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18、IL-10、sIL-2R、TNF-α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正常人、24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27例慢性丙肝患者(包括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丙肝病毒携带者组(P<0.05),且其值与谷丙转氨酶(GPT)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HCV-RNA未阴转组治疗前血清中sIL-2R、IL-10水平明显高于HCV-RNA阴转组(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且sIL-2、IL-10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在不同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03-09/2005-08我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30例、混合性痴呆(MD)15例、血管性痴呆(VD)25例. 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老年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 结果:各痴呆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较对照组却无增高;VD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增高; MD组患者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1). 各痴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IL-1ra的水平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无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痴呆患者血清与其相对应的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无相关. 结论:痴呆患者脑内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其神经病理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IFN-γ、IL-2及IL-4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4水平.结果CA患者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P<0.01);C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CA短病程组(P<0.01).结论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长病程患者更明显,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 PTE)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IL-6、IL-8、ET-1的浓度,探讨其在肺栓塞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大面积栓塞8例,非大面积栓塞93例)确诊当天及溶栓或抗凝治疗后15天血清中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IL-6、IL-8、ET-1水平,并与10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PTE组患者确诊当天血清中TNF-a、IL-1、IL-6、IL-8、ET-1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大面积肺栓塞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非大面积肺栓塞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经溶栓或抗凝治疗15天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④结论 TNF-a、IL-1、IL-6、IL-8、ET-1在PT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4水平。结果 CA患者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P<0.01);C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CA短病程组(P<0.01)。结论 CA患者有Thl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长病程患者更明显,患者Thl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钠每日1.0静脉注射共14d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卡介菌多糖核酸0.70 mg隔日肌注共20次治疗,治疗结束按时随访至12月时,计算两组的痊愈率;ELI SA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1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Th2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情况;应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结束后,按规定时间随访12个月,治疗组痊愈率85.0%,对照组痊愈率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156,P>0.05);②治疗前,两组IL-2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对照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 <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疗效确切,若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维持Th1/Th2比值的动态平衡,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D患者(AD组)和MCI患者(MCI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关系,同时选取1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TNF-α水平: AD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149.4±12.5)ng/ml]明显高于MCI组[(118.6±19.4)ng/ml]及对照组[(109.3±2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血清TNF-α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L-6水平: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IL-8水平: 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A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TNF-α、IL-6和IL-8在AD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增高,加剧免疫炎症反应,可能起到神经毒性作用,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死亡及小胶质细胞增生,进一步促使认知障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TNF-α、IL-6、IL-8、IL-10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实验组6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和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35例血清Leptin、TNF-α、IL-6、IL-8、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观察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Leptin、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Leptin、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ROC曲线分析血清Leptin与TNF-α的诊断特性最好,IL-8的诊断特性最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Leptin和炎性细胞因子均发生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的轻重,可做为联合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9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显著高于或高于正常对照组(t=5.82、2.15,P<0.01、P<0.05),IL-6与TNF-a呈正相关(r=0.571,P<0.05)。结论血清高IL-6、TNF-a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AP患者50例(CAP组), 入院第1天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6分者为轻症组, ≥6分者为重症组;选取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AP组入院第1天以及对照组血清和BALF中IL-6、IL-8、IL-10水平, 同法测定CAP组入院第7、30天血清中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CAP组入院第1天血清和BALF中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CAP重症组血清中IL-6、IL-10和BALF中IL-6、IL-8 、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CAP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随病程呈下降趋势(P<0.01), 在入院第7天和第30 天均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CAP组血清中IL-8水平在入院第30天仍保持较高水平,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6、IL-8和IL-10均参与了CAP患者局部和系统的炎症反应, BALF中IL-6、IL-8、IL-10和血清中IL-6、IL-10的水平可反映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 检测血清中IL-6、IL-8和IL-10对CAP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的影响。方法:6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1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记录TNFa、IL-6、空腹血糖(FBG)及血脂。对照组在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共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改善无统计学差别,血清TNF-a及IL-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a、IL-6水平,表明其可能通过抗炎对2型糖尿病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颖 《海南医学》2013,24(24):3657-3658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50例CHF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米力农治疗1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IL-10、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黄小霏1,檀卫平1*,江润昌2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9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6、IL-10、IL-17的含量;并对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儿童进行两两比较,了解IL-6、IL-10、IL-17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1、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IL-6、 IL-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恢复期IL-6及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急性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P<0.05)。恢复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HFMD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可能与手足口病患儿恢复后持续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关键词:手足口病 儿童 白介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intrestinalpep—tide,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B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量血清TNF—α、IL-6、IL-8、VI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VI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B组血清TNF-0l、IL.6、IL.8显著低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VIP显著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可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92例老年HF患者(HF组)及5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清TNF-a、IL-6、sTNFBI、IL-10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tion,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患者血清TNF-a、IL-6、sTNFBI、IL-10水平及TNF-a/sTNFRI、IL-6/IL-10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的分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老年HF患者血清TNF-a、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爽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于炎性方向,促炎性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AVT)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IL-6及TNF-a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14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AVT剂量为40mg/d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AVT剂量为10mg/d治疗。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IL-6和TNF—a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IL-6和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LDL、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IL-6以及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AVT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IL-6、TNF—a水平的改善更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IL-12和sFas与SLE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