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二仙汤)、西药(克罗米芬)两种疗法共观察精液异常症患者38例。结果与结论:针灸加中药组(26例)和针灸加西药组(12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针灸加中药组痊愈率为38.5%,受孕率为30.8%,均高于针灸加西药组8.3%、8.3%,但统计未见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液量、液化时间、粘度、精子密度、死亡率、1h存活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针灸加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诸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分析针刺干预失眠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7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147篇和英文文献有53篇,分别发表在30种和36种期刊上,其中《中国针灸》和《Trails》刊载量最多,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失眠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失眠症,围绝经期失眠,肿瘤相关失眠等。干预措施包括:针刺,针刺联合中药,针刺联合西药,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疗程以3次/周,4周,共12次最常见,仅68篇(34%)提及随访情况,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周。常用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评估睡眠、情绪、日间功能及症状最常用的主观量表分别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多维疲劳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17篇使用多导睡眠图观察睡眠情况。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血液指标探讨其可能机制分别有6和14篇。结论 针刺治疗失眠症研究前景巨大,未来应注重失眠表型、针刺即时和持续效应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以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陈硕  苏轶男  王凯  王燕 《天津中医药》2022,39(6):746-749
目的 探寻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运用前景。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因原发性结直肠癌接收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同温生理盐水灌肠,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的时间,同期监测患者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可见生长抑素水平升高。治疗组第7天的胃动素水平升高同时生长抑素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可在短期内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降低围手术期肠梗阻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 reach a consensus i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therapy for gynecological disorders.MethodsFive specialists of gynecology as well as five general practitioners with a background in acupuncture for gynecology were asked to evaluate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as well as traditonal Chinese herbal therapy for a given number of indications. The classificiation system was trifold: useful, less useful and not useful. Further questions referred to specific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odes as well as studies in this field.ResultsFour gynecologists and two general practitioners returned the questionnaire. Their answers were for the most part simila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ly in seven out of 30 disorders, whether treatment was classified as useful or less useful. For some disorders, expert opinion was backed by a list of high quality studies. However, only three experts referred their work to certain studies, the other half indicated their experience.DiscussionDifferences may be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applied. Other reasons could be relative experience with gynecological disorders and or differences in specialized training.ConclusionThis study produced a rather homogenous consensu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therapy in gynecology, based on expert interrogation (EBM-level IV). Expert opinion is supported by studies (in part EBM-level 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8例,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是可见于各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根据气化理论及其临床症状,认为中气不运为其病机关键,治疗宜针药并用以扶阳补阴,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治疗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展示与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中西医治疗策略的差异,为创新SCP的诊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建库至今发表的与SCP研究相关的文献,使用CiteSpace对发文量、共现网络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图谱内容解读其涵义。结果徐林和Gordon分别是治疗SCP相关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中医药特色期刊和高校发文量较高,但较国外起步时间晚、研究数量和合作频率低。主要研究内容是SCP的发病人群、临床分级分型、中药配伍和组方分析、中医药疗法、药物和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考察等方面。中医治疗策略是运用针灸、推拿和中药辅助患者康复,西医治疗策略是通过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SCP。结论中西医对SCP的治疗策略具较大差异,注重SCP早期干预和针灸推拿与诱导运动结合疗法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应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儿童遗尿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 MEDLIN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儿童遗尿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设定为从建库至 2021年8月12日。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的标准,经过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RCT,共纳入受试者1 013例,其中针刺组521例,对照组4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可显著提高儿童遗尿症的治愈率[OR=2.43,95%CI(1.37,4.29),P=0.002,I2=69%],并分别优于中药组和安慰针刺组,但与西药组无显著差异。