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南方湿热地区舰艇部队跨海区训练时训练伤发生因素 ,提高舰艇部队出海训练的防病能力 ,我们自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对某舰艇部队每年出海训练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某舰艇部队出海训练官兵 ,共 6 84 8人次。 (2 )调查内容 :包括舰艇工作环境 ,训练内容、时间、程度 ,机体适应情况和最易导致训练伤的某些因素。 (3)方法 :现场观察 ,并了解官兵对舰艇工作训练环境、气候适应情况与心理状况等。收集舰艇医务室及医院门诊、住院病例 ,将所有病例按ICD - 9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和诊断标准进行分…  相似文献   

2.
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分布特点与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海军舰艇部队特殊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以及施加干预措施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变化。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1648人,对全年军事训练伤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每个参试支队各抽2艘舰艇为干预试验单位,设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结果:全年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4.62%,时间分布以7月份为高峰;46.53%的伤者为机电部门人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2.64%;受伤类型以急性创伤性损伤为主;干预试验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8.96%,低于同期对照组(12.21%,P<0、05)和历史对照组(14.62%,P<0.01)。结论: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与其它军兵种有较大的区别。施加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舰艇部队的军事训练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西南某部军事训练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部队训练伤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军队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资料,使用统计软件对该部队驻高原和内地部队训练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度该部共报告训练伤1 671例,其中驻高原部队359例,驻内地部队1 312例,士兵为训练伤主要人群。5 km越野、3 000m跑和超越障碍等共同训练科目为主要致伤科目,训练伤受伤部位构成由高到低为下肢、上肢、腹(腰)部及骨盆(会阴)、头面部,其中损伤类别以关节扭伤、急性骨折和挫伤为主。客观训练环境及条件对高原部队训练伤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对内地部队训练伤影响较大的因素更多在于参训者身心素质、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防护措施等主观环节上。结论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控工作,要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要求落实科学组训,同时各组训单位要完善训练环境条件,加强训练伤监测和训练伴随卫生保障。  相似文献   

4.
3 141例特殊环境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合成兵种部队在特殊环境下驻训训练伤发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中调阅训练伤资料,翻阅放射科影像检查记录,并进行分类训练伤发病率高;训练伤中,发生腰部损伤最多(24.38%)。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占总腰痛人数的12.40%,疲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29.47%。结论:因地制宜地实施训练,坚持预防为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驻军医院定期下部队巡诊指导与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相结合,是特殊环境下驻训部队训练伤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军某舰艇支队地处南海前哨,常年气候处于高温高湿,舰艇部队环境十分艰苦。为了提高舰艇支队的生活和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官兵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高战斗力,舰艇支队积极开展了创建全军甲级卫生单位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官兵生活环境质量、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训练伤发病率、常见传染病年发病率、昼夜发病率分别比上年下降了66.7%、40%、33%。所在军港评为无鼠害军港,获得全军首批甲级卫生单位称号。其主要经验是:(1)领导重视是“创建”的关键;(2)部门协同是“创建”的保证;(3)强化管理是“创建”的措施;(4)抓好教育是“创建”的基础。这些基本经验得到考评专家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某基层部队近几年来训练伤防护工作的经验,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护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队实际情况,边保障,边实践,边总结军事训练伤防护的做法.结果 针对基层部队特点,总结出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的4点做法:(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突出训练伤防护工作的地位;(2)抓好教育,提高认识,确保训练伤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019-2020年海军某特战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 分析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该部队训练伤的伤情特点及诱因规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部队2019-2020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 并对训练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型、预后、对训练的影响、训练伤与作训科目的关系及训练伤的诱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2019及2020年该部队官兵训练伤四肢损伤依然高发, 2020年较2019年头颈部损伤发生率有所上升;训练伤类型以慢性劳损、拉伤扭伤为主;2年中均存在训练伤预后不良情况, 导致训练强度降低的比例有所增高;致伤风险科目主要为自主训练科目、器械训练和400 m障碍等;场地与技术方面的致伤诱因比例下降, 体能不足、负荷过大、心理恐惧等成为可能的高致伤诱因。结论海军某特战部队依照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 2020年较2019年训练伤发生率虽无明显增高, 但呈现出一定的新变化特点, 训练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应根据训练伤新的变化特点及时加以调整, 科学制定训练方法, 利用新手段和新技术加强训练伤的预防及恢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舰艇部队特殊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及其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探讨了舰艇部队常见胃肠道疾病的易患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苑宏  刘士敏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51-1152
