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夹板结合治伤散巴布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小夹板结合治伤散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用石膏复位固定治疗.4周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第1掌骨骨密度,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功能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5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杉树皮夹板、石膏托固定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石膏托,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廖兵 《中国中医急症》2014,(7):1355-1356
目的 观察3人提按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75例,应用3人提按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骨折对位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75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8个月,临床愈合时间5~8周,平均愈合时间6周.其中3例C2型骨折,5例C3型骨折有不同程度的再移位,3例因骨折畸形愈合,遗留腕关节疼痛,功能部分障碍外,其余骨折功能恢复较满意.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41例,良2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88.00%.结论 虽然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有一部分出现复位丢失现象,但通过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78例.结果:经3月-1年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参照Dienst等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45例,良26例,可6例,差1例.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端的生物环境干扰小,符合骨折治疗微创原则,骨折愈合快、疗程短,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王梅  高志朝 《中医正骨》2012,24(5):17-1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84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药夹板外固定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4、6、8、12周后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2个月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中药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中药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优于西药,同时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成功同时采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观察治疗3,5,7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肢肿胀积分变化,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观察GW评分变化,复位后观察掌倾角和尺偏角变化,随访治疗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GW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53例患者腕关节功能明显恢复。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早期肿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4,(8):998-100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三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板对照组,石膏对照组,均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分别采用夹板配合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3组患者于治疗后第5、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患肢抓握力,骨折部位畸形,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明显优于夹板固定组、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西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西药治疗,中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结果:中药组优良率94.34%较西药组81.13%高(P 0.05);中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西药组短(P 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并发症发生率5.66%较西药组20.75%低(P 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并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郑氏正骨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56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正骨夹板固定组采用手法正骨夹板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时间为6~8个月,中位数为6.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手部肿胀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较好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改善VAS评分、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提高骨密度方面优于正骨夹板固定组(P0.05);手部肿胀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亦短于正骨夹板固定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促进早期腕关节功能康复,避免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钢丝弹力夹板是我们自行研制的,一种以钢丝为主要材料的夹板。取中医传统夹板帘子的优点,摒弃其在材料方面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夹板,本文通过对钢丝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测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去探讨钢丝弹力夹板的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取6套新型弹力钢丝夹板和6套柳木夹板,随机分为6组,每组由一套新型弹力钢丝夹板和一套柳木夹板组成。每组再随机编号,根据力学原则,不同力的作用下测量出两种夹板对应的纵向位移及其在撤销相应外力后两种夹板弹回后相应的残余位移,绘制相应曲线图,对其进行分析。(2)60例科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钢丝弹力夹板组30例,柳木夹板组30例。经复位、固定后,分别在4 w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以比正常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比较两种夹板的临床效果。结果:新型钢丝弹力夹板强度及其弹性明显优于柳木夹板(P<0.05,P<0.01)。在治疗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P<0.05,P<0.05)也优于传统柳木夹板。结论:新型钢丝弹力夹板是一种理想的外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Colles骨折夹板固定期间理筋康复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拆除夹板后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骨折3周后予理筋康复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分别测量整复前、整复后当天及拆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治疗肾虚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和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均为肾虚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r评分、PRWE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肾虚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的形成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何剑星  邬春虎  杭立  喻友亮 《新中医》2021,53(5):106-108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服用钙尔奇D3片,研究组术后服用金天格胶囊。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7.67%,对照组为83.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2.33%,对照组为为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疗效确切,并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效果优于钙尔奇D3片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51例行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49例行无药物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治疗组55例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腕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变化,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变化、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1个月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治疗组腕关节背伸角、掌曲角、桡偏角、尺偏角、旋前角明显小于对照1、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减轻术后腕关节疼痛、肿胀,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固定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对实验性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家兔18只,随机分成A、B、C3组,各组6只。在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mm横形骨折模型。A、B两组用石膏固定d天后分别换成小夹板外固定,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前侧小夹板内面骨折断端处,A、B两组夹板上扎带的松紧度不同,A、B组扎带上下移动分别约为3mm和7mm,此时,读出A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8kPa;B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2kPa。C组用四孔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造模固定后2、4、6周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第6周处死动物,对骨痂生物力学进行测试。结果:A组的抗拉强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2周,三组动物ALP均显著增高,以A组最为显著。术后4周,B组和C组ALP持续升高,A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C组与B组变化不明显。术后6周,A组ALP已降至正常,B组和C组仍不正常。结论:恰当的小夹板固定能促进骨折断端矿物质的沉积,提高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将12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结果:126例随访3个月至2年,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92例,优良率67.4%,患者满意度93.4%;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8例,优良率77.8%,患者满意度83.3%;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6例,优良率87.5%,患者满意度87.5%。经统计学处理,患者对3种治疗方法均满意,但在疗效上,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组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组平均医疗费为5326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平均为864.32元。结论: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种方法治疗各有优势,只有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手术耐受程度,老年人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期望值及治疗费用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切忌使手术治疗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与传统的四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6例,传统超肩关节四块夹板治疗45例,分别对2组病人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理想的外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骨折后6个月、12个月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GW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较对照组差,GW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仍明显差于对照组,但GW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在6个月时较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疗效差,但术后12个月2种治疗方法腕关节功能无差异,且保守治疗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