此外,尽管针刺组与对照组总体相比,并未能显著降低患儿平均遗尿发作次数,但与安慰针刺组对比,针刺组具有显著治疗优势[MD=-1.49,95%CI(-2.26,-0.72),P=0.000 2]。在不良事件风险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OR=0.62,95%CI(0.04,8.72),P=0.72]。[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针刺疗法在对儿童遗尿症的治愈率方面较中药及安慰针刺更有效,但与西药相似;针刺在改善患儿每周平均遗尿次数方面,对比安慰针刺有更好的疗效。针刺具有与这些疗法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络中药加针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药加针刺组各40例。两组均建议运动和饮食控制相结合以减轻体质量,中药组口服补肾化痰通络中药,中药加针刺组中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睾酮(T)、血糖(FPG)、胰岛素(FINS)的变化,评估胰岛素抵抗(IR).[结果] 中药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7.5%.体重指数(BMI)、LH/FSH、T、FINS、IR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BMI、T、FINS、IR治疗后中药加针刺组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LH/FSH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化痰通络中药加针刺治疗肥胖型PCOS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包括吞咽康复训练、冰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以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治疗,疗程4周。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脑血流动力学、表面肌电图结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左右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表面肌电图(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限、最大波幅均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SSA评分、PI水平、吞咽时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m、最大波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有助于重构吞咽反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方案对偏头痛患者5-HT、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及有效率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八大数据库,收集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干预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年12月,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和Gemtc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42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5-HT影响上,与西药相比,单纯中药或针刺、针刺+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其中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升高偏头痛患者5-HT效果最优[SMD=2.02%,95% CI(0.86,3.18),P<0.01],其次为针刺[SMD=1.99%,95% CI(0.81,3.16),P<0.01],再次为中药[SMD=1.60%,95% CI(0.82,2.39),P<0.001],疗效排序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针刺>中药>推拿>灸法>西药。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优[MD=-11.55,95% CI(-15.36,-7.74),P<0.001],其次为推拿+中药[MD=-9.05,95% CI(-14.37,-3.73),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针刺+中药>推拿+中药>针刺+推拿>推拿>中药>针刺>灸法>西药。在降低VAS评分上,单纯中药或针刺、灸法、针刺+中药以及针刺+推拿方案疗效均显著,针刺+推拿治疗方案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最优[MD=-1.74,95% CI(-3.12,-0.37),P<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1.72,95% CI(-2.52,-0.92),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1.53,95% CI(-2.11,-0.94),P<0.05],灸法[MD=-1.27,95% CI(-2.27,-0.27),P<0.05],单纯针刺[MD=-1.03,95% CI(-1.72,-0.34),P<0.05],疗效排序依次为针刺+推拿>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中药>推拿>西药。有效率上,单纯中药、灸法、针刺+中药、针刺+推拿以及推拿+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推拿+中药方案有效率最高[MD=6.48,95% CI(2.66,15.81),P<0.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5.32,95% CI(2.62,10.83),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4.74,95% CI(3.14,7.15),P<0.001],灸法[MD=3.71,95% CI(1.76,7.84),P=0.012],针刺+推拿[MD=3.49,95% CI(1.47,8.28),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推拿>针刺>西药。结论 推拿+中药的结合方案在对偏头痛患者5-HT影响和临床有效率上具有优势,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在所有方案中可优先考虑,针刺和推拿联合减少发作次数显著,针对偏头痛发作频繁者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案。考虑纳入文献偏倚缺陷,需谨慎使用研究结论,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何波  刘艳  王平 《天津中医药》2022,39(5):604-610
[目的] 观察超声可视引导下射频针刺治疗和传统电针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并与正常受试者进行比较。[方法] 60例单膝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推拿和中药塌渍基础治疗,并指导功能锻炼,每日1次,射频组在超声引导下射频针刺患肢髋膝踝周围的经筋病灶点,每次选4~8个治疗点,每周1次,共治疗2周;电针组选取患膝局部阿是穴、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令3组连接电针仪,每日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共治疗2周。对30例正常受试者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动态步态体态分析系统(型号:Right Gait Posture-Medical 3.0)测量步态对称性、标准度、平均步幅、最大步高、摆动速度、最大冲击力差值、双支撑相、着地仰角、离地仰角。[结果] 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对称性和标准度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对称性和标准度的等级分布低于正常组(P<0.05);较同时间电针组,射频组的对称性等级分布更优(P<0.05),标准度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平均步幅、最大步高、摆动速度、着地仰角、离地仰角较本组治疗前增大(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步幅、最大步高、摆动速度、着地仰角、离地仰角小于正常组(P<0.05);较同时间电针组,射频组的平均步幅、最大步高、摆动速度、着地仰角、离地仰角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冲击力差值、双支撑相较本组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患者的冲击力差值、双支撑相大于正常组(P<0.05);较同时间电针组,射频组的冲击力差值显著减小(P<0.05),双支撑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推拿、中药塌渍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和传统电针治疗均能改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行能力,射频治疗改善更显著,但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仍较正常组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方书之祖,《伤寒论》对针、灸、药的选择应用谨慎而精到,并开创了针(灸)药并用之先河。