为降低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 ,确保部队训练质量和官兵健康水平 ,近几年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将训练伤防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从健康教育与行政干预两方面入手 ,帮助广大官兵增强防护意识 ,逐渐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为部队科学施训提供良好的政策、舆论、设施等条件 ,取得了训练伤发生率逐年下降的好成绩。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如下。系统性地健康教育是做好训练伤防护工作的基础1 999年 ,我们在部队调研中发现 ,多名战士因训练伤同时住院 ,且受伤部位均为四肢。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部队、训练任务较重的单位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由于训练强度增加、兵源素质变化以及训练中卫生防护的不足,军事训练伤已成为部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训练缺勤和部队人员平时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概述了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分类及特点.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了解和预防军事训练伤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预备役部队演习中训练伤调查贾德胜田树林任建刚邱晓辉刘士军宁兰文①(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南京,210014)我军预备役部队组建历史不长,其训练伤状况未见报道。1994年秋,我们随行某预备役部队演习时,对部队训练伤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驻疆某平原部队2013-2015年度训练伤发生的基本情况,查找致伤原因,提出防护措施,为该部队今后的训练伤预防工作提供指导,并为其他部队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由军区派出训练伤联合调查组,查阅该部队所辖单位卫生机构2013-2015年度的"门诊信息登记表",筛选其中的训练伤病例资料,并实施登统计分析;与基层部队军医、带兵干部、战士座谈了解致伤原因,征询改进措施。结果该部队从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训练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14年年底至2015年6月,训练伤发生例数增多明显。原因是按纲施训组织不科学、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全程监督管理不规范、现场急救技术不过硬。结论及早发现并有效解决各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是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得力举措,对维护官兵健康、提升战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驻疆某炮兵部队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方法该部队军医通过门诊和巡诊等方式进行训练伤的监测与诊断,对发生训练伤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填写"高原训练伤个案调查表"。结果该炮兵部队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生人次率为10.5%,发生类型以软组织伤为主,其他依次为特殊环境损伤、骨与关节伤和器官损伤;发生时间在开拔后第3-4周达到高峰,发生人群以士兵和士官为主;损伤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肢、头部、下肢、腰腹部及骨盆。结论新疆炮兵部队高原训练伤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其他高原及平原部队;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训练伤种除急性高原反应外,其他还是以炮兵专业训练多发伤种为主;在防范时间上,以到达高原展开训练后2周内、中期实施昼夜机动进行实战训练期、进入10月天气转冷及考核验收前为重点;在防护策略上,要突出训练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对高原特殊环境认知、防护知识、技术动作规范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长远航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特殊性对舰艇部队官兵的心理品质产生新的要求,通过总结影响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素,提出加强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保障的意义和建议,为舰艇部队官兵心理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广大官兵训练伤构成,并分析其危害程度,为合理安排军人训练课目,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住院疾病分类年报表的指标中以构成比、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人次平均住院费高而治愈率低作为疾病危害程度的标准,采用秩和比法(Ran k sum ration,RS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部队广大官兵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训练伤是脊柱骨折、股骨骨折、肱骨骨折,危害比较严重的训练伤依次是胫腓骨折、脱位、扭伤和劳损、前臂骨折、骨性关节炎、手腕部骨折、开放性创伤和血管损伤。结论提高部队对训练伤疾病的认识,加强训练伤防治知识的学习,科学施训参训,预防和减少训练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部队中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护工作现状的总结,分析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主要为防护意识不足、防伤教育不够,身体及心理素质不过硬,组训安排不科学,基层部队训练伤诊断和鉴别能力不足,以及对训练伤患者的治疗不够及时等;提出了强化教育、积极防范,加强培训、提高技术,重视监测、掌握实情,加强指导、防患未然的训练伤防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某部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经验做法,为部队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对近几年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类型、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坚持边保障、边实践、边总结军事训练伤防护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结果 针对基层部队特点,总结出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的做法与体会:(1)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官兵自我防护意识;(2)注重工作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3)把握关键环节,做好新兵和重点科目防护;(4)加强卫生监督,做好现场医疗保障.同时取得4点体会:(1)领导重视,教育先行是重要基础;(2)部门协同,齐抓共防是关键;(3)严密组训,科学防护是有效手段;(4)身心并重,靠前保障是重要途径.结论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做法与体会,对指导部队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降低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警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筛选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武警某部963名官兵现场调查。结果(1)某部训练伤发生率为10.8%,其中入伍1年以内者占受伤者的38.5%;全训部队训练伤发生率为15.7%,明显高于非全训部队的7.6%(P〈0.01)。(2)训练伤中骨关节伤占52.9%,软组织伤占22.1%,炎症和非特指类伤各占9.6%,下腰部伤占5.8%。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3)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值勤特点、既往外伤史、慢性病史、自觉健康状况评价、来自城乡。结论1年以内兵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防护重点,科目训练中要注意对四肢的保护。来自农村、有既往外伤史、有慢性病史、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差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北方寒区某步兵部队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摸清北方寒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措施,以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全训步步部队战士1998年3月初至1999年2月末的军事训练伤进行调查。结果:该部队军事训练伤的总发生率为32.38%,其中骨关节损伤37.67%,腰腿关节痛32.04%,软组织损伤22.89%,冻伤7.39%,训练伤的月平均发生率在3-10月份和11-2月份无明显差别,骨关节损伤和软组织的损伤主要集中在3-10月份,11-2月份以腰腿关节痛和冻伤占绝大多数,且南方兵训练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北方兵(P<0.01),训练伤的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受伤原因与环境气温低,对寒冷适应能力差及训练方法不当,技术不熟练,训练强度过大等因素有关。结论:北方寒区冬季训练应注重士兵居住条件及防寒保暖措施的改善,对南方兵应加强耐寒训练,逐渐达到冷习服;其它季节训练伤防治的重点为新兵,应在部队中普及防护知识,科学训练,反对超重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某寒区部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分布规律及流行特点,为探讨致伤因素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对2008年我国东北地区某部658名新兵进行训练伤调查.结果 658名新兵当中,共发生训练伤102例,累计发生率为15.5%,发生高峰在训练第6周,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31.4%(32/102)和68.6% (70/102).结论 寒区部队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合理的训练安排及科学施训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