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99年2月至2003年6月对4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6例瓣膜替换、法乐氏四联症等手术,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对比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延期性心脏压塞范晋明,张晓膺,高克柔,刘宁,王中林1临床资料延期性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我科在3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共遇4例。分别于术后8天、13天、14天及15天并发延期性心脏压塞再次手术引流,并分别引流出4...  相似文献   

3.
36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阎玉生,龙国粹,李中学,李斌,童健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3.4%[1]。1983年1月~1993年7月,我们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75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29例,占5.0...  相似文献   

4.
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气栓的预防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在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45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包括再次二尖瓣置换术4例)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脑部并发症及严重低心排血量。结论: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内直视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术中及术后出血,特别是病情复杂,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或再次开胸手术者,出血多,创面广泛渗血用外科止血方法难以奏效。为此,我院1995—1997年对一些重症心内手术病例术中应用抑肽酶,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现将应用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心内直视手术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9—5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组)。对照组13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Ca。.bol手术1例,乏氏窦瘤修补术1例)。观察组13例(M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M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  相似文献   

7.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洁  王萍 《护理学杂志》2008,23(22):35-36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瓣膜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较少见。 1992年至 2 0 0 0年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 7例 ,其中 2例术前诊断明确 ,5例术前漏诊动脉导管未闭 ,均在体外循环中因心内回血多等被发现。大量的心内回血严重地影响了外科手术操作及体外循环管理 ,术后还易出现肺部及脑部并发症。现就其一些特殊征象的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7例中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7~ 5 6岁 ;体重 40~ 6 0kg。术前 2例诊断为先天性和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拟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及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例后天性心脏瓣膜病变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病人,于围术期通过放免及尿酶检查方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并与常规肾功能检查方法相对比。资料与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20例,术前氮质血症(BUN)、肌肝(Scr)无异常者,心功能Ⅱ~Ⅲ级,ASAⅡ~Ⅲ级,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9(20~52)岁,体重48.2(40~61)kg。施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6例。均用安…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内源性血管张力调节物质,具有改变心肌收缩,影响心脏代谢及调节心脏内分泌等功能。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机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体内多种活性物质的合成、释放都发生明显变化。现对我院22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中后期血浆ET水平变化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全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42岁,体重13~70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0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房间隔缺损(ASD)7例,法乐氏四联征(TF)4例。后天性心脏病2例,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乳糜胸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告发生率为0.2~0.5%,我院自1980年6月~198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96例,其中2例并发乳糜胸(发生率2%)。由于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和良好的护理,2例乳糜胸均已治愈。现将临床监护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性,8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于1983年3月28日在全身中度低温,  相似文献   

12.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共为 840例病人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 3例 ,现道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例 1 女 ,42例。风湿性心脏病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中度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IV级。 1989年 8月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主动脉瓣严重纤维化、钙化 ,二尖瓣纤维化 ,瓣下结构挛缩。二尖瓣置换 2 7号、主动脉瓣置换 2 1号单叶机械瓣。心脏复跳后发现左心室后壁近左房室瓣环处有 1cm裂口 ,可见人工瓣环 ,遂立即建立体外循环 ,取 1 5cm× 1 0cm涤纶片…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41例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VSD)直接缝合16例,补片修补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肺动脉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2例,结果:1例急诊VSD修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并发脑栓塞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5例,随访时间3-102个月,无1例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应强调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治疗,以防止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病人认知功能近期损害的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在术前与术后的10~15 d用韦氏智力量表、Benton视觉保持测验对30例病人评估,病种包括法乐氏三联征及四联征矫治术各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双腔右心室矫治术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并对体外循环中所测数值与手术前后智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言语智商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101±16,术后94±16,P<0.01),总智商亦明显下降(术前.104±16),术后100±15,P<0.01),操作智商未见下降。(2)术后领悟及总智商的差异与体外循环时的动脉流量呈正相关性(P<0.05)。(3)术后言语智商的下降与最低pH值呈正相关性(P<0.05),与.PaCO2值呈负相关性(P<0.05)。(4)Benton视觉保持测验提示手术对病人视觉记忆保持能力及视觉空间结构能力有较明显的损害。结论 亚低温对脑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术后近期仍有认知功能损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大脑具广泛影响。体外循环时,动脉流量过大、氧流量过高及CO2的过度降低加重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姚培炎范关荣朱洪生梁保罗王一山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978例,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8例(0.4%),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6~48岁,平均25岁...  相似文献   

16.
自 1996年 10月以来 ,我们对 3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自制带芯主动脉插管 ,效果良好。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 6 2岁。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 13例 ,房间隔缺损 10例 ,动脉导管未闭、法洛三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各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6例 ,其中行二尖瓣置换 5例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 1例。手术采用腋下小切口 10例 ,胸骨正中入路 2 2例。方法 选用常规使用的全塑直头或弯头空芯主动脉插管 ,内置入一根与插管内径相仿的金属内芯 (若为弯头管插入内芯后弯头拉直 ) ,其尖端为带斜面锋利刀刃…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60例,有室间膈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瓣膜病等近20个病种,住院期间死亡8例,占5.7%。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140例,占87.5%,本文重点对术前及术中心肌保护进行总结及讨论。  相似文献   

18.
法乐氏四联症术后并发乳糜胸一例张朝满李敬连刘志伟张志民张钊患者男,13岁。自幼心脏有杂音,口唇紫绀,蹲踞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法乐氏四联症。1994年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心脏自动复跳,在固定胸骨时,突然心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其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2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27例,女97例;年龄1~72(47.7±7.2)岁。均有心脏基础性病变,包括心脏瓣膜病171例(二尖瓣病变99例,主动脉瓣病变30例,双瓣膜病变42例);先天性心脏病40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三联症l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脱垂3例,室间隔缺损术后主动脉窦脱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3例梅毒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8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再发SBE;2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探讨SBE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术中探查赘生物192例,全部送培养,阳性100例,检出率52.0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多见。手术近期死亡10例,死亡率4.46%,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术后严重感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难以控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低下、严重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心瓣膜置换术后再发感染及术前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