其内容有先针后药者;有先灸后药者;有只针不药者;有只灸不药者;有针灸药皆宜者;有误用针灸,汤药救逆者;有根据疾病轻重,而选择针或药者。通过整理、分析《伤寒论》中针(灸)药选配应用的有关条文,探析针(灸)药各自的优势及相互作用,把握其针(灸)药选配特点,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针刺机制的现代理解,针剌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反射,可能是影响与心力衰竭(其特征之一是6分钟步行实验得分较低)症状有关的系统植物神经调节异常。笔者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前瞻性随机、单盲、交叉临床试验,比较符合海德尔堡中医模型诊断(i-ACU)和不符合这一模型(u—ACU)两种针刺治疗。重复测量分析提示:与不符合海德尔堡中医模型的针灸治疗相比,符合这一模型的针灸治疗更有效(F=7.2,df=1.37,P=0.011)。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延长6分钟行走距离这一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数据库检索,归纳总结“干针”临床疾病谱,与针灸的疾病谱进行深入比较,明确“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与“干针”有关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9年6月1日。经阅读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的病症名,统计各病种文献数量,进行分类总结,并与针灸的疾病谱、理论、操作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24篇,涉及91种西医病症。文献最多的是痛症和肌肉骨骼疾病,占文献总量的90%以上;“干针”的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以肌肉骨骼和肌筋膜为主,这些疾病均属于中医的痛症、痹症以及经络病的范畴;针灸疾病谱完全涵盖“干针”的内容;“干针”的理论基础与中医针灸现代研究高度相关;“干针”的操作属于针灸的范畴。结论 “干针”是临床医学基于生物解剖学理论的一种现代疗法,与中国针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组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的优级(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水平。方法 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PMS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8.01.01-2018.12.31,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Kupperman指数、更年期评定量表、潮热评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GRADE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章,共计2767例病例。1.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治疗PMS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OR =3.72,95%CI (2.57,5.46),P<0.0001]及中药组[OR=8.54,95%CI (3.72,19.5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对比西药[MD=-3.53,95% CI(-4.12,-2.93),P<0.0001]、中药[MD=-0.43,95% CI(-0.82, 1.67),P<0.0001]能明显降低Kupperman指数评分,针刺对照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较假针刺能降低潮热发作评分[MD=-0.30,95% CI(-0.79,0.19),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较假针刺能降低更年期评分量表得分 [MD=-0.72,95%CI(-2.47,1.03),P=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18篇研究提及不良反应,且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2篇未提及。3.根据GRADE方法评价,总有效率及潮热发作评分证据质量为低级,其余为极低级。结论 针刺较药物(中、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但受纳入研究证据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临床进行弱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受试者287例,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44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单取"腰痛"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平衡针组略显优势,体现在其平均值略低于传统针组,但远期的疗效则显示出平衡针的优势。[结论]平衡针疗法和传统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功能障碍改善作用,但远期疗效显示出平衡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庞博  季昭晨  张俊华  杜宇征  李礼  欧益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08-1413
[目的] 通过对2019年发表于中英文医学期刊的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收集和分析评价,对针灸临床证据的生产和转化应用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和证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创建的针灸临床证据库(ACU-CED)系统,获取2019—2020年度发表的针灸RCT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共获得7 452篇文献,其中,中文7 310篇,英文142篇,总样本量66万余例。纳入研究覆盖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3 000余个机构,共发表于559个中英文医学期刊。研究共涉及23个疾病系统,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病相关研究占比逾40%。干预措施的选择涉及各类针灸疗法,超半数研究采用针灸联合中医或西医类其他疗法的组合方式,对照形式以药物疗法及常规治疗占比较高。大部分研究存在较显著的方法学问题,随机、分配隐藏、盲法等均存在描述不清或者应用错误等情况。此外,研究方案注册和伦理审查批准等方面执行不到位。[结论] 2019—2020年度针灸RCT发文量大,研究疾病谱分布较为集中,研究普遍存在方法学问题。建议按照临床研究注册和发表规范,加强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学术期刊应落实出口把关的职责,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质量,服务临床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医针药并用对全麻复苏过程有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外科全麻术后复苏病人,探索中医辨证治疗规律,运用中医针刺和药物手段,促进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分型(阳虚证60例,阴虚证60例)后分别随机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均在手术结束后开始静脉给药。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治疗组予电针刺及分型静滴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观察指标:血压(SBP/DBP)、心率(HR)、体温、麻醉复苏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HR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体温变化不明显;麻醉复苏时间缩短(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外科全麻术后复苏病人可行中医针药辨证治疗,可有效缩短全麻复苏病人苏醒时间,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