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娟  甘欣锦 《中医研究》2011,24(9):62-6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与免疫相关的、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的出血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慢性ITP(CITP)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切脾、免疫抑制剂、抗CD20单抗  相似文献   

2.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组难治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血小板减少、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出血,应用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持久疗效或不能耐受为特征。2007-01—2009—12,我们采用自制柴莲升血颗粒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和难治性ITP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下就慢性和难治性ITP的治疗谈一点我们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目前公认绝大多数ITP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因此,本病又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ITP和慢性ITP.按照年龄又可以分为成人ITP和儿童ITP两大类[1]。ITP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虚劳”范畴[2]。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59-66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中医治疗时分实证型和虚证型,实证型类似于急性或慢性ITP急性发作,虚证型多见于慢性ITP患者。实证型中医治疗多按照外感风热毒邪、邪热迫血妄行辨证,以清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笔者采用免疫造摸的方法建立慢性ITP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脾脏巨噬细胞FcγRII-β(CD32)的表达,以了解中药复方牛角地黄汤治疗ITP的作用环节与机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笔者采用免疫造摸的方法建立慢性ITP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脾脏巨噬细胞FcγRⅡ-B(CD32)的表达,以了解中药复方牛角地黄汤治疗ITP的作用环节与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淑香  孙士玲 《新中医》2012,(5):152-15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可分急性与慢性。现代医学治疗ITP多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以及易反复,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自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人体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和生成障碍所致。临床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经正规治疗的慢性病例中约有15%~30%的病例不能被控制,临床称为难治性 ITP。近年来,我们治疗的慢性 ITP 病例中遇到难治性患者24例,经中药益气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免疫相关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多数学者以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目前西医治疗CITP在远期疗效、禁忌症、毒副作用方面仍存在部分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应用院内自制消癜饮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并与成药对照组55例做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运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血及血小板悬液等。虽然慢性ITP切牌后患者缓解率达到75%~90%。但是其中30%~50%复发,故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新疗法有重要意义。笔者于1994年在南京市中医院实习期间,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19例ITP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成人多为慢性型,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多以皮肤、牙龈甚至脏器出血为表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公认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仅1/3患者可获长期反应,因此该病常反复发作,病程多超过半年。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为主治疗慢性ITP3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国际血液学病组织近年来更倾向于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大约有80%~90%的患者在诊断后的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者呈慢性病程,其中经正规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和一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则称为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cytopenia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并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可分急性与慢性,难治者多为重症和慢性ITP。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西医治疗并未使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中医学着眼于整体调治,认为其以虚证、热证、瘀证为主,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以探讨该病之病机。方法:观察89例慢性ITP患者,男31例,女58例;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将其分为脾虚失统组、肾虚阴亏组,观察比较两组雌二醇(E2、睾酮(T)、T淋巴细胞亚群碌NK细胞不同及性激素与细胞免疫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慢性ITP脾肾亏虚证患者E2值明显升高,以肾虚阴亏组升高为著。E2值高于正常范围病例数的百分率,肾虚阴亏组明显高于脾虚失统组。肾虚阴亏组NK细胞活性值明显低于正常。结论:慢性ITP脾肾亏虚实质是E2升高,直接和间接引起免疫紊乱,终致骨髓增殖、分化、成熟障碍,肾虚内函主要是性激素和免疫紊乱致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破坏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药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特作此临床试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10年来本科处理过的40例经肾上腺皮质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免疫抑制剂、脾摘除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慢性顽固性ITP患者为对象。血小板单独减少在6个月以上,且除外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形成等其它疾病。 1.2 用药方法大部分患者在用强的松龙每天5~10mg作维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多数学者认为ITP与免疫有关。在血小板表面附有相关 Ig G,认为是病理性免疫反应所产生的特异性血小板抗体。脾脏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同时又是破坏致敏的血小板器官。由于以上机理 ,目前在 ITP的治疗上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 ,中医药治疗及必要时做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 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据临床观察 ,激素对急性型 ITP疗效好。对慢性型的治疗 ,各家报道完全缓解率不一 ,为 15%~ 60 %。1.1 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在ITP的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制备与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是ITP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免疫造模、自发免疫模型、转基因造模以及其他造模方法。免疫造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验用动物主要是小鼠,常用的注射途径是腹腔注射,常用的免疫原有抗血小板血清、单克隆/多克隆抗体、血小板等,自发模型与转基因模型比较少用。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主要有ITP热盛证模型,ITP肾阴虚证模型,ITP气不摄血证模型等,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些年来ITP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