时,质子泵剂量可以减半。  相似文献   
8.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5,37(12):1068-1069,107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 月至 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SA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 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并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SAP 治疗有效,能有效调控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进程,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11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行十二指肠镜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乳头肌切开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经B超、CT、MRI未能明确病因,ERCP病因诊断率45%(5/11),EST病因诊断率100%。EST后全部病因得以根除。随访半年至1年半后,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急性胰腺炎无1例复发。结论:对胆胰管汇合部微小病变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ERCP及EST是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4,(24):2015-2017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拟施行ERCP手术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氯芬酸钠组、生长抑素组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其术前、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双氯芬酸钠组术后4h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生长抑素组(P<0.01),但术后24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双氯芬酸钠组与生长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双氯芬酸钠组与生长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双氯芬酸钠与生长抑素均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且双氯芬酸钠比生长抑素在应用便利性及